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妍興
摘 要:近幾年全國卷歷史高考選擇題似乎存在著“超綱超本”現象,怎樣看待這一現象?怎樣提高教學有效性來應對?就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歷史選擇題;“超綱超本”;教學對策
有專家和老師指出全國卷歷史高考題“超綱超本”趨勢明顯,筆者在對近三年高考選擇題的分析基礎上做了一點探討。
一、“超綱超本”是怎么回事
1.高考題“超本”不“超綱”
通過對近三年高考選擇題考點的分析,筆者發現,高考選擇題考查的基本是主干知識,并不“超綱”。中國古代史內容多集中在中央集權制,小農經濟及儒家思想。近代史部分,經濟史集中考查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政治史主要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現代史部分集中考查內容集中在新中國外交、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等方面。世界史方面,古代史部分集中考查古希臘民主或人文精神與古羅馬法律,近現代史集中考查近代世界民主政治(主要是英美政治制度),近現代政治經濟(工業革命、羅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冷戰、二戰后全球化及區域集團化趨勢等)。這些考點都是考綱的內容,沒有“超綱”。但題目材料的確跟教材沒有直接的關聯,如果把這看作是“超本”,那高考歷史題的確很多“超本”,而且相信“超本”這一趨勢將會繼續。
2.“超本”是必然趨勢,這是由新課改下的教學背景及高考導向所決定的
首先新課標提到:“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可見,高中歷史教學不能只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目的,而應該立足于學科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科素養的提升。這就要求改變以傳授學科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高考作為教學的導向,自然不能只依托教材,只考查具體知識。而高考的定位和導向是,高考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淡化試題與教科書的直接聯系,題目材料并不是學生所學過的教材內容,但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有利于選拔出真正有能力的考生。
其次,新課改下的教學,“一綱一本”被“一標多本”取代。雖然教材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但由于編者對課標的理解不同,在一些史實的選擇和個別內容的強調方面不同,導致不同版本之間有差異,高考命題也就不可能完全依靠其中一個版本的教材內容來命題。
因此,高考題“超綱超本”是命題者以新材料新情境考查主干知識,使試題既有新意,又能考查學生學科知識、思維與能力素養。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高考命題不可能再回到“以本為本”的時代,考生也不可能回到死記硬背就能得高分的時代,在平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科思維,提高學科能力才能應對這樣的
趨勢。
二、教學對策
1.研究課標、考綱以及高考真題,關注高考改革趨勢、關注時政熱點
研究課標和考綱,才可以明確教學內容目標;研究高考試題,才會發現命題趨勢的變化,在教學中改變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新修訂的考試大綱,突出了“發現問題”的能力要求,而2017年的試題馬上作了回應,圖片表格類的題目增多,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試題還有“選擇題主觀化”趨勢,即選擇題的選項不再是史實,而是認識。教師發現這一趨勢后,在教學中就能主動適應,訓練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分析材料得出正確認識的思維能力,那么當學生面對全新的材料時,他的能力就可以解決“超本”問題了。
高考題中往往滲透了時政熱點,因為能成為熱點的往往是關乎人類命運重大議題的。要解決這些重大議題,免不了從歷史中尋找智慧。平時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熱點,讓學生養成以歷史理解現實、以現實感悟歷史的思維習慣,學生就能對命題者命題意圖有所領悟,有利于解題。
2.在研究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舍整合,同時適當補充課外材料,來突破主干知識
以《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為例,課標要求“了解明朝內閣、軍機處設置的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了解史實是知識層面的目標,而在高考命題素養立意趨勢下,讓學生得出科學認識才是主要目標,因此主干知識應定位為“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及影響”,因此史實的選取就不應該局限于內閣和軍機處,可以補充明朝的“司禮監”,清朝的“密折制度”(這正是高考題出過的),這兩者都是專制皇權發展的產物,也更能反映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3.教學中運用情景材料教學,多給史實,少給結論
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專家學者往往有不同觀點,有些觀點可能跟教材的觀點相反。那么當命題者以跟教材相反的觀點來命題設選項,而學生有思維定勢時,容易第一時間就把正確選項排除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把結論觀點直接給學生讓學生記住,而應多給材料多給史實,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理解核心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使學生面對全新的材料時能得出正確認識。
通過對近三年的全國卷選擇題的研究分析,筆者發現,所謂的“超綱超本”只是命題者以新材料新情境考查主干知識。教師應多研究高考題,關注高考改革趨勢和時政熱點,解讀課標、考綱,整合教學資源,選用合理經典的情景材料進行教學,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分析材料得出合理認識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應對“超綱超本”題目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創新性,促進教師教學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波.從歷史素養角度看2015年高考歷史試題[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13).
[2]程桂華.中學歷史史料習題教學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
?誗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