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曉風

近期,著名作家丁捷在繼小說《追問》之后再出新作,一本被稱為“大時代、大主題、大散文”的書———《初心》。如果說《追問》的重點在“問”,那么《初心》則是作家在經過這幾年的思考后,對“追問”的“回答”。當然,回答的關鍵詞就是,找到并理解“初心”。
評論近兩年的熱詞,“初心”肯定榜上有名,甚至會拔得頭籌。究其原因,“初心”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大主題;另一方面,則是人生的大文章。
說到大主題。算到2018年,共產黨已經是一個經歷97年歷史的世界第一大黨。97年,對于一個黨來說,還是一個“青年”,但是作為跨越了一個世紀、即將帶領13億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執政黨,有必要也需要找到并堅持自己的“初心”。于是,黨的十九大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時代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福利,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說到人生大文章。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都是一道必須回答的哲學題。當然,有的人想得很清楚,活得很明白;有的人,一輩子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從未思考過這樣“深奧”的問題;也有的人,整天陶醉于聲色犬馬,無暇思考這些問題。但是,要想在這個繽紛多彩的時代活得有質量,做到與時俱進,就必須思考“初心”,找到人生“本源”。
《初心》正是解決這一宏大命題的書。“初心”出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畫彌勒上生幀記》:“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他告訴我們,只有帶著初心,才能獲得本愿,完成你最初設定的情懷和抱負。你迷失,一定是忘記了出發時候的愿望。阿拉伯作家紀伯倫也曾提醒人們:“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
理解初心,首先要理解其本質。《初心》里,作者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選項”。比如,初心是自然,讓我們寄情山水。見識到自然的純粹、偉大,明白自己只是其中的過客,只是宇宙中的塵埃,就會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比如,初心是自儉,讓我們返璞歸真。蕓蕓眾生,導致自我迷失的最大敵人是“欲望”,金錢、美人并不是越多越好,相反,它們都具有吞噬人的力量。而“簡化欲望”是適用于所有人的節能、高效的生活方式;比如,初心是自強,讓我們克服懦弱。財富多、事業大,不是心胸大;學位高、職務高,不是內心的強度高。內心的強大才是強大,是真正的自強。
當然,理解了什么是“初心”不是讓人在“原地不動”,相反是為了更加穩步前行甚至是加速前進。因此,書中提出了提升的辦法。提升你的“站位”和“格局”。畢竟,人是要有一點追求的,小情小愛,虛張自我,手段上位,有始無終;大愛無疆,心如泰山,大業恒久,穩健前行。當我們走出小我之愛,實現小家之愛,完善他愛之愛,就很容易領會大愛重如山。要常戒常勉、竭盡全力。在作家的眼中,“杞人憂天”并不是一個笑話。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都要有緊迫感、危機感,盡善盡美做好每一件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的“中國芯”就是明證。
可以說,丁捷的《初心》是一劑良藥,前行路上,有“初心”就不會迷失,還有了面對所有困難的戰略和戰術上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