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渠 劉丹 王記安
摘要:甬優4949再生稻(Oryza sativa L.)是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和武漢佳禾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選育的三系秈粳雜交中稻品種,該品種莖稈健壯,穗大粒多,結實率高,抗逆性強,產量高,米質優,整精米率高,再生力較強,適宜作再生稻栽培。介紹了該品種在孝感市孝南區作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甬優4949;再生稻(Oryza sativa L.);種植表現;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048;S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09-001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9.004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Yongyou 4949 Planted as Ratooning Rice with Whole-process Mechanization
XIONG Qu1,LIU Dan1,WANG Ji-an1,CHENG Jian-ping2,LI Yong-jun1,WANG Lan1
(1.Xiaog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aogan 432000,Hubei,China;
2.Institute of Food Crop Research,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Yongyou 4949 is breeding of three-line indica japonica hybrid rice(Oryza sativa L.) varieties, from Ningbo Seed Co.,Ltd. and Wuhan Jiahe Biotechnology Co.,Ltd.. The variety is of robust stem, big spike and more grain number,seed setting rate is high, the resistance is strong, high yield,good rice quality, the high polished rice rate, strong generativity, is suitable for ratooning rice cultivation. Introduces peformance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varieties planted as ratooning rice with whole-process mechanization in Xiaonan district of Xiaogan city.
Key words: Yongyou 4949;ratooning rice(Oryza sativa L.);plant performance;cultivation techniques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消費者對不同類型水稻(Oryza sativa L.)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發展粳稻生產,提高粳稻總產量和粳米品質,對于確保中國人民糧食安全和滿足消費者對粳稻米的需求顯得十分重要[1]。湖北省孝感市是南方秈粳稻種植混作區,孝感市政府近年來也高度重視粳稻生產。《孝感市農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建設以孝南、孝昌、云夢為主的粳稻產業園2.67萬hm2”[2]。為促進粳稻的高質高效發展,開展機械化種植條件下的粳稻再生稻技術模式的研究和示范應用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已有研究和示范表明,農民實行全程機械化種植再生稻,比種植一季中稻或雙季稻效益都高。種植再生稻比種一季中稻純收入可增加4 500元以上/hm2,比種植雙季稻綜合效益高9 000元以上/hm2[3]。秈稻再生稻頭季機收會導致減產,據調查統計,江漢平原頭季機收比人工收割減產8%~30%。為便于收割機行走,稻田需要在頭季收割前10~15 d排水,而此時高溫天氣加速了再生芽的死亡,收割機碾壓稻樁,也影響再生芽的萌發生長[4]。粳稻再生稻與秈稻再生稻相比,其在機械化種植條件下主季和再生季的產量表現、對再生芽萌發的影響等報道較少。本試驗介紹了秈粳雜交稻甬優4949在孝感市孝南區作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旨在探明秈粳雜交稻甬優4949機械化種植條件下的再生特征和產量表現,以期為粳稻再生稻的大面積推廣提供技術支持。
