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蘭
【摘要】目的:對進行腦血管病并發癲癇的臨床醫學特點及治療方法進行有效的研究和探討。方法:我們找到神經內科的50組急性腦血管并發癲癇病病人,和同期的60組沒有癲癇并發癥的急性腦血管病人進行臨床資料及癥狀的對比,找到臨床特點和治療的方式。這些病人我們選擇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的病人。結果:兩組病人進行對比,研究組有3個病人死亡,死亡率為60%,對照組4個病人死亡,死亡率為67%。將這兩組的死亡率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在這兩組病人進行半個月的治療之后,神經功能的缺損評分和治療之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但是對照組的下降比研究組下降的更大(p<001)。結論:急性腦血管疾病,是讓癲癇病發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正確的方法對癲癇病進行治療,能夠讓癥狀得到有效的改善。
【關鍵詞】 急性腦血管疾病;癲癇;分析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6-254-02
急性腦血管疾病,在神經科臨床醫學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癥狀。腦血管并常發病于中老年群體,并且是突發性疾病,發病時會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的情況產生,并且致殘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急性腦血管同樣也是讓癲癇病發病的主要誘因。在急性腦血管并發以后,癲癇就是發病的主要癥狀之一。我國腦血管發病幾率在近幾年發病的幾率不斷攀升,癲癇病人的數量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我們在本文中對急性腦血管病的并發癥癲癇臨床特點進行研究,同時提出合理性的治療方案,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們選擇在本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的50位急性腦血管病并發癲癇病人組成研究組,將同期的60位沒有癲癇并發癥的病人組成對照組。研究組的癲癇病滿足相關診斷標準。在這50名研究組病人中,男性病人34位,女性病人22位,年齡在48歲到78歲之間。對照組有男性病人38為,女性病人22人,年齡在45歲到75歲之間。這兩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都經過CT與MRI的診斷,并且符合相關的急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這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的對比中并無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臨床表現
這兩組病人在經過臨床檢查后,可確定為急性腦血管病。研究組的50個病人中,都有意識障礙以及偏癱等情況,同時語言功能也有一定障礙,也有不同程度的癲癇并發癥。在這些病人之中,全身強直陣攣發病的病人有27個,部分性發作的病人有14個,癲癇持續的有9個。在這些病人之中,腦梗死病人很多都是部分性發作的病人。尤其是腦葉梗死及出血,這兩種癥狀讓癲癇的發病率有了明顯的增加。同時,沒有發現小腦和腦干病變出現癲癇的情況。對照組的病人臨床表現,通常是頭暈、頭痛以及意識出現障礙,肢體偏癱和麻木癥狀較多。
13治療方法研究組和對照組,我們將給這兩組病人都同時進行正常的腦血管疾病的基本治療,降顱壓、抗凝、止血,讓水電解質保持平衡,活血化瘀等方式的常規治療方法。并且對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也給予基礎型的治療,對血壓以及血糖都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研究組的50位病人,按照癲癇發病的類型以及發病的程度,對其進行干預性的治療,并且對照病人中的10位進行抗癲癇藥物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
14觀察指標和評價的標準我們對腦卒中病人臨床的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價標準進行參考,并對治療前和治療半個月以后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分數測評。測評的內容包含病人的思想意識、眼部的功能、表面的表情功能、語言表達功能以及肢體功能等。評分等級分為輕度缺損、中度缺損以及重度缺損,分值分別為15分以下、15以上30分以下、30分以上-45分以下。
15統計學方法利用SPSS150的軟件,我們能夠對收集而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記量的資料我們可以用x±s來進行表示,同時利用t來進行檢驗。記量的數據資料可利用%來表達,用x2進行檢測。P<005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癲癇發病的時間在這50組病人之中,癲癇癥的發病都是因為急性腦血管疾病。并且腦血管疾病發病1個月以內就發生了癲癇并發癥的一共有18位病人。在2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出現癲癇并發癥的病人有23人,在6個月以上出現癲癇并發癥的病人有9人,分別占總人數比例的36%、46%和18%。
22治療結果研究組病人中,脳出血病人一共有23人,腦梗死的病人有18人,蛛網膜下隙出血有9人。并且有10位病人在治療原發病之后,癲癇并發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40位病人子啊治療過程中接受了藥物治療。治療期間有3位病人死亡,死亡率達到6%,除死亡三人以外,其他病人情況均有所好轉。對照組的病人腦出血病人31位,腦梗死病人18位,蛛網膜下隙出血病人11位。在經過急性腦血管病治療之后,有56位病人的癥狀得到了改善,4名病人死亡,死亡率為67%。將對照組和研究組的病人死亡率進行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闡述這兩組病人進行為期半個月的治療之后,NDS的評分,都比治療前的評分有所下降(p<005),病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研究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對照組下降的幅度更加明顯(p<001)。并且病情也是在輕度與中度之間,研究組的病人是在重度之間。并且,并發癲癇癥的急性腦血管病人的神經系統,其缺損的情況也是非常差,預后受影響情況我們可詳細參照圖表1
3討論
急性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了中老年患者中癲癇癥主要的發病原因之一。有大約40%的中老年癲癇癥病人,其癲癇發病的原因都是因為急性腦血管疾病。并且腦血管疾病的情況越嚴重,癲癇發病率就越高。脳出血、動脈硬化、血管急性等,這些原因都是誘發癲癇病的主要原因。要想讓患者減輕痛苦,降低癲癇發病幾率,利用正確的方法對癲癇病進行治療,就可以讓癥狀得到有效的改善。
參考文獻
[1]秦遠文.中西醫結合治療30例腦血管繼發癲癇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0):2186-2187
[2]梁盛華.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118例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4):411-413
[3]冀景芳.腦血管病后繼發癲癇的康復方法與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4,(23):54-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