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明 劉凱迪 王俊 陳述亮
摘 要 在廣播電視新聞采訪之后,后期編輯工作十分重要,需要把采訪的信息資料進行全面的整理,對其進行剪輯與優化。后期稿件編輯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廣播電視新聞的報道質量。因此,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編輯意識,才能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以及時效性。文章著重對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編輯意識以及提升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 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編輯意識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4-0034-02
從傳統媒體時代來看,新聞資源的主要載體與傳播途徑是廣播電視,通過廣播電視傳播新聞,其優勢包括時效性、綜合性、真實性以及現場性,相比于一些紙質媒體來講其優勢相當明顯。眾所周知,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與編輯能力直接關系到廣播電視節目的最終質量,尤其是在互聯網全面覆蓋的新媒體時代,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優勢開始消減,其互聯網強大的交互性有著取而代之的趨勢。基于此,更要重視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提升,不僅要增強新聞記者的發現、收集、整理新聞線索的能力,而且還要加強后期編輯制作的能力,這樣才能提升廣播電視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1 信息時代新舊媒體的博弈
信息時代,即將信息轉化成為生產力的時代。21世紀,通信科技、計算機技術、顯示科技等等信息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進步,使其信息資源的社會價值更加突出。在信息時代下,出現了更多的新媒體,所謂新媒體,其俠義解釋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所發展形成的新媒體形態,新媒體的出現無疑對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從內容要素到社會價值、從市場占有份額到運營模式,新媒體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巨大的優勢,并且打破了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原有的壟斷局面。再看傳統媒體,曾經所擁有的新聞傳播優勢正在逐步消減,但是新媒體并沒有完全撼動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權威性,那么將會出現一個博弈的局面。雖然博弈局面并不清晰,但是新媒體與舊媒體的“融合”卻非常明顯,并且開始模糊新舊媒體的之間的界限。隨著信息技術的完善,大數據技術的推廣,已然成為社會信息架構的基礎。而且“十三五”發展規劃也明確指出:要促進“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從而將傳統媒體優勢擴大,實現用戶的重新認可與連接;一方面,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可以促進傳統媒體的轉型,這樣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戶的要求,以大眾需求為導向增強新聞記者編輯意識,則能夠將數據轉化,從而實現商業價值。例如,以廣播電視新聞為載體,打造新聞傳播互聯網平臺,提升媒體影響力;另外一個方面,可以利用“媒體大數據”對輿論導向進行控制,與傳統媒體進行融合,能夠獲得與傳播更為詳實的新聞資源。
2 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編輯意識的重要性
2.1 是建立正確社會輿論導向的根本
建立正確社會輿論導向,是一名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必須遵循的職業原則。可以說,新聞記者是整個新聞事件的見證者、親歷者,能夠對事件發生的脈絡進行全面的掌握,然后通過后期編輯將新聞事件還原給受眾。例如,國家某部門出臺的行政村,某部門主管對政策的詳細解讀等。這類新聞則要求記者必須精準把握政策主旨,并且將其貫穿于整個采編過程,不能偏離政策初衷,從而建立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讓受眾群體能夠準確理解其中意思。
2.2 是確保新聞時效性的基礎
新聞事件本身具有突發性特征,意味著新聞記者必須要要有敏銳的洞察意思與較強的文字編輯能力。當有新聞發生時,要能夠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迅速掌握第一手資料,首先擬定一個不偏離主題且能夠吸引人眼球的新聞標題。同時,抓住新聞要求,對新聞事件相關的人物進行采訪,通過現場報道讓受眾群體了解事件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這就是新聞的時效性之體現。
2.3 是提升廣播電視新聞收視率的保障
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由采訪與編輯組合而成,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前期采訪是由一線記者外出進行采訪,對稿件進行初期編輯,將新聞現場來龍去脈描述清楚;而后期編輯制作則需要對采訪的資料進行整理,比如需要對視頻進行剪輯,從而優化新聞稿件,最后再由廣播電視新聞的主持人進行報道。可見,任何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倘若出現變成,必然影響到新聞報道質量與傳播效果,從而影響到廣播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因此,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必須要有強烈的編輯意識,要從全局去思考問題,在采訪時有需要明確需要拍攝什么鏡頭、哪些新聞人物需要重點采訪,要能夠在把握事件發生脈絡的基礎上做好資料搜集,這樣后期編輯才有更好的發揮空間,為受眾呈現高質量的新聞節目,提升收視率。
3 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提升對策
