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就業能力構建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符合我國現有的基本國策,彌補大學生就業率、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育體系、學生個人發展、實現教育的生活化發展具有一定的作用。高校實踐教學體系是一種能夠培養人才方法的系統,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其對實現教育目的,促進生產勞動與教育的相結合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因此,本文著重分析以就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意義,并提出就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路。
【關鍵詞】構建思路 就業能力培養 實踐教學體系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編號:2017SJB215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226-02
1.以就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意義
1.1 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
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難點是高校如何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制定出符合社會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規格、培養標準、教材、教學方法、課程。高校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其更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綜合性、直觀性,能夠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能夠使高校教育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基于此,高校應該及時掌握社會企業對人才種類與層次的需求,了解社會企業對學生的素質涵養的需求,并根據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及時的調整院校課程結構,實現按社會企業的需求來培養學生的教學目的,結合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
1.2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實現
教育功能分為社會發展功能與個體發展功能,高校教育要想實現教育功能,就應該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高校培養出的學生能夠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使學生能夠順利的進行就業,改變以往就業難的狀態,從而使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就業。因此,高校不僅應該將已有的教學知識進行延續,還應該根據社會企業的需求培養學生各種職業技能,使這些技能成為學生就業中的謀生手段。基于此,高校實踐教學體系應該培養學生創新性、競爭能力、適應能力,從而使實現高校教育功能。
2.就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路
2.1以學生為主導,獲得就業能力的渠道
高校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應該以學生為主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自身的就業渠道,從而使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其一,高校應該鼓勵學生做社會調查,培養學生時時關注社會的發展動向,洞察社會企業的需求,培養學生善于發現企業問題、解決企業問題的能力;其二,高校應該加強實行基地的構建,實習基地的構建是完善專業理論課程的關鍵,學生通過實習基地的從業經驗,運用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習中遇到的技能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有效的升華。其三,高校應該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應該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聘請相關的從業人員,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使學生對未來具有一定的規劃,減少盲目就業的概率。
2.2以高校為主導,調整培養人才方案
高校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需要對以往畢業生的就業企業進行調研,調查企業對畢業生的滿意度,了解畢業生在企業的不足,高校在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新一輪的調整培養人才方案,從而滿足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應該了解院校專業是否滿足企業的需求,應該根據企業的需求整合原有的專業課程,力求跟隨社會企業的發展形勢,明確院校專業課程,使高校培育出來的學生能夠合理就業,高校還應該對師資隊伍進行有效更新,構建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要求具有高素質、高修養、高品質、高實踐能力的教師加入到高校師資隊伍中,從而培育學生實踐能力,解決學生就業難問題。
3.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為了能夠很好的解決學生就業難狀態,就應該根據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積極的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自身的理論知識合理的解決實踐工作問題,使高校培育出來的學生能夠更適應社會企業的需求,從而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侯晨曦.論農科類高等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和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取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1):74-79.
[2]劉春芝,孫莉莉.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層級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經貿專業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12(01):79-82.
作者簡介:
陸黎(1977.11-),女,漢族,江蘇如皋人,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講師,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