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寧 左催福 龍室伊
摘要:鳳凰以原生態的民族文化、自然風光吸引著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旅游業已經成為鳳凰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但是,具有兩面性的旅游業在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和破壞。本文介紹了鳳凰旅游業和生態環境的狀況,分析了旅游業與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最后提出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鳳凰古城;旅游業;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X1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5-0187-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112
Abstract: The phoenix attracts tour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in succession with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ural scenery. Tourism has become the core industry of Phoenix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tourism industry with two aspects has brought about certain influence and destruc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le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Phoenix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Keywords:Ancient city of Phoenix; Tourism;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質條件的滿足促進人們尋找著精神財富。當下,旅游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的興盛帶動了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發展,并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旅游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河流被污染、大氣環境質量下降、餐飲油煙和酒吧噪聲成為投訴熱點。如何促進鳳凰古城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將短期經濟利益和長期旅游資源進行局部和整體的有效結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 古城綜述
1.1 鳳凰古城介紹
鳳凰位于湖南省西部邊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地處武陵山脈南部,云貴高原東側,是一個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鳳凰憑借濃郁的民族文化、古樸的歷史風貌、俊秀的自然風光、輩出的名人英材而一枝獨秀,被譽為是“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滄桑和歲月風雨,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古城依山傍水,清澈的沱江穿城而過,紅石砂巖的古虹橋、銹跡斑斑的老城門、古色古香的吊腳樓在月光的照射下倒映在沱江河里閃爍蕩漾,如古典與自然兩相忘的和諧樂章。據當地工商部門統計,截至2017年12月,各類商戶2000余戶,主體行業為住宿業500余戶、餐飲業300余戶、酒吧行業70余戶,此外經營土特產、布藝服裝、銀器、姜糖等1100余戶。
1.2 鳳凰古城旅游業發展狀況
2001年,鳳凰古城被授予“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發展,鳳凰古城已躍居國家4A級景區行列,成為中國旅游名片,游客人數由2001年的57萬人次增長到了2017年的1510萬人次,同比增長9.4%。以發展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日新月異,客棧、酒店、餐館、酒吧如雨后春筍迅速成長。
1.3 鳳凰古城生態環境狀況
自然資源有限的鳳凰古城要滿足如此數量巨大的游客的吃、住、行、娛,這對生態環境將是嚴峻的挑戰。沱江是鳳凰人民的母親河,鳳凰人喝的水、用的水、行的水、看的水,就連吊腳樓也是因水而搭建。以前沿河兩岸只有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河中,糞便一類的污物也是戶戶入桶;現今,傳統生活方式被徹底顛覆,各種生活垃圾最后都匯集到沱江。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生活污水及家庭作坊的生產廢水;江邊洗衣、洗菜的污水殘渣;酒吧的噪聲、戶外歌手凌晨后的歌聲;餐飲油煙、汽車尾氣等造成的一系列污染都使古城原本有限的生態環境不堪重負。
旅游業井噴式的發展,給鳳凰人民來了個措手不及。初期,紅紅火火的旅游業讓人們只看到經濟效益,遺忘了保護旅游業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隨著時間推移,生態環境慢慢受損,大家此時才看到問題的嚴重性,感受到了危機。當地政府、環保及相關職能部門也積極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如今的水、大氣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噪聲污染明顯減輕,但是污染問題還依然存在。毋庸置疑,旅游業要持續發展下去,污染防治工作仍不可懈怠。
2 鳳凰古城旅游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1 旅游業對生態環境的積極影響
被人們稱為“朝陽產業”的旅游業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對經濟環境的各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關聯帶動作用,旅游業已經成為鳳凰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
