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成
摘要:水資源不足是影響我國當前經濟可持續良性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占有率不足世界人均數的25%,其中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占總用水的60%以上,因此實現農業用水的節約對緩解水資源短缺和經濟可持續良性發展意義重大。農業水價改革是推動農業節水灌溉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過在農業水價改革中應用PDCA管理循環理論,對農業水價改革中的用水總量定額和階梯式水價模式進行檢查、改進和優化,以期為農業水價改革方案和方法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Abstract: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is one of the main constraints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s of per capita in China share of less than a quarter of the world, including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use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60% in which, so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tion is more important for easing water shortages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water pri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irrigation. By application of PDCA management cycle theory in reforms of agriculture water price, this paper makes insp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n the total amou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and stepped pricing model of water price in water price reform of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water price reform of agriculture.
關鍵詞:水資源;農業用水;水價改革;PDCA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agricultural water;reform of water prices;PDCA
中圖分類號:TV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6-0050-03
0 引言
水資源總量不足是影響當前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2.2×103m3,不足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25%。同時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的分布極不均勻,差異性巨大,總體呈現南方多,北方少的規律[1-2]。我國耕地面積分布為北方58%、南方42%,而水資源分布為北方19%、南方81%[3-4]。農業用水是我國的主要用水部分,隨著我國第二、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農業用水的綜合利用在面臨總體供水不足的困境下,又被其他非農業用水所擠占,以及總體用水效率長期低下等一系列嚴峻問題。通過文獻分析發現,目前我國全國年總供水量大約為5.5×103億m3左右,農業灌溉用水量大約為3.6×103億m3,占總供水量的65%左右[5-7]。通過分析2004年我國用水分布狀況可知,2004年全國總用水量為5548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用水總量為1228.9億立方米,占年總用水量的22.2%;生活方面用水總量為651.2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1.7%;生態用水總量為82億立方米;農業用水總量為3585億方,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3%。而在農業用水中,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又占農業總用水量的90%,通過以上數據發現,實現農業節水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源頭之一,也是在我國國情水情的現實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相關研究表明,水價在節約用水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對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如何實施適宜的、有針對性的水價方案尤為重要,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管理問題,因此本文通過運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確定農業水價改革中遇到的主次要問題,提出初步解決方案,實施后繼續優化,尋找更合適的水價方案,以期為農業水價改革提供理論指導。
1 PDCA管理循環理論
PDCA循環管理理論,起源于美國,是由戴明博士最早提出的,它是實行全面系統質量管理所應參考和遵循的科學理論和流程。全面系統質量管理行為和活動的所有過程,就是所達成確定目標相關的計劃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依照PDCA相關循環步驟,持續地循環運轉。PDCA管理循環,可以使我們達到原定目標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驟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可操作化和科學化[8-10]。
PDCA循環分為四個階段:
P:Plan,計劃,主要是指確定要達到的程度和目標,從而確定具體的方案計劃;
D:DO,執行,按照確定的計劃,去具體實施方案計劃的內容;
C:Check,檢查,分析總結執行原定計劃的結果,參考計劃要達到的程度和目標,找出存在的問題;
