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鳳
摘 要:初三后期的復習備考,目的性很強,直指中考。針對各地、各學校教學質量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教師教學、考練針對性,實效性不強的問題;學生知識、能力缺陷的問題等,教師教學要聚焦課堂,強化課改,進行有效復習,方能取得好的成績。
關鍵詞:備考;命題;精準復習;提高訓練
一、對考綱、真題再研究,明確命題趨向
國家對招生考試改革出臺了相關的政策,高考命題提出“一體四層四翼”的命題原則。一體: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四層: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導向教學。四翼: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高考改革就是我們教學的風向標,2018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高中的新生就要實行新的高考,考試錄取采取兩依據一參考方式?!皟梢罁保焊呖伎荚嚳颇孔兂?+3,學業水平考試改革變成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參考”就是參考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北京的中考改革已先行,我們中考改革也會緊跟其步伐??荚嚫母锏膬热?,考試說明都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歷年中考真題都有生動的體現,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和研究考試說明、歷年中考真題,關注變化了的地方,通過學習研究明確中考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注重考綱與考點相結合,做到有的放矢。
二、對學科課標、教材再認識,夯實基礎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教材是教與學的依據,也是中考命題的根本。課程標準與教材血肉不可分。在教學中,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綱”與素材的關系。從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來看,非常注重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如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獲取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考查。這些能力的考查最終落腳點還是在教材中。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教材,以教材為主要復習依據,牢固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同時注重靈活應用,適度地對知識予以加深和拓展。
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回歸教材,嚴格區分教學內容與考試內容的關系??荚噧热蓦[含在教材之中,教材內容不等于都是考試內容;考的必定是教過的,教過的不一定都是要考的。兩者必須準確無誤地分開。否則,不僅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超越考綱的要求。在具體操作時,對于考綱規定的內容,教師可以按綱目順序,逐個推開,全面覆蓋,不留死角,不搞跳躍式教學。
要細用教材,夯實基礎。無論每年的中考是否有新情況、新形勢出現,作為一些基礎內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總是考查的重點。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設問方式出現,達到“??汲P隆敝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讓學生對這些基礎內容做細致、透徹的分析理解,適度地加以拓展和深化。同時,任何知識都有它的時代價值。在全面復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時要結合時代背景和時代特征有所側重。在復習時要加強有效的、針對性強的訓練,訓練之后要引導學生思考、體悟,要點撥規律和總結方法。
三、對學科主干知識、重要方法再梳理,構建學科知識網絡
中考試題在知識方面,重視對學科整體知識結構和學科主干內容的考查,在能力方面重視對學生的學科思想、學習潛能、應用能力和學習品質的考查。復習時教學的目標就是完善學科的知識與能力結構。要幫助學生形成可以生長“枝葉”的“主干”,為進一步學習創造條件。各學科的復習備考要精雕細琢挖掘知識點,點點串聯連成知識線,縱橫交錯織成知識面,各科并進壘成知識體。對重要的解題方法要再總結,對典型的解題技巧要再歸類,力求做到知識成網,方法成心,技巧成型,能力成功。學科知識結構是動態發展的知識結構,學生需要不斷地經歷由舊網絡結構到新網絡結構的重新整合與再生過程,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在培養綜合能力,即運用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學生學習中的盲區、誤區再認識,精準復習
教學中的錯誤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它具有正面教學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對錯題進行研究,既有助于走進學生的思維,找出發生差錯的原因,也是對教師的知識功底,教學觀念與能力的檢驗,又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一是指導學生收集錯例,要求學生對出現的錯誤進行分類整理,“重視小題大作”,全面反思。二是以備課組為單位,對備考中發現的易錯、易混、易忽視的問題進行整理,提高備考的效率。三是針對錯例比較普遍的問題,要給學生進行典型分析,使學生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使解題思路更加開闊,解題過程更加合理,從而達到優化解題和正確解題的境界。
五、對訓練題分階段、有重點地再精選,提高訓練的針對性
一是認真搞好試題的精編、精選,注重中考試題與模擬試題的結合。二是要強化訓練。訓練要由點及面,讓知識成體系。要將基本訓練與強化訓練相結合,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一般題型訓練與新穎題型訓練相結合。三是要培養學生“借題發揮”的反思意識。要反思題意、反思過程與方法、反思錯誤。由題到知識點,由知識點再到教材,再到考綱,使復習更有效。要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規律,總結方法。要能從典型問題引申出題型的變化,進而會做類似的拓展變化、開放性變化和應用性變化。
中考是檢驗我們初中階段性教學成果的考試,無論是對教育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歷史長河的一個點,因此大家在戰略上要藐視,在戰術上要重視,學校、教師之間要加強交流、溝通,水本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
參考文獻:
[1]張容.強基固本,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復習質量:談高中生考試備考的有效應對策略[J].散文百家旬刊,2015(5).
[2]周云.精準備考抓落實顯能增效促突破:淺談高三沖刺階段備考策略之資料遴選[J].考試周刊,2017(8).
?誗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