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姚亞亞 孫思思 黃英瞿 蒙常苗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實施護理干預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61~201712收入8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觀察對象,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對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進行比較。結果: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差異無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差異有意義(P<005)。結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有效緩解不良情緒,促進病情恢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 心肌梗死;恢復期;護理干預;焦慮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6-168-01
心肌梗死發病因素主要是由老年人心肌灌注供需方面不平衡所致,大多數患者長期處于心肌缺血狀況,引起心肌細胞出現死亡,對該類患者實施心肌酶學、心電圖等措施檢查能診斷疾病[1]。對臨床典型癥狀不明顯,發病時無明顯癥狀患者,會明顯感受到胸骨后劇烈疼痛造成腹部不適,同時部分患者伴有一定程度惡心嘔吐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因此,在臨床診斷過程中極易出現誤診。伴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心里梗死發病率發病率逐年提升,因此,對該類患者實施有效護理措施干預能緩解疾病,提高臨床治療效果[2]。本文就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實施護理干預臨床效果進行探究,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本院20161~201712收入8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觀察對象,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納入標準:本次試驗所有患者經過我院專業醫師確診;無嚴重心、肝、腎等嚴重原發疾病;無精神異常、抑郁癥患者;所有參與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一般資料不全者;不愿參與本次研究者。對照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46~87歲,平均(563±24)歲,觀察組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48~89歲,平均(576±31)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詳細講解病室環境,予以常規心理護理以及健康宣教,遵醫囑予以藥物措施干預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護理人員詳細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并根據患者自身病情狀況介紹治療、護理情況,使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病情,正視疾病狀況,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以及護理,提升治療以及護理依從性。同時,詳細告知患者相關并發癥方面宣傳工作,使患者自身具備一定防范意識。2大多數患者由于疾病造成疼痛,會伴有不同程度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況,因此,應加強與患者之間溝通,做好各種解釋工作,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加強與患者之間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以促進健康教育等工作有效進行。3指導患者正確用藥,保持病室空氣流通、整潔性,根據患者興趣愛好,開展影響活動并予以護理措施,幫助患者轉移疼痛。保持睡眠充足,對患者基本生命體征指標密切觀察,避免并發癥發生,同時詳細講解疾病相應特征變化,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狀況開展康復運動計劃,仔細觀察焦慮、抑郁情緒,做好詳細觀察,傾聽患者意見以及建議。4制定科學飲食計劃,對患者病情恢復具有一定促進作用,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狀況予以飲食指導,避免食用高脂肪以及膽固醇食物,日常飲食應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多食用清淡、維生素豐富食物,能增加血容量中鈉離子含量,增加心臟負擔,因此,要控制食用鹽含量。
13觀察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3]對兩組護理前后負面情緒進行測評,滿分8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負面情緒越高。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差異無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針對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治療措施干預,能顯著改善臨床相應癥狀,手術措施干預實施具有較大難度,因此,患者自身會伴有不同程度心理壓力,并且患者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因此,會伴有不同程度不良情緒,對疾病病情恢復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針對該類患者實施系統性護理干預起著重要臨床意義。臨床針對該類患者予以護理措施干預,對患者疾病狀況予以密切關注,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狀況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能緩解疾病,提高治療療效[4]。
本文研究表明,對心肌梗死患者實施護理措施干預,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護理措施干預實施,詳細向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告知患者正視疾病重要性,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以及護理,以提高臨床依從性。疾病因素會引起不同程度不良情緒產生,加強與患者之間溝通,做好相關解釋工作,消除不良情緒,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指導患者正確用藥,保持病室流通性,根據實際狀況開展護理引導工作,保持病室睡眠充足,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避免引起并發癥。制定科學飲食計劃,對疾病病情恢復起著促進作用,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多適用清淡飲食,有利于疾病病情恢復。
綜上所述,心肌梗死患者實施護理措施干預,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治療療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紀珍花,王群先.連續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0):108-109
[2]王玉美.護理干預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5):635-636,637
[3]于濤,李明子,趙立新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體力活動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8):1064-1070
[4]徐徐,修宗誼.羅伊適應模式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6,40(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