全民從事旅游業,靠出租門面和旺鋪的居民早已加入了本地的“中產階級”行列,還有不少居民從事著旅游服務業正在發家致富,旅游業的發展為全縣城鄉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緩解了當前的實際問題?!傍P凰之窗”文化旅游扶貧產業園一期也已入駐企業27家,推進了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的生產展示、加工及銷售。帶動了產業建設,發展獼猴桃、油茶、蔬菜、習柚、烤煙、湘西黑豬特色產業。2017年旅游總收入達141億元,同比增長21.28%。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城市的建設,現已形成以古城為中心帶動新城發展的格局。沱江風光帶美化亮化、古城區三線下地、城市公園、旅游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鄉村道路等景區軟硬件設施的完成,提高了城市的功能和品位。統籌實施省道S308生態旅游長廊、生態環保廁所、建設慢游觀光綠道等項目,致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2.2 旅游業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生態環境質量與旅游業發展相輔相成,在旅游資源開發中、旅游消費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對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破壞和影響。
2.2.1 對水體環境的影響
隨著游客接待數量的逐年增加,客棧、餐館、酒店也遍地開花,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劇增。生活污水中多含有機物質,容易被生物化學氧化而降解,但是,鳳凰位于云貴高原的少雨區,年降水量少,河流水流量少,限制和弱化了水質本身的凈化和降解。游客流通量的增大促使了洗滌劑使用率增高,人類的排泄物也隨之增多,洗滌劑多是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含磷量較高,而人類排泄物則含有大量的氮,這些生活污水進入水體會刺激藻類的異常繁殖,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藻類能夠散發出腥味使水體變臭,浮在河水表面形成一層“綠色浮渣”,水體透明度降低、變得渾濁。其次,水體藻類死亡后向水底沉積,腐爛分解的同時消耗著水體大量的溶解氧,嚴重時可能使水體呈厭氧狀態,使得需氧生物難以生存,周而復始將形成富營養水體的惡性循環。藻類還會給自來水廠過濾時帶來障礙,還會增加污水處理的技術難度,即影響自來水廠的出水率又加大了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成本。
2.2.2 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餐飲油煙的排放是近年來投訴最多的空氣污染源。油煙是食物烹飪、加工過程中揮發的油脂、有機質及其加熱分解或裂解產物,主要包括食物加熱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產物及燃料燃燒產生的尾氣,該氣體遇雨水落下來會對景觀、樹木、建筑物有極大的毀壞功能,日積月累的影響著人體健康。而城市機動車輛排放的尾氣就是增長最快的空氣污染源,汽車排放的尾氣主要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及含Pb顆粒物等。汽車尾氣對人體健康也有嚴重影響,這是因為汽車尾氣的排放高度主要集中在距離地面0.5m的范圍內,造成尾氣污染帶停留在人呼吸道附近,且不易擴散。加上鳳凰地處全國多云中心區的邊緣,多以高山、丘陵,河谷相間分布,本身的自然地理條件就不利于空氣的流通擴散,更容易造成大氣污染。
2.3 對聲環境的影響
生活噪聲和交通噪聲是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人們所遭受到最為直觀的公害影響,噪聲越強,影響就會越大。但是噪聲與其他由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公害又不同,只要停止發聲源,噪聲也就會消失。60分貝下的聲環境被認為是安全環境,但是超過80分貝以上的噪聲便是噪聲污染了。噪聲會給人們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危害:在酒吧的高噪聲環境下,容易使人造成暫時性或持久性聽力損傷。影響睡眠質量,特別是病人和老年人,長時間受影響會引起失眠、多夢、造成疲倦和記憶力下降。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刺激腎上素的分泌而引起心率改變和血壓升高,使人急躁易怒。近年還有人指出,噪聲是刺激癌癥的病因之一。
3 生態環境對鳳凰古城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3.1 生態環境對旅游業的積極影響
生態環境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只有優質的生態環境才能為鳳凰旅游造就機會。巍巍南華山、清清沱江水、紅紅石板路等這些獨一無二的優質生態環境資源吸引著海內外的人們,激發著人們最終把旅游愿望轉化為實際的生活需求。鳳凰旅游業得以迅速發展歸根結底是離不開優質的生態環境。
3.2 生態環境對旅游業的負面影響
生態環境對旅游具有約束效益,由于不合理利用生態環境資源開發旅游,而造成生態環境退化和破壞,則需要更漫長的時間才能恢復,甚至有些是不可逆轉的。再優質的生態環境一旦遭受破壞、超出了其承載能力,各種環境問題就會接踵而來,從而降低鳳凰旅游的吸引力,游客數量的慢慢減少,最終將影響鳳凰旅游業的發展。
4 推動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對策
