山水
【摘要】為了有效的改善高中生較為明顯的厭學情緒,并且在自我認知方面也不足,同時還伴隨焦慮、抑郁等情緒的這種現狀,僅僅依靠說教是無法完成對學生的教育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體現,并且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關鍵詞】高中語文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044-01
1.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于高中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學生的心理特點
高中時期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學校的引導作用對于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實際上,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特點的影響,會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容易產生暴躁、抑郁以及厭學的情緒。教師在開展高中生課堂教育時,不應該知識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應該將關注點放在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成長。
1.2人際交往的困惑
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增加了學生與外界交流的欲望。但是由于很多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因此就體現出了比較自我的一面,做事從來不為他人著想,人際交往比較困難。再加上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剛好在青春期,對異性充滿期待,因此對于學習比較忽視,而教師面對這種現象只是給予機械式的警告,并沒有對其進行情感上的處理,從而使得學生的感情存在困惑。
2.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愛情教育
對于高中生的教學,語文老師應該發揮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對于高中生而言,正確的戀愛觀的樹立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向學生灌輸對愛情的認知,但是同時也應該讓學生明白,他們的身心并不成熟,面對談戀愛并不具備相應的條件。在語文課本中,很多內容都涉及到了愛情,因此,教師應該結合課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文章的內容,抓住重點進行講述,同時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自己感受文章的意義。
2.2倡導生命教育,體驗真善美
教師通過借助以往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即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寶貴以及生命的平等,同時還能夠實現對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因此,教師在實際開展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獲取課堂中有營養的成分,再結合意境教學的方法,來引導學生主動對生命進行感悟。
3.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設計主題單元教學
高中語文教材的編選并不是為了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因此,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滲透到的關于心理教學的內容往往過于分散,于是,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主題比較相似的內容串連起來,開展主題單元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由此一來,也可以實現對知識教授與心理教學內容的結合,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很好的掌握知識點,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內心受到啟迪,以此來實現教學的真正意義。
3.2正確進行學習評價,在多元評價中正視自己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使用評價教學的方法,來實現對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促進。周所周知,學生對老師給予的評價非常重視,當受到老師的表揚的時候,學生會更加自信,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體驗學生的處境、尊重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由此一來,學生會更加喜歡學習,并且對自己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來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3.3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出教學引導的作用。教師應該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以此來引導學生了解民族精神,從而使其不斷受到文化的熏陶。同時應該引導學生樹立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建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時還可以解決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產生消極情緒,還可以培養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內容,該項工作本身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又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不僅要實現對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以此來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學習。
參考文獻:
[1]徐菲.論心理輔導法介入高中作文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16
[2]李宏.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研究[J].中學語文,2015(21):12-13
[3]周清華.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愛情觀教育[J].課外語文,2015(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