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摘 要:每一位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不斷的思考和執著的追求,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闡述教師對于高三復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詞:備考;備課;上課;尖子生輔導
我是一名數學教師,連續兩年在高三從事文科數學的教學工作,我從備考、備課、上課、尖子生輔導四個方面談一談我對高三復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科學備考
高三復習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方設法讓學生會。會哪些?會到什么程度?我覺得教師要先做到心中有數,因此科學備考很重要。為此,應該不斷地學習和研讀,比如可以通過外出學習、網上學習等學習知識的拓展、備考的策略和一些名校的做法,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當然還要向身邊的教師們學習,要充分利用集體的智慧。此外,還要認真地研讀考試大綱、試題分析、考試說明,并要閱讀一些相關的教學書籍和資料,這樣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深對考綱的理解。所有這些學習和研讀都是為了弄清楚高考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怎么考。
二、精細備課
實際上,備考就是為備課做準備,備課和上課是不能分割的,應考慮這樣幾個問題:講什么?為什么講?怎么講?練什么?為什么練?怎么練?在備課方面我認為應力求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通過批改、考試和平時交流了解學生已經會了哪些、還不會哪些,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性格特點。第二件事是要尋求方法,尋求多方法、尋求好方法、尋求錯解,途徑大概有幾種:(1)教師獨立做題,對比答案找不同;(2)從批閱中整理學生的不同方法;(3)請教其他老師。第三件事要精選習題,在選題的時候注意這樣幾個方面:(1)參照考點、盡量歸類;(2)注重變式、聯系教材;(3)搭好梯子、層層遞進;(4)錯題重做、定期驗收。試題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但是不能盲目,每種試題都要有相應的作用,互相補充,合理搭配,比如(1)一輪復習用導學案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用高考真題作為模塊檢測把握方向,可以將近三年高考試題結合復習的順序,按知識點分成幾個模塊,在每個模塊復習結束的時候以模塊檢測的方式下發,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做,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感受高考的出題方向和難度,從中找到不足,再調整,也能讓學生們有這樣的感覺,高考題不過如此,是可以通過努力夠得著的目標;(3)用名校考試題開闊視野;(4)用周測檢測錯題落實情況;(5)用小專題突破難點,例如可以將三視圖、外接球內切球等難點以專題的形式精選精練。
三、有效上課
充分的備課之后,上課就有了方向,學生能做的事盡量讓學生自己做,例如多研討、多表述、多方法解題,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思路,取長補短,增強競爭意識,還可以在他們做的過程中暴露誤區,甚至是錯誤。他們做不到或者沒想到的事由教師來做,例如講思想、講本質、講聯系、設置問題串等等。例如高考題2016年全國Ⅱ卷文科數學21題,在處理第二問時很多學生的想法是用一個變量去表示k,然后根據變量的范圍去確定k的范圍,但實際上這道題的本質是函數零點的應用。總之,上課就是要有效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四、全面輔導
對尖子生的個人輔導要全面并且有針對性,決不是練習題大量的簡單的疊加,尖子生都有自己的自主學習計劃,在不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的輔導要成為有力的補充。那么首先要了解所要輔導的尖子生需要提高什么,然后確定要怎么提高。例如有的學生基礎很好,但靈活性不是很強,比如做選擇題和填空題的時候習慣于按部就班地解題,這當然也是好事,最起碼能解出來,但是考試有時間的限制,應建議學生靈活處理,比如可以用特殊值法,用符合題意的具體函數代替抽象函數等等。
1.合理配置習題:(1)對于日常的統一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盡量不要錯,用答考試卷的態度對待每一次練習,限時訓練。
(2)課外資料可以兩天一套綜合題,有疑問師生共同解決。(3)要做高考考試說明中的例題,這些題可由教師盡量歸類,按計劃布置和落實,題量不宜過大。比如函數零點問題:“零點分布和運用極值點滿足等式”這一方法最早在2012年全國新課標文科21題官方答案中出現;接著在2013年全國新課標Ⅱ卷理科21題官方答案出現,2015年全國新課標Ⅱ卷21題和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21題出現,2016年全國新課標Ⅱ卷理科21題和文科22題再次考查。可以將這些問題放在一起解決。(4)將錯題盡量變式、擴展,布置給學生再做。(5)要求學生養成解后反思歸納總結的
習慣。
2.建議學生閱讀考綱和教材,閱讀考綱找差距,閱讀教材找漏洞。
3.嚴格要求步驟書寫,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將步驟細化到每一步,力求步驟不扣分。
4.注重心理輔導,不斷地幫學生樹立信心,減少負面情緒,也要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習慣,從而適當地調整學習節奏。
參考文獻:
[1]周敏.數學高效課堂新探[J].讀寫算(教研版),2013(15).
[2]鄧曉莉.你的學生真的會學習嗎:XX中學高三學生學習方法調查與反思[J].現代教育科學,2015(2):15-16.
[3]趙傳兵.由“目標教學”走向“項目教學”: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行為的變化[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2):39-42.
?誗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