1 試驗點基本情況
試驗于2016、2017年在湖北省孝南區毛陳鎮省級示范農場康優家庭農場(E 113°58′21.35″, N 30°51′22.79″)和2017年在孝南區肖港鎮官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E 113°56′38.76″,N 31°07′5.81″)進行,以下簡稱毛陳鎮和肖港鎮。供試品種為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和武漢佳禾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選育的三系秈粳雜交中稻品種甬優4949[5]。毛陳鎮和肖港鎮的對照品種分別為珍珠糯和Y兩優9918。
毛陳鎮2016和2017年試驗田塊面積分別為0.67和13.33 hm2,土壤類型為水稻土-潴育水稻土-黃棕壤性第四紀黏土泥田,質地中壤,肥力中等;肖港鎮2017年試驗田塊面積為8 hm2,土壤類型為近代河流沖積形成的潮沙泥田,質地中壤,肥力中等。兩試驗田前作為冬閑,試驗季均采用全程機械化再生稻種植模式。
2016和2017年各試驗點水稻播種、移栽、頭季和再生季收獲日期見表1。均采用機械插秧,大田用種量為30 kg/hm2, 栽插行株距為12.0 cm×30.0 cm,平均每穴插2~3株谷苗。
兩試驗點均于當年4月20-22日大田整田施底肥,底肥施復混肥(26-10-15)375 kg/hm2。栽插行距為12.0 cm×30.0 cm,叢插2~3粒谷;栽插密度為27.8萬蔸/hm2。插秧后8~10 d,每公頃追施水稻專用復混肥(18-10-12)150 kg、尿素75 kg,混合除草劑農收900 g作分蘗肥;曬田復水后,于水稻幼穗分化期每公頃追施復混肥(20-12-14)75 kg;8月7日每公頃追施尿素225 g作再生季促芽肥;收割后2~3 d,每公頃追施復混肥(15-7-8)300 kg作再生季提苗肥。
2 氣候條件
2016年5月中下旬陰雨多于晴天,日照少不利于幼穗分化,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以晴為主,6月24日至7月15日以陰雨為主,孝感市遭遇四輪強降雨,累計降雨量達781.2 mm以上,降水強度大、范圍廣、危害重,北部山區農作物受雨打沙壓沖毀嚴重,南部低湖區農作物大面積受漬被淹對頭季稻灌漿和成熟產生較大影響。7月22日至8月1日,8月11日至8月20日出現了二段持續高溫天氣。7月22日至8月1日11 d平均氣溫日均32.34 ℃,最高氣溫日均36.77 ℃,最低氣溫日均28.3 ℃;8月11日至8月20日平均氣溫日均32.48 ℃,最高氣溫日均37.9 ℃,最低氣溫日均28.97 ℃;高溫時間跨度長,高溫發生情況均已超過2010年,對再生稻的再生芽的萌發和生長產生一定影響。9月下旬后氣溫下降,陰雨較多,不利于再生稻的灌漿,成熟期和收割期推遲。
2017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高溫干旱,對再生芽的萌發和生長產生較大影響;8月12日至13日小到中雨對頭季稻機械收割造成不利影響。8月中旬以后晴雨天氣交替,最高氣溫多在30 ℃以上,光照較充足,沒有極端的高溫和低溫天氣及強風、強降雨等天氣影響,較有利于再生稻的生長。9月中下旬和10月陰雨天氣偏多,不利于再生稻抽穗揚花灌漿,不利于再生稻高產。11月以晴為主,有利于機械收割再生稻。
3 甬優4949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的農藝特性
3.1 生育期
甬優4949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種植2016年主季、再生季生育期分別為143和101 d,全生育期244 d。2017年兩試驗點主季、再生季生育期平均為144.5和99.5 d,全生育期244 d。兩年主季生育期平均比孝昌縣2013和2015年、漢川市2014年和安陸市2015年作中稻試驗試種的生育期長13~16 d,可能與品種的感溫性和感光性有關。研究表明,選用粳稻在湖北省地區做再生稻種植,其頭季稻生育期不能超過147 d,頭季和再生季總生育期不超過223 d[6]。可見,甬優4949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種植,其主季生育期較為適宜,再生季由于后期灌漿速度較慢,導致再生季和全生育期略為偏長。
