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提高師生信息素養,建設一個“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全面貫徹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健全領導體制、加強統籌規劃、抓好重點工作、鼓勵多方參與、注重培訓宣傳、落實安全責任,全力寫好教育信息化“奮進之筆”,努力讓“教育信息化2.0”變為現實。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將努力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在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過程中,聚焦以下三個重點。
第一,大面積推進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形成普遍用、經常用、有效用、科學用的中小學課堂教學新常態。探索實施新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深入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深化責任改革,完善評價體系,整體提升中小學生信息素養,完善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第二,全面加強資源建設共享。推進網絡學習,打造面向學科融合和學生學習發展的世界資源利用環境,健全優質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匯聚整合形式多樣、便捷實用的優質資源,更好地滿足中小學教育學習的需要。
第三,不斷完善保障條件,適應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需要,加快完善中小學信息化裝備標準,著力提升裝備配備,探索建立多渠道配置終端的機制,推動終端配置多元化,改善和提升學校和班級網絡接入與使用質量。

教育信息化從1.0進入2.0,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有兩個重要特征:一是人類社會發展進入信息時代,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教育信息化2.0建立在1.0的堅實基礎上,同時,又是對1.0的繼承和發展。從教育信息化1.0到2.0,有三個主要改變:第一,從融合應用到創新發展——不僅普遍應用、深度融合,而且逐步構建出教育新生態;第二,從全面推動到支撐引領——不僅擔當發展引擎,提供發展動力,而且引領發展方向;第三,從外生變量到內生變量——從被動應對走向自我突破、自我顛覆、自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