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怡
【摘 要】本文將恒大集團2015-2017年對外披露財務報表為分析對象,根據有關的理論對主要財務指標進行縱向分析,對于相關問題給予一定建議。
【關鍵詞】財務主要指標數據分析;財務報表;中國恒大;房地產
一、財務分析
張先治認為財務報表分析應該層層遞進、逐步深入,分析各種應從戰略分析、會計分析和財務分析三個層面進行。只有在全面掌握企業所處的環境、會計信息質量等基礎上才能基于財務報表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1]
財務報表分析也稱財務分析,是通過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綜合比較,并且結合其他相關附加信息,為財務報告用戶提供管理決策和控制管理的管理。
財務報表分析由具有不同分析優先級和通用要求的用戶執行。從公司整體來看,財務報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2]
1.分析公司償債能力,并分析法定權利結構,評估債務資金的使用情況。
2.分析公司的營運能力,并分析公司資產的分配和銷售狀況。
3.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并分析公司目前利潤目標的完成情況以及公司在不同年份的利潤水平的變化。
4.分析公司的成長能力,并分析公司未來的發展狀況,這這些內容可以全面的了解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以滿足各類用戶對會計信息的基本需求。
二、償債能力分析
從表1中國恒大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分析,恒大流動比率從2017年相對于2016年來講同比下降0.12%,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整個流動指標趨近于2,表明恒大的流動資產短期變現能力較好,企業所面臨的短期流動風險小,債權人安全程度高資產變現能力強。恒大的速動比率從2105年至2017年來速動比的變化與流動比趨同,同樣于2016年達最高值2014年和2017年同比降低近0.1%,速動比率雖均低于1但趨近于則企業信譽較好借款難度較低;現金比率,2016年現金比同樣達到最高點27.06%到2017年現金比下降至14.01%則資產可流動資金降低因為大量資金用于償還永續債券,在2017年償還將1129億永續債,并且恒大的資產負債比率呈現一個逐步上升的趨勢,到2017年更是高達86%,房地產有個說法是“土地驅動負債”故資產驅動負債可以反映其土地儲備總量較大;而產權比反映債權人權益保障程度2016年產權比突增是因為2106年永續債導致,2017年將其償還故產權比得以降低相關的風險也降低。
三、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恒大的主營業務利潤率2017年增加至24.46%,并且2017年的利潤較2016年來說大幅度的上升主要是成本費用的相對于降低債務的償還。恒大凈資產收益率有一定起伏在2016年下降至11.51%,在2017年有一定的回升至21.24%凈利潤在2017年達3,704,900萬元。
四、營運能力分析
表3列示,恒大流動資產周轉率分析,三年流動資產周轉率均在20次左右表明流動資產勻速周轉保證該企業經營效率。
恒大存貨周轉率增減走勢于2017年位于最低點(0.25次),且波動幅度小恒大購買產出銷售不是你很好可能是該企業大量的并購有關;總資產周轉率,恒大的該項比率較平穩,銷售收入和資產的配合比較成熟2017年總資產周轉率達0.2次總資產投入生產再實現回收的頻率在逐步回升。總的來講營運能力不錯。
五、發展能力的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恒大的總資產總趨勢,2015年至2016年增長幅度較大2016年增長至78%,2017年處于下降狀態至30.42%.營業利潤長率呈現了上升趨勢,三年來上升幅度逐年增大,2017年增長至76.77%。對于發展能力的兩個指標分析可以看出,單看總資產增長率2017年同比降低30,42%,結合營業利潤增長率看到在2017年同比增加76.77%,可以看出由于管理層的一定決策,永續債在2016年購買故反映出來的總資產增長率是包含其中的,同理在2017年將其償還其反映營業利潤增長率增高,利潤增高更加能夠反映公司發展能力較好有遠大的發展潛力。
六、結論
償債能力方面,對長期債務的清償能力相比,恒大集團對短期債務的清償能力要更強一些。恒大集團要注意控制公司的負債總額,控制短期債款的產生,避開財務風險。可以探索新的籌資渠道。如后期生產銷售所積累的資金、融資租賃的融資方式和還款方式都比較靈活,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分期還款,減輕償債能力壓力。
盈利能力方面,恒大集團的國內及國際市場所占份額較高,核心產品所占市場份額有兩性增長。恒大集團更加應當致力于拓展產品銷售空間,加大市場銷售力度,擴大市場享有份額,從而帶動利潤的增長。要想達到提升強化盈利能力的目標,其核心競爭力較大,但是不斷競爭發展,要想與同類型企業競爭,就需要不斷開發提升自身產品。
運營能力方面,尤其是要加快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恒大集團的流動資產周轉率的流動速度相對來講較慢,可能會有壞賬損失的風險,故管理層要注意這一點問題。
發展能力方面,恒大的起伏不是很大發展平緩,漲幅過程穩定。這說明恒大成長性存在比較健康前景遠大,發展平緩且穩健,企業持續發展水平較高發展趨勢較好,盡管如此管理者也需要不斷地改善不足要因該居安思危。
【參考文獻】
[1]張先治.財務分析[M].第四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11.
[2]Edward I Altman.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the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 Journal of Finance, 1968:589-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