旅游業是一項極度依賴生態環境的行業,只有重視旅游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實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控制、解決旅游活動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才能優化鳳凰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鳳凰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4.1 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在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真正的保護理應是預防,實施污染治理只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環境影響評價就是一種有效地的預防手段?!董h保法》規定: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準開工建設,違規建設的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并可以責令恢復原狀。把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落到實處,就要加強環境監察執法、實施環保行政執法后督察;依法行政,減少執法過程中的行政干預,杜絕“打招呼”“遞條子”等說情風;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權限,凝聚工作合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4.2 加大環保建設資金投入
環境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當污染物數量超過其環境最大容量時就會出現環境污染,就需要依靠環保設施、環境污染治理等一些人為的技術手段來幫助凈化和恢復受損的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經濟效益的迅速增長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只有制定好工作機制、安排好預算資金、配套好治理經費,將發展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回用到生態環境保護中,回用的比例隨著效益的增長而逐步提高,這樣三者之間才能是有利的循環發展。
4.3 增強水環境監測能力
做好水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的水質監測系統,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水質狀況,為相關部門提供水質信息、為防止水污染提供精準數據。全年按河水量豐、枯、平三期,旅游旺季、淡季,上、中、下游分別加以人工采樣測定。安裝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保障水質監測的連貫性,彌補人工監測的局限性。建設水質環境監測網:包括水源地數據庫、數據采集和傳輸系統、數據管理系統及監控管理中心的建設。
4.4 注重環境保護宣傳
提高游客環境保護意識是旅游持續發展的關鍵,而從業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又決定了游客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明確旅游社的宣傳責任和義務、抓實旅游從業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才能勸導游客的不文明出行、減少不文明現象。充分利用網絡、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利用“三月三”“四月八”“ 六月六”等民俗節慶活動,采用環保劇場、環保廣場舞、環保漫畫、環保歌曲、環保講解等多種形式宣傳生態環保游理念,讓廣大群眾和游客積極支持并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自覺維護古城生態環境。
4.5 強化古城污染防治
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從源頭上抓好污染防治、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1)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推行并落實河長制,推進沱江河巡查清理工作,讓更多群眾參與到護河的日常工作中。禁止污水直接排入沱江河,確保沿河所有污水口接入城市污水管網,做好管網防滲漏維護。餐飲經營廢水安裝油水分離設備,減少油污進入污水管網。新建私宅項目實施環評登記,化糞池按環保標準設計修建,容積大小滿足使用率,污水經化糞池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網。(2)制定完善污染大氣項目的規定和審查制度,嚴格控制新增污染項目,盡量把新增項目轉移到古城核心區之外。餐飲經營爐灶必須安裝油煙凈化設施、規定煙囪高度、禁止原煤散燒;夜市燒烤使用燒烤設備,減少露天經營;鍋爐使用清潔能源,嚴格禁止燃煤鍋爐,逐步取締生物質燃料;實施古城禁止燃放煙花鞭炮,減少對空氣污染。(3)遵循噪聲傳播特點,分別采用不同方法降低噪聲。從聲源上降低噪聲:加強酒吧、戶外歌手宣傳教育,遵守政府規定時間、自覺控制減輕音量;禁止樂隊室外演唱、音響設備外掛。充分利用城外“三隧一橋”停車場,從根本上減少汽車入城數量。從傳播途徑上控制噪聲:酒吧窗戶采用隔音玻璃、室內裝修使用特殊材料,音樂響起時必須關閉門窗利用吸聲、隔聲、隔振方法來控制噪聲。從接受點上阻止噪聲:合理的區域規劃使居民遠離聲源,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減少交通噪聲的影響。
5 結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旅游從人類最初以瀏覽自然風光為目的少數活動已經逐漸發展成為消耗大量物質資源的大眾性活動。只盯短期經濟利益、盲目開發、肆意踐踏,按著人們喜好去改變自然的行為必將造成生態環境不可逆轉的破壞。唯有人們順應自然、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考慮旅游資源的長期效益才能把一個古色古香的、充滿歷史意味的鳳凰古城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才能讓鳳凰人民的明天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張炎.湖南省鳳凰縣旅游就業效應實證研究[D].湖北:中南民族大學,2011.
[2]何強 , 井文涌 . 王翊亭 . 環境學導論 ( 第 3 版 )[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75.
[3]姚運先主編.環境化學 [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106.
[4]馬煥煥,王安. 餐飲油煙污染危害及治理建議[J].綠色科技,2015,(1):52.
收稿日期:2018-04-05
作者簡介:羅曉寧(1981-),女,土家族,本科,中級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