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曦 彭開宇
(1.北京城市學院,北京 100083; 2.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產業園區是產業聚集空間,是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不斷轉型作用于城市物質空間的產物之一,是城市產業職能的空間載體,也是新時代城市空間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空間職能與社會經濟結構和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現主要由文化創意設計產業、高科技技術產業構成。其分布較廣,尤其是北京、上海、西安、成都以及一些長三角沿海城市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由此可見,近年來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如火如荼,但快速發展的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的現狀與其規劃設計理論脫節,造成許多產業園區雖能從物質形態上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但在精神層面上驅動力缺失,不論是從空間的辨識度來說,還是從企業文化的傳承與凝聚力來說都有待提升。產業園區同質化是目前我國產業園區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1]。這種“同質”不僅包含產業園區產業結構的相似性,同時也體現為園區空間規劃的同質化。
產業園區作為城市空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空間的特色也是城市空間特色展現的一張名片,同時也能增添城市空間活力。目前發展比較好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般是基于舊工業建筑、大學校園周邊、歷史文化街區等文化底蘊較深厚的區域[2]。這給一些新建產業園區提供了提升競爭力的有益借鑒。另外,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的聚集地,在開發過程中除了不斷致力于打造匹配企業發展的“硬環境”之外,更應該加強產業園區的文化氛圍,進而營造凝聚力強且具有特色的“軟環境”。產業園區的文化性雖不是直接承擔產業發展物質功能的載體,但其是產業發展、城市特色塑造的根本需求。
產業園區空間規劃尋求文化特色的途徑主要有兩種:
1)從地域文化中提取,不同地域條件下,城市空間格局、建筑風格、建筑材料及環境要素等體現差異性,所以地域文化是產業園區空間的顯性特色,又可以直接反作用于城市空間特色的塑造。
2)產業園區的場所文化,其最直白的體現是產業園區中人的群體行為,這種行為的多樣性或趨同性能體現某一場所空間的特性。所以場所文化既受企業文化的影響,又受產業園區提供的空間場所影響。在產業園區規劃中對這兩種文化要素的準確提取對后期空間活力及文化環境營造的作用舉足輕重。
產業園區的生長環境是其文化提取的重要源頭之一。這與城市文化的延續、城市特色的塑造同根同源,所以研究產業園區所處城市的文化至關重要。城市文化的體現主要有兩個方面:
1)物質層面,主要體現為街巷格局、建筑形態及環境要素等;
2)非物質層面,即城市歷史、民俗風情等。其中物質層面的文化基因能直接提取出影響產業園區規劃的特征,比如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及構造以及環境要素等。
產業園區的場所文化是企業文化與空間互相作用的一種特色現象。不同的企業文化在其生產與創新過程中行為相異,而產業園區的空間為這些行為發生提供場所,所以企業文化需要場所激發。
場所既是企業文化的彰顯,更是企業特色的載體,場所的多樣性在產業園區的規劃中非常重要。另外,特殊場所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一些行為的發生,比如,活力較好的公共空間可以帶來良好的交流氛圍,對企業間的文化交流起到積極作用,所以場所也會反作用于企業文化。
根據調研可見,目前我國產業園區總體分布于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成都及長三角沿海經濟城市,這些地區在城市設計及建筑設計方面均具有較明顯的地域特征,有利于該地區產業園區地域性體現。
產業園區地域文化的實踐主要體現在規劃布局及整體環境營造兩方面。
杭州夢想小鎮的規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規劃設計之初,確定了以傳統文化中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欲打造功能完備,綠色生態,環境宜人的創業園區。利用現有場地中的河流水系,構建了獨具江南風格的生態創業園(見圖1)。另外,該夢想小鎮同時也是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寄得了鄉愁”的一片小鎮,在規劃設計時保留原有古街古鎮的格局,新建建筑格局同時也延續了古街古鎮的肌理(見圖2),保留文化的多樣性,充分挖掘繼承江南水鄉特色的濃墨重彩的水鄉情。


德勝尚城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德勝門外大街115號,西城區街巷格局延續了北京歷史城市格局,德勝尚城作為國內少有的中低密度城市辦公街區,占地2.2 hm2,在規劃設計中再現了原址的舊城結構和空間肌理,營造了開放的城市空間,強化出該項目與德勝門的空間視覺聯系走廊,強化與歷史的紐帶聯系,喚起城市記憶(見圖3)。

街區式布局作為北京地域性文化的體現之一,圍合院落式建筑布局呼應了中國傳統空間布局的精髓,在滿足平面單位分割的基礎上,又可以增強身份認同感。是展現城市特色的載體。
產業園區規劃設計中企業文化基因的植入不僅能增強企業的辨識度,更能在后期使用過程中激發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達到雙贏目的。
Facebook新總部園區的規劃設計,從整體規劃到空間布局均體現該企業開放、包容、創新的企業文化。該項目占地9 hm2左右,以群落式社區作為主要理念,營造出一個類似公園的空間氛圍(見圖4);屋頂將覆蓋一層草皮,上面種植各種當地樹木,而人們可以自由地到屋頂上散步、休閑(見圖5)。員工在這種開放的大空間里辦公,可以迅速找到桌椅,形成小型團隊進行討論,或者打散分開,根據不同部門形成獨立的工作區塊。


無獨有偶,阿里巴巴濱江總部的規劃設計同樣是其企業文化滲透的載體。該項目占地面積5.9 hm2,可同時容納1萬人辦公的“電子商務城”,新總部總平面規劃的設計原則植根于阿里巴巴核心企業文化——管理不是控制、主張開放分享、鼓勵員工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從中提取設計理念,創建具有聯系性、清晰感、社區感的環境(見圖6)。

園區以一個中央開放空間為中心,周圍布局一簇4層~7層不等的建筑組團,試圖通過開放的辦公空間鼓勵員工間自由、創意的交流(見圖7)。

產業園區的文化性主要體現在其地域文化性與場所文化性兩個方面,在規劃設計當中運用好這兩方面元素可以有效增加產業園區的特色及空間辨識度,提升產業園區的文化“軟環境”,進而成為城市特色及文化展示的窗口。在項目設計中,產業園區合理的物質空間構建是出發點,其精神文化空間的氛圍營造是關鍵點。隨著產業園區規劃理論的日漸成熟,對區域文化深入理解及企業文化的準確解讀將對我國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