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喻璐
姑媽是位干練的白領(lǐng),因工作需要,十多年來搬了三次家。每次搬家時,推崇減法的姑媽總是把所有能舍的東西都留下來,隨房子一起賣掉了。新婚時打造的紅木家具、書柜上日積月累的書籍文獻、孩子從小到大的衣物……全都從姑媽的搬家清單中減掉了。姑父勸姑媽搬走,好好的東西就這么以便宜的價格處理了,又花大筆的錢去買新的,這讓儉樸的姑父有些舍不得。年紀幼小的表妹想帶走玩具,在表妹心里,那是她的寶貝。可是姑媽都沒聽,毫不留戀地舍棄了那些舊物,拖著四五只大行李箱,便輕輕松松地搬走了。
許是減法用久了有了慣性,姑媽使用減法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表妹五歲那年,富有事業(yè)心的姑媽決定考研,以在職場中更上一層樓。親朋好友都是支持的,最開心的要數(shù)表妹和奶奶了吧,她們知道姑媽是個很有上進心、能力很強的人,想著姑媽一定能成功。但是在離開學(xué)校七年之后,還要在固定工作的前提下復(fù)習(xí)考研,無疑是件極辛苦的事,需要大量時間、精力的投入。這時候,姑媽的減法又派上用場了。

原先姑媽是個很注重保養(yǎng)的人,每天下班后都要跑步鍛煉或是敷個面膜保養(yǎng)保養(yǎng),可決定考研后這些都減掉了。過年時只在除夕和初一看見了姑媽的身影,未施粉黛的臉上滿是憔悴。不止這樣,姑媽還減掉了和爺爺奶奶固定通話的時間,偶有來電,也不過寥寥數(shù)語,幸得爺爺奶奶能夠理解。可表妹就不是這樣了,表妹五歲生日那天,我打電話祝表妹生日快樂時,表妹說了一句:“媽媽忘了今天是我生日。”
我當時就覺得,姑媽事業(yè)更成功誠然能讓表妹過上更好的生活,可姑媽減掉陪伴表妹的時間,在表妹的童年記憶里本該是多么珍貴的回憶,姑媽以后能彌補嗎?我不知道。
減法本是生活的一種智慧,減去了繁瑣無用的事物,生活變得更簡潔高效;減去了斤斤計較的心態(tài),內(nèi)心變得更豁達明朗。可是,對一花一木的感恩之心,關(guān)心他人的慈悲之意,充滿母愛的陪伴……也要被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減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