3.2 農藝和經濟性狀
甬優4949再生稻機械化種植條件下頭季稻植株出生長整齊,株型緊湊,株高115 cm左右;葉色綠,莖稈健壯,抗倒伏能力強。由表2可以看出,甬優4949頭季分蘗能力中等、成穗率較高,兩試驗點有效穗為230.8萬/hm2;穗型較大,兩試驗點平均每穗總粒數為185.1粒;兩試驗點平均結實率為92.54%;兩試驗點千粒重平均為24.95 g。再生季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分別為252.0萬/hm2、120.0粒、91.50%和23.45 g。
3.3 頭季和再生季實收產量
對兩試驗點頭季和再生季進行了機械收割,單打單收并去除雜質,采用水分儀測定毛谷水分含量,折算為含水量為14%計算稻谷產量。同時,對兩試驗點當地再生稻的對照品種采用相同方式進行實收產量測定,以比較甬優4949與當地對照品種頭季和再生季之間的產量差異,結果見表3。
甬優4949在兩試驗點頭季產量分別為9.66和9.07 t/hm2;再生季產量分別為6.56和5.36 t/hm2;全年產量分別為16.22和14.33 t/hm2。兩試驗點甬優4949頭季、再生季和全年產量的平均值分別比當地對照品種高50.2%、65.6%和55.8%,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
3.4 稻米加工品質
目前,生產上制約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種植模式增產增效的關鍵因子之一是再生季稻谷加工品質,特別是整精米率較低,影響再生稻的商品率。通過本試驗對示范點甬優4949加工品質的觀察,無論頭季還是再生季商品米率都能達到70%。再生稻礱谷去殼,通過精加工拋光,再生稻米的整精米率達到57.9%,高于多數秈稻再生稻米的整精米率[7,8]。
3.5 經濟效益分析
毛陳鎮康優家庭農場的甬優4949每公頃產值51 286.0元,珍珠糯為27 697.0元,前者比后者增加23 589.0元;甬優4949每公頃效益比珍珠糯增加21 024.05元。肖港鎮官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植的甬優4949每公頃產值51 756.5元,Y兩優9918為22 456.6元,前者比后者增加29 299.9元,每公頃效益增加25 550.1元(表4)。可見,甬優4949全程機械化種植模式除表現出明顯的正常效應以外,增收效果也十分突出。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頭季稻管理
4.1.1 適時早播 孝感市推廣甬優4949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種植時,頭季播種期可提早到3月10日至15日。播期早,再生稻收割期可以避過低溫,減少低溫腹白。謝華安[9]通過調整播種期到3月上旬,能延長生育期,從而大幅度提高干物質生產量和再生稻的產量,其高產的氣候特征是大幅度增加頭季和再生季的積溫、日照時數和太陽輻射量。
播種時采用田間自動播種機,在軌道上進行鋪土、播種、覆土、運輸作業。在3月18-25日,可采用尼龍小弓棚濕潤育秧,秧齡控制在25 d左右。同時做好秧苗病蟲害預防。
4.1.2 適當密植,插足基本苗 根據孝感市地理氣候特點結合甬優4949品種特點,該品種分蘗能力中等,為保證頭季和再生稻兩季高產,機械插秧控制密度為23.8~27.8穴/m2,確保每穴2~3粒谷秧。4月5日清明后可出棚煉苗,根據氣溫情況適時移栽。如果氣溫低不宜過早插秧,秧齡可延遲至35 d左右,防止移栽后發生僵苗。
4.1.3 合理施肥 甬優4949根系多而強,施肥以重施基肥,早追分蘗肥,適量追穗肥為原則。N∶P2O5∶K2O比例為1.0∶0.4∶0.9,最好施用再生稻專用肥。對中等肥力的稻田,純氮用量195~240 kg/hm2,其基肥∶分蘗期追肥∶穗肥=5.0∶2.5∶2.5;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鉀肥作基肥∶穗肥=5∶5。插秧7 d左右進行追肥結合除草,幼穗分化后不施除草劑。冬季休閑田可種植油菜青苗作綠肥。