3.1 基于新媒體特征,提升新聞記者寫作能力與策劃能力
有著傳統性質的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倘若要在各種新媒體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第一步就要做好與受眾的連接,要構建一種“面對面”的傳播能力。縱觀現在的廣播電視、電視臺等,已經陸續建立屬于自身的官方網站、認證了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從某種角度來看,其實也算一種新媒體運營方式。從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角度來講,一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則是要結合互聯網時代受眾群體的閱讀習慣、瀏覽習慣等方面進行提升,不僅要掌握各種現代化編輯工具的使用技巧,而且必須堅持主流文化價值觀。另外一方面。新聞記者還應該有一定的品牌意識,在不斷提升編輯意識的過程中,還需要增強自身的策劃能力,盡可能找到新聞事件的閃光點,從而提升電視節目的吸引力。例如,可以充分了解“大數據”技術的優勢,通過“大數據”能夠獲得新聞輿論的風向標,同時還能夠從數據收集、擴展、覆蓋等方面加強體系化建設,從而實現多元化發布、多層次發布、多次發布的目標,增強新聞的傳播價值。
3.2 提升新聞記者的思想高度
在制作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過程中,要提升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還必須提升其思想高度。身為一名新聞記者應該意識到,提升新聞的創作質量,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的收視率,促進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能夠健康發展;另外一方面,必須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將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結合時代發展的主題,有效挖掘新聞素材,通過新聞傳播更好的主流思想。新聞記者往往是新聞事件第一類接觸者,這就意味著記者個人的觀念與態度極有可能會影響到對新聞的編輯。因此,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有必要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要以職業道德、正確價值觀為基準,在編輯的過程中,要擺在自己的立場,確保新聞的客觀性與真實性。
3.3 提高記者攝像攝影水平
對于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編輯來講,前期攝像與攝影非常重要。攝像攝影記者要重視捕捉采訪過程中的突發事件,并且自身還要具備能夠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大多數新聞事件都是突發的,在現場攝影師如果有敏銳的眼光,則能夠對及時的對突發事件作出反應,從而捕捉現場細節,然后通過高質量的視頻、照片將真實的新聞事件反映出來,很大程度能夠提升新聞節目的吸引力。另外,創造性的拍攝也能夠為負責文字編輯的記者帶來巨大的創造 空間。
3.4 增強新聞記者的創新能力
人們對于事物的看法在不斷發生改變,如果新聞編輯意識無法跟上人們的思維方式,那么所制造出來的新聞事件也無法吸引觀眾,甚至被市場所淘汰。因此,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對相關內容進行編輯時要有創新思維,要盡可能將新聞事件內容與時下的熱點結合起來進行報道,通過新聞內容的延伸,讓觀眾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新聞記者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指的是寫作能力,同時還包括了編輯技巧、采訪技巧、采訪理念等方面的創新。同時,新聞記者還應該從跟蹤報道、現場播報、實施記錄等等形式中去積累經驗,善于用創新性思維改變單一、乏味、僵硬的新聞編輯意識與播放方式,要從紙上談兵深入到新聞事件的本質,這樣才會吸引觀眾。比如,結合新媒體的特征,適當使用一些觀眾喜聞樂見的“新媒體語言”進行報道,拉近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與觀眾的距離,促進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更好的發展。
4 結論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直接關系到廣播電視新聞的質量。因此,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必須要重視新聞記者編輯意識培養與提升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自身也要意識到編輯意識在新聞編輯中的重要性,并且結合新媒體時代發展背景,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總結方法,通過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策劃能力、思想高度、創新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的編輯意識,在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基礎上,增強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陶麗娟.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及提升策略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8,2(4):74-75.
[2]冉曉暉.淺談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及提升策略[J].中國高新區,2018(3):232.
[3]馬金玲.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編輯意識的提高策略[J].數字傳媒研究,2017,34(11):16-18.
[4]沈媛媛.淺談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及提升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8):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