A:Action,行動,深化剖析分析檢查出的問題,原有計劃中成功的繼續保持,適當推廣、加深并標準化;原有計劃中失敗的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修正方案,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PDCA循環的基本模型如圖1所示。
在計劃階段,首先要對所采用的方案以及需要達到確定目標的過程制定一個初步計劃,并使目標和標準明確化。目標主要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及希望得到的改善而設定,目標必須是量化的。在執行階段,參考已確定的計劃,將該計劃一步一步落實。在檢查階段,通過分析總結實施計劃后的結果,從而確定原定計劃是否達到,目標是否完成,或者完成的程度。若目的未達成,應分析失敗原因。在行動階段,糾正已經發生的問題,尋找可以進行進一步改善的地方。這將成為下一個PDCA循環的基礎。PDCA是一個循環、迭代的過程。
PDCA循環管理是一個管理活動和過程,是一個螺旋式不斷上升的管理過程,其宗旨是每循環運轉一圈就要使目標完成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每循環一周就是一個管理周期,如圖2所示。
2 農業用水現狀分析
我國長期以來,免費取水、低價供水的政策和現實,客觀地助長了水資源浪費的狀況[11]。首先,水利工程的供水價格遠低于當地供水成本,經營成本又得不到相應的合理補償;其次,隨著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實施和完善,灌區水利基礎設施不斷更新,從而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成本不斷增加,致使水利工程得不到足夠的維修養護經費最終,影響水利工程良性運行。再次,末級渠系設施配套不完善,缺乏相應的計量設施,無法實行終端水價的數字化,造成同一水源,上、中、下游不能同時獲益,面積相同但遠近差異的灌溉區用水量不同,無法完成終端水價。
國內外研究實踐表明,對水資源征收合理費用能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進而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需要充分深入地認識和估量水價與水資源需求的相關性,通過采用經濟手段促使人們形成節水意識,從而培養節水習慣,這對加快農業用水價格的改革和完善,促進節約用水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通過調整水價達到供水價格和供水成本的平衡,在不損失農戶經濟利益的條件下達到高效節水的目的。
3 PDCA管理循環在農業用水改革中的應用
根據經濟學分析可知,收入與價格是影響一般商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需求函數代表的是特定商品的需求規律和人們對該商品所做出的需求行為,反映了收入、價格等主要因素與商品需求之間的相關關系[12]。經濟學里的需求價格彈性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對自身價格變動所做出的對應程度,它直接反映了商品價格的變動對該商品需求量的影響。將農業用水看作一種特定的商品,故可以通過采取階梯式水價方法達到節約農業用水的目標[6,13]。
針對某地區農業用水現狀展開調查,將該地區農作物分為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實行差異化用水價格模式,考慮該地區現行灌溉用水定額和農業水價,得出該地區糧食作物農業用水價格為0.16元/m3,經濟作物農業用水價格為0.25元/m3;糧食作物加權平均灌溉用水定額為500m3/畝,經濟作物加權平均灌溉用水定額為450m3/畝。
通過前期資料收集分析和成本測算,擬確定階梯式水價系數。如表1。
分析實行該水價方案后節約用水量、農民凈利潤增長率和農民對該方案的認可度,對計劃方案不足之處進行改正,將改正后的用水定額和階梯式水價方案繼續投入使用,取得良好效益的措施繼續加強,如此循環,得到更加合理、適宜、科學、高效的用水定額,農民接受認可的階梯式水價方案。
4 結論
本文詳細介紹了PDCA管理循環的理論方法和實施步驟,并在農業水價改革中運用了PDCA管理循環模式,得出農業水價改革是一項長期工作,通過該管理模式,可以確定用水總額的合理性,及不斷對其進行優化;也可以分析實施階梯式水價的效果,進一步推動和完善階梯式水價運行模式。總之,PDCA管理循環模式對農業水價改革方案提供了檢查和優化作用。
參考文獻:
[1]郝艷萍.山東海水淡化與跨流域調水工程之比較[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5,22(1):107-110.
[2]雷波,楊爽,高占義,等.農業水價改革對農民灌溉決策行為的影響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5):108-110.
[3]于相正.我國淡水資源保護的緊迫性[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0(12):255.
[4]王順久.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研究[D].四川大學,2003.
[5]丁日升.適合于北方地區的非充分灌溉管理信息系統研制與應用[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
[6]李生潛.階梯式水價在農業水價改革中的應用[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6):14-16.
[7]索麗生.科學開發水能資源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J].水利發展研究,2004(4):3-6.
[8]Matsui M. Enterprise modeling and integration: A stochastic management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22(1):485-491.
[9]Savolainen J, Khknen K, Niemi O, et al. Stir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with Co-cre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J]. Procedia Economics & Finance, 2015, 21:64-71.
[10]李振波.建筑施工項目安全管理的PDCA循環[J].科技信息,2010(9):310.
[11]毛春梅.農業水價改革與節水效果的關系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5(4):2-4.
[12]劉利新.西方經濟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36.
[13]劉健.需求彈性理論在體育市場營銷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