4.1.4 加強水分管理,科學曬田 頭季稻以薄水淺插,田間水層1~2 cm,分蘗期稻田水層2~3 cm。當莖蘗數達210~225株/m2時(每蔸分蘗達到10個,快封行時)曬田,曬田原則是田面有小裂、現白根、腳踩不陷,有利稻根下扎。對于低湖田排水不良的狀況,建議采用水田開溝機開出圍溝和廂溝,以利于曬田和成熟期田板干硬,以減少頭季收割時的收割機碾壓造成的稻樁損失。幼穗分化期至齊穗期稻田水層2~3 cm。開花后以干濕交替灌水,收割前10 d斷水。
4.1.5 加強病蟲防治,護稈保芽 甬優4949中感稻瘟病,葉瘟要在發病初期連防2~3次,穗瘟要著重在抽穗期進行保護,特別是在孕穗期(破口期)和齊穗期是防治適期。注意防治稻曲病,頭季在抽穗前6 d和始穗時,用30%愛苗450 mL加水900 kg/hm2噴霧各1次。同時,還要注意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紋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4.1.6 頭季稻收割 頭季稻機收前10 d斷水,保持田面干硬。最好在90%谷粒黃熟時搶晴天收割,盡量減少對稻樁的碾壓。
4.2 再生季管理
4.2.1 適時適量施用促芽肥,早施提苗肥 適時適量施用促芽肥,可促進頭季后期再生芽的發育和頭季收割后再生苗的快速萌發。早出的再生苗,葉片面積大,光合速率高,葉功能期長,營養物質積累多,使有效穗、穗實粒數、結實率比晚出苗的高,因此產量也高[10]。
甬優4949促芽肥施用時間掌握在頭季稻齊穗后15~20 d,每公頃追施尿素120 kg+氯化鉀90 kg。如果采用華中農業大學最近研發的再生稻專用肥套餐,促芽肥追施時間可提早到頭季稻的齊穗期,每公頃施肥量為300 kg。
提苗肥在頭季稻收割后3 d內施用,每公頃可追施尿素105~150 kg,或再生稻專用套餐-提苗肥。
4.2.2 適期收割,留中高樁 甬優4949再生稻頭季從開花到成熟大于40 d,為了充分挖掘品種產量潛力,宜90%谷粒黃熟時搶晴天收割,確保高產。收割時留樁高度可根據收割時間適當調整,在8月7日以前收獲的留樁高度可適當降低,平均高度為35 cm左右;8月7日至8月15日收獲留樁高度為40 cm左右;8月15日以后收獲的宜留高樁,以縮短再生季的生長期,確保再生稻優質穩產。
4.2.3 水分管理 再生季水分管理以濕潤管理為主。尤其是頭季收割后注意采用干濕交替,防治秸稈腐爛形成的還原性物質影響再生芽的萌發。
4.2.4 再生季收獲 再生季成熟期參差不齊,如果氣溫偏暖、后期沒有后茬需騰地,可以待大部分再生穗達到90%谷粒黃熟時再搶晴天收割。
5 小結
孝感地區為湖北省粳稻生產優勢區,發展全程機械化種植模式下的粳稻再生稻與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農業政策導向相符,是確保水稻生產增產增收的重要技術支撐。試驗結果表明,甬優4949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種植時生育期適宜,綜合抗性較優,豐產性良好,再生稻整精米率比秈稻再生稻明顯提高,農民增收幅度大,適宜在孝感地區大面積示范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溫福,潘文博,徐正進.我國粳稻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6,37(6):801-805.
[2] 王文豐,馬瓊瑤,王記安,等.用五大發展理念打造孝感粳稻產業轉借[J].湖北農業科學,2016(S1):135-138.
[3] 劉長華,皮少成,陳鵬宇.湖北省積極探索再生稻生產機械化[J].農機科技推廣,2015(4):14,16.
[4] 劉德生,張宇飛.再生稻理論和技術研究進展和展望[J].中國種業,2017(6):14-16.
[5] 熊 渠,王文豐,李愛武,等.秈粳雜交稻新組合甬優4949在湖北孝感種植表現及栽培技術[J].雜交水稻,2016,31(5):41-43.
[6] 陳小花.粳稻和秈稻品種的再生特性比較試驗[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
[7] 鄭蘋立,李清華,林玲娜.頭季稻與再生稻的米質分析[J].福建稻麥科技,2011,29(3):44-46.
[8] 徐富賢,熊 洪,張 林,雜交中稻留樁高度對再生稻米質的影響及其與頭稻米質的關系[J].中國稻米,2014,20(1):86-87,89.
[9] 謝華安.超級稻作再生稻高產栽培特性的研究[J].雜交水稻,2010(S1):17-26.
[10] 韋鳳舞,楊 日,柳有廣,等.頭季稻收割前施促芽肥對再生稻出苗及產量的影響試驗[J].廣西農業科學,2010,41(11):1173-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