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摘要】培養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數學閱讀 培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慶陽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148。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37-02
一、數學閱讀的重要意義
閱讀是人類認識世界,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需要現代人掌握多學科的閱讀能力。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描述科學的語言。《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重視數學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交流能力,有助于終身學習的培養。”因此,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是我們從事一線教學的廣大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數學閱讀是數學教育活動中的數學材料,既包括數學課本上的圖形、符號、數學語言,也包括動態的教學活動、教學過程。數學閱讀是看數學材料,理解、領會其中的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的過程。數學閱讀是一種手腦結合式閱讀。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言:“數學教學也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我們知道,語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所以,數學的學習也離不開數學閱讀。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相當重要。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取新知,不論是課堂,還是課外,把恰當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進行數學閱讀,培養數學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數學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
葉圣陶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要想使數學素質教育目標得到落實,使學生最終能獨立自主地學習,就必須重視數學閱讀教學。國內的一些較成功的教改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如盧仲衡先生的“自學輔導教學法”,采用啟、讀、練、知的學與教模式;上海育才中學的“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等,都得益于課堂閱讀教學環節,促進了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信心的養成。
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從教材入手,及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緩教材坡度,轉變以解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上。例如,在解答應用題時,有意識引導學生閱讀,采取先讀題,初步感知題意,再找出重點詞句,注明看不懂的地方,并對閱讀內容加以概括提要,最后叫學生復述題意,使題目變得言簡意賅,真正體現了閱讀的效果。
三、數學閱讀有助于提升數學能力
(一)數學閱讀可以提升理解能力。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教材,聯系生活實際,圖文并茂,閱讀性強。這就要求學生要具有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才能學好數學。尤其是近年來,閱讀理解題成了數學考試中的新題型,具有很強的選拔功能。很多學生解題能力不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閱讀能力差導致的。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二)數學閱讀可以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數學閱讀能力是對數學閱讀起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數學閱讀是讀者從數學書面語言代碼中獨立地提取意義的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起調節作用的數學閱讀能力表現為:明確閱讀目的;確定閱讀計劃;控制閱讀進程;選擇閱讀方式。初中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應該達到讀通、弄懂、理清、學會這八個字的要求。讀通是指能通覽全文,大致了解問題的表面意思。弄懂是指理解概念、法則、定理,明確算理,掌握解答方法,以及整個問題的含義。理清是指能找出問題的層次關系和解題步驟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學會是指能夠掌握問題提供的解題思路和分析方法,運用學過的概念和知識進行思考辨析,并用正確的語言表述出來,能對某些問題展開較為深入的探討。
(三)數學閱讀可以提高挖掘信息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閱讀滲透到數學教學之中。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應多給予學生數學閱讀的指導,教師要深刻鉆研教材,根據教材內容,確定哪些內容需要讀,在什么時間讀,怎樣讀才能使學生愛讀、會讀、讀出效果,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數學語言具有簡練、準確的特點,在閱讀時要注意思考一字一句所傳遞的數學信息,把握準信息,也就是抓住了解決問題的條件,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從而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數學思維能力。
四、數學閱讀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被譽為“人類思維的體操”。對于培養人的分析能力、提高人的思維品質具有極高的數學價值,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數學閱讀有助于學生養成“終身教育,終身學習”這種現代教育思想。未來科學越來越數學化,社會也越來越數學化,只有擁有良好的數學閱讀功底,將來才能讀懂“自然界這本用數學語言寫成的偉大的書”。數學閱讀重在理解領會,而實現領會的目的行為之一就是“內部語言的轉化”,即: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
五、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科學性
(一)做好課前閱讀及課內閱讀。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實踐與探索”問題二時,九(3)班同學王龍龍展示了自己的課前閱讀成果:在問題二中有兩個詞語非常重要,“翻一番”、“平均年增長率”,“平均年增長率”我能理解,就是兩年的增長率相同,“翻一番”理解成兩年后的財政收入是現在的財政收入的二倍不知道對不對?通過課前閱讀我認為“翻一番”這個詞是解決問題二的關鍵所在,請老師為我們重點講解。此時,學生楊楠舉手發言:“今年的財政收入沒有告訴,怎樣列方程?”兩個問題的提出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為師生順利的學習問題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此體現了課前閱讀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在課內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應從閱讀數學課本開始。數學課本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數學學科特點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閱讀、自學時間,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提高教學效率。
(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數學,激發閱讀興趣。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連,生活離不開數學。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我們平時應多帶學生到現實生活中體驗、感受數學,讓學生去發現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提高數學閱讀興趣,讓學生更喜歡數學,愿意與數學交朋友,并從中學到數學知識,養成數學閱讀習慣。
(三)培養學生自信心,發揮閱讀能力在解題中的作用。有時學生不能順利解題,并不是學生不會做,而是不相信自己能讀懂題意,對自己閱讀能力的不自信,學生主觀認為自己不會,審題是浪費時間,從而出現會而不敢下筆做、不得分的情況。因為有了這樣的認知,學生腦海中始終縈繞的只有兩個字“不會”,學生即使審題,大腦也不會在題目上積極思考,有這樣的潛意識暗示,就真的做不出來了,癥結并不是閱讀能力的問題,而是自信心和耐心問題影響了閱讀能力的發揮。因此應在培養學生自信心和耐心上下功夫,使學生認識到只要有耐心、有信心就能讀懂題目,提高學生對閱讀能力自信心的認知度,使閱讀能力在解題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數學閱讀有著它獨特的魅力,通過數學閱讀,使學生熟悉有關數學語言,掌握數學知識,并且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加強開展數學閱讀研究,深入指導,才能使數學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并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在閱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進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上都獲得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