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摘 要 人類文明的傳承方式多樣,從文字到繪畫等形式廣泛,在遠古時期,人們將其所思所想寄予紙張來表達,但伴隨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前進成長,網絡計算機的應用在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同時已使得信息傳播的媒介,由紙張更多的變為了網絡媒體等數字化傳播形式。而當前的傳統出版業作為伴隨社會洪流前進的眾多產業中的一員也在經受著考驗,它要面臨的不僅是信息網絡化對于其產業的蠶食,更需解決的是發展道路上轉型所帶來的陣痛,保證出版業穩步發展是在未來需要深入研究解決的。文章會解析傳統出版業現狀,并對其今后的數字化發展道路做以探索。
關鍵詞 傳統出版業;轉型;數字化;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4-0169-02
說起出版業,那必定是一個有詩書繪畫等文學色彩濃厚的產業,它的范圍很廣,從圖書到刊物報紙再到樂譜日歷等等,都屬于出版范疇,人類對于知識與信息的渴求造就了其產業的高速發展。單從圖書角度,我國的出版業歷史悠久,從曾經的新青年到現在的各種刊物報紙流行,鐫刻著時光的腳步,2015年我國出版業總產值已超過我國當年GDP的百分之七,這已然是一個不錯的數據。當前我國傳統出版業面臨的是信息化,如何將傳統元素與現代科技與傳播方式相結合,成為研究重點。
1 我國出版業現狀
我國出版業的狀況,先從其內部機制首要剖析,我國的出版業的各企業規模都不是很大,對于資源的集成相對較為零散,這無疑消減了我國出版業的發展能力,在這個物質橫流的社會,出版業更是因為其收益日趨縮小,受到網絡等新媒體方式的擠壓嚴重,陷入重重困境。印刷成本等在當下只增不減,這加重了企業的財政負擔,不利于長遠發展,出版整個流程涉及到的還有作者作家,若企業資金實力較弱,就無法獲取更優質的出版資源來為自己應得收益,被逼無奈下有的企業就心懷不軌進行抄襲盜用,而這一不良行為遭到更多的效仿,最終導致了出版業的機制混亂,發展前行不穩[1]。
從社會環境角度分析,相比于現下流行的電子版刊物書籍等,紙質版的弱勢很明顯,首先它不便于攜帶,這使得人們在出行在外時更多的選擇了電子出版物,其次傳統出版業的產物大多都是紙質版,容易遭到外界的破壞,無意中的污損等都會極大減弱其自身價值,也為閱讀者造成不便。科技的進步也使得傳統出版業產物更難以適應當前市場,其無法與更尖端的技術相融合,無法更好的找出提升其性能的突破口。
2 我國傳統出版業數字化發展特點
2.1 對于版權的獲取與保護不到位
出版物的核心一方面在于其內容的質量,另一方面就在于其版權和相關收益,書籍刊物在出版之前,都必須要經過和作者協商商定版權事宜這一重要過程,這不僅僅是對于作者利益的保護,更是對于企業自身經濟收入的有力保護[2]。版權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在當今出版業十分需要且必要,現下很多企業為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對于作者的作品進行濫用,甚至是私自違反相關約定進行利用,這都極大的損害了作者的利益,影響了產業的穩步發展。
出版方現今對于作品的有效利用理念還不夠充分,且在很多情況下,出版方與作者簽訂的協議都是有一定期限制約,并沒有將后續的二次利用,電子版發行等內容列入其中,這就導致出版方在后續想要跟進開發此資源時往往得不到版權,從而錯失了良機。
2.2 產業與資源都較零散
據調查表明,若企業的規模越大,則其相比于規模小的企業來說,付出的各種資源就相對較少。出版企業的自身能力在依靠資金支持的同時,也在依靠各種類型的作品資源,一個企業若是擁有的資源種類更豐富,則其產出就更具有獨特性,可以在當今市場中滿足跟多不同人群對于內容的需求與喜好,從而使得企業獲得更大利潤。我國的出版產業現今仍未集群化,不具備規模優勢,無法從產業內部更好的利用當前資源,使其發揮其更大效用,這就使得我國出版業呈現百家爭鳴,卻又難得一二企業能夠領軍獨樹一幟。
2.3 數字化發展體制尚未健全
任何產業,任何系統都有其發展規律和局限性,現今我國的傳統出版業就被其相應體制所束縛著,體制建立仍有待進一步完善。對于數字化發展,傳統的相關出版企業仍舊難以適應,就我國現況來說,更多的出版企業是曾經的國企等形式轉化而來,其帶有著時代特性和階級特性,相對更加保守和老舊,仍習慣于致力開發紙質版傳統刊物的經營發售,因此對于數字化的推廣認識不足不夠重視,最終阻礙了數字化的發展。
3 傳統出版向數字化轉變的必要性
3.1 社會所需
