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力
摘 要: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方向已經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思維能力。在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國家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況。課堂是鍛煉學生創造力最好的平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使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體會語文古詩詞學習的樂趣。初中古詩鑒賞教學要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高效的學習氛圍,科學地指導學生學習。老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樂趣,加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基于素質理念對初中古詩鑒賞的方法展開論述,說明語文教學的現狀,提出素質教育下三種學習方法,并舉例具體分析。
關鍵詞:素質教育;古詩鑒賞;教育方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幾千年來文人騷客留下諸多文學佳作,其中唐詩宋詞更是達到巔峰。古詩詞作為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詩人智慧的結晶。因此,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古詩詞的學習則是基礎和關鍵,是我國初中生必須要學習的內容。我們通過對古詩詞的賞析,能夠透過那些簡單的詩詞感受詩人內心的波瀾,體會他們內心真摯的情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鑒賞能力和文化素養。
一、語文教學現狀
古詩詞作為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用心學習和深刻思考。然而,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中學古詩詞教學舉步維艱,中學生對古詩詞鑒賞普遍缺乏積極性,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這一問題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1)由于對古詩詞教學的研究深度不夠,現階段仍然停留在經驗的積累與總結上,并未上升到可以進行推廣實施的高度。而且研究的內容不夠全面,這些都有待于繼續深究。(2)由于受到科研水平的限制,對課題的感悟往往是停留在膚淺的感性認識上,不能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3)隨著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學習壓力增大,導致學生容易忽視對語文的學習。由于學習科目增多,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詩詞教學的課時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學生沒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應試教育的局限性也使得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處于非自愿狀態,不能認真細致地去鑒賞古詩詞。(4)老師的理論水平還有待提高,理論指導實踐,老師只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和理論,才能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培養學生分析詞句的能力
無論是五言律詩還是七言絕句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言簡意賅。詩人將其情感充分表達在簡短的詩詞中,每一個詞句都反復斟酌,蘊含深意。將詩詞中關鍵的詞句圈出,作為全詩的突破點,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詩歌的情境之中,再通過聯系上下文來分析整首詩詞,就能夠達到整體把握的目的,以此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詞句的能力。例如,課本中《次北固山下》一詩,詩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整首詩的關鍵句,描繪了晝夜輪回、冬春交替變化的情景。時光流逝,物是人非,而詩人猶自一人感慨傷情,由此而引出末句的相思之情,升華主題。全詩將春景和鄉思相互融合,是行旅懷鄉詩中的杰作。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對學生分析詞句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也是對整首詩歌能夠準確掌握的前提。
三、引導學生賞析詩詞的意象
古詩詞大多采用借物抒情法,通過描寫事物及與此相關的人事變遷、花草樹木,處處都滲透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雖然只是對事物的簡單描繪,卻使讀者讀來字字飽含深情。老師在課堂上,應該重視對詩詞意象的賞析,引導學生深刻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初中語文課本《月下獨酌其一》一詩,詩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的“明月”一詞。在我國古代詩歌中,常以月亮寄托情思。詩中的月亮不再是客觀事物,而是蘊藏了詩人豐富感情的意象,從而表達了李白對故鄉對好友的思念之情。因此,學生在賞析詩詞時看到“月亮”就會聯想到相思。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引導學生正確賞析詩詞意象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把握整首詩詞的感情基調,準確理解全詩意境。
四、運用古詩詞的鑒賞技巧
中華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初中語文課本中古詩詞數量有限,但形式多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先將古詩詞分類,將不同題材詩詞所對應的不同賞析技巧分開教學,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快速掌握各類詩詞的學習方法。例如,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觀滄?!芬辉娡ㄟ^對祖國壯美河山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游山西村》一詩表達了詩人沉醉于美麗的田園風光,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情感;《過零丁洋》一詩抒發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和舍生取義的精神。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習并巧妙運用古詩詞鑒賞技巧能夠幫助學生對詩詞精準定位,快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本文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基于素質教育理念下初中古詩鑒賞的方法,分別是培養學生分析詞句的能力、賞析詩詞的意象、運用古詩詞的鑒賞技巧;舉例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具體應用。古詩詞是初中語文課程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在古詩詞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應采用適合的方法教學,幫助學生達到高效的學習狀態。
參考文獻:
[1]代忠義.優化古詩教法學法實現自主學詩品詩: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08.
[2]魏建民.古風悠悠.意蘊留香:初中古詩詞鑒賞[J].中國校外教育,2014(4):110.
[3]賈付秀.初中古詩詞內容賞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28):191.
?誗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