人們在對物質生活抱有極大熱情并產生渴求心理的同時,也同時在逐步提高個人對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與提升,無論是現今向經典致敬,世界讀書日,還是我國倡導的全民閱讀活動,都旨在面對當今的利欲橫流,人們能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能保持自我內心的凈土,以堅韌的心態面對世間萬象,而能推動這種活動前行的現實形態只有書籍。人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對于現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更多的在于考量著事物的品質及其效率,這就要求閱讀形式與地點不再局限于紙張,更需要的是與網絡科技相連的數字化形式[3]。
3.2 為提高競爭力針對技術的要求
當今時代,講求創新精神的發揚與其現實運用,如何將創新理念與實踐及自身情況相結合,將創意新概念實體化,達到更大效益產出,是各行各業共同的追求。擁有尖端的技術是一個企業立足之本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對于出版業也不例外,若是能將傳統出版體系與數字化相結合同步推廣,在產業創新的同時,又能獲得更多客戶的青睞,何樂而 不為。
4 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策略
4.1 轉變思維,創造數字化發展的理想環境
對于新生事物,人們往往抱有的并不是樂觀態度,對于數字化出版的推廣,仍存在許多的困阻,一方面人們對于其真實性存疑,企業同時也對其的發展前景認識不充分,這就導致其脫離前進的腳步。企業應該轉變其戰略思維將時代要求與現今技術同步考量,認識到其可行性與可能得到的豐碩 回報。
4.2 注重版權保護
我國目前有著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但細致來看,在很多層面仍存在漏洞,例如在出版行業當中就是如此,雖然我國在不斷發展中不斷對于細節加以完善修改,但出版業的相關糾紛仍舊屢見不鮮,其中最多的就是有關版權的糾紛。現今網絡發展高速運行,在帶給人們便利,開闊視野的同時,也使得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管理與控制,這就使得抄襲任意套用等不良行為出現,危害了行業秩序的穩定,因此有效的信息監管,強大的版權保護機制十分 必要[4]。
4.3 創新產業相關技術,培養適應型人才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強大的資金技術支持,優良的技術能夠為企業奠定更大的競爭優勢,現今創新就是企業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如何將創新技術和實踐經驗相結合,使其創造更大的產出,是不變的研究話題。在出版業來說,從傳統的模式轉變向數字化發展,就需要現今的技術和設備支持,需要對于網絡運行,數據處理較為熟練的操作者,需要更新更強大的運行模式和軟件,這都需要企業在不斷實踐中探索,將兩者更完美結合在一起的新 方式。
對于新興內容的操作與管理,必定需要的也是具有更強適應性,專注于傳統出版向數字化轉變的高新人才。新系統的運行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執行者與相應的管理者,而培養適應性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就可以解決相關管理難操作難的 問題。
5 結論
真實意義上,無論傳播方式與媒介如何產生變化,人們對于知識和信息的渴望從不消退,2017年的全民閱讀就是一個更好培養知識信息攝取的有效途徑。出版業的發展不僅是關于其自身結構的穩定性和社會經濟的前行,它更多承載著的歷史與文化的積淀,通過有效高效的閱讀方式可以讓人們更直觀便捷的獲取所需的知識,從而以點帶面推動社會的進步。無論是紙質媒介還是網絡數字化媒介,都應抓住工作內容的中心,以讓人們讀好書、樂讀書為宗旨,以此進一步 發展。
參考文獻
[1]汪二款.我國數字期刊出版的現狀及傳統期刊數字化轉型的途徑分析[J].學園,2016(33):101-104.
[2]劉曉歡.我國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困境與出路[J].現代交際,2015(2):52-53.
[3]張明.傳統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思路探討[J].理論與現代化,2015(5):110-113.
[4]李寶玲,丁曉花.我國傳統出版業數字化發展的國際比較——基于宏觀視角的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2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