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美真
摘 要 當前,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接收信息、傳遞信息的途徑變得越來越便利。微博、朋友圈、論壇等各種社交平臺都可以承載公眾對于信息的接收以及自身言論、情感的表達,網絡輿論也隨之變得更加自由化、不受約束。一方面,輿論能夠促進對一些公共事件的監督、追責;另一方面,過于不受管束的輿論容易引導公眾情緒,帶來不好的社會影響。文章通過對網絡輿論的形成及特征的研究,分析網絡時代下的輿論給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 網絡輿論;輿論特征;社會影響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4-0050-02
網絡輿論,是指公眾(網民)通過網絡平臺對某些公眾事件,發表具有影響力的言論或意見的輿論形式。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公眾的社會參與意識不斷提高;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公眾的參與和表達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人們開始利用網絡平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當一件公眾事件發生時,公眾依托網絡平臺衍生出的網絡輿論,傳播速度之快、影響范圍之廣、表達內容之多元,是主流媒體無法企及和代替的。可以說,網絡輿論作為一種新的輿論形式,逐漸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1 網絡輿論的形成
網絡輿論與一般的輿論表現形式不同,因為自身載體和傳播形式不同,它的形成也有著自身獨特的規律。網絡輿論的形成主要經歷了6個階段:一是事件出現階段。焦點事件發生后,開始在網絡上出現聲音并形成基礎的輿論信息,由網絡平臺傳播出去。二是擴散傳播階段。事件的基礎信息通過各大網站、微博、朋友圈、論壇等主要傳播平臺,由公眾開始在互聯網上擴散傳播,并且在較短時間內達到較大的瀏覽量。三是公眾情緒積累階段。公眾事件的發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引起社會上大部分人的關注,往往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或者有利益沖突、社會矛盾等問題,從而導致公眾產生較為明顯的社會情緒。四是領袖主導階段。當事件發生時,網絡中總會出現一些領導聲音對輿論發展方向起到主導作用,比如一些微博大V、微信公眾號發表的言論往往能引導事件的輿論方向。五是群情激憤階段。輿論的主導力量可以在公眾間形成統一的言論方向,使事件的發展態勢隨輿論而走,并引發民眾情緒。六是傳播階段。通過網絡媒介和其他媒介在短時間內傳播大量的信息,網絡輿論也就此形成。
2 網絡輿論的特征
近些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和飛速發展,人們能夠更自由更公開的在網絡平臺上對于一些公眾事件發表自己的意見,由于網絡傳播的開放化、自由化、多樣化,網絡輿論也呈現出自身獨有的特征。
2.1 自由化
隨著現代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越來越便捷,傳播技術革命正在促成一種新的社會結構。在網絡平臺上,公眾接收信息、傳遞信息都是通過虛擬的身份來進行,空間上距離使得公眾消除對于身份上的障礙,開放更自由的發表言論,而且公眾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不需要與傳統的官話套話相符合,隨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就好,使得網絡輿論更加自由化。
2.2 多元化
網絡世界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扮演的身份,不同身份的人在言論表達和事件看法上都不徑相同,而社會上不同階層、不同領域的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更是千差萬別,每個人用自己的職業經歷、生活閱歷來看待事件發展,并在互聯網上發表與之相結合的觀點看法,這就使得公眾話語更加多元化。可以說公眾話語的多元化,導致網絡輿論既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正面觀點,也有庸俗不堪的反面教材,多元化的交流為網友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表達自身言論的同時,也能促進事件更深入的了解調查。
2.3 突發性
當前,互聯網的普及范圍十分寬廣,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人們及時、迅速的捕捉突發性事件的平臺。對于一些突發性事件發生時,當傳統媒體還在調查事件始末甚至還未反應過來時,新媒體就已經迅速將事件傳播出去,網絡輿論也隨之在較短時間內產生并擴散,傳播速度相當之快。但同時突發事件下產生的網絡輿論會引發一系列問題,網民在沒有了解清楚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就隨意在網上發表言論,會導致網絡輿論并不正確、客觀。
2.4 多變性
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就在于及時、迅速且范圍廣,由此引發的網絡輿論也更加自由多元,但是沒有經過事實查證而引發出的網絡輿論,往往很多變,在事件不斷調查發展中,事實真相也會逐漸浮出水面,輿論方向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就拿羅一笑事件來說,公眾原先對于羅爾賣文籌款行為十分贊賞并積極捐款,隨后得知事實真相是家中有房卻不愿賣,房子是留給兒子的,而引發輿論對此的強烈不滿和譴責。由此可見,不斷隨著事件的發展而改變的網絡輿論,容易缺乏認知度和可信度,長期下來容易導致公眾對于網絡輿論的偏見。
3 網絡輿論的發展態勢
近幾年來,我國網絡輿論的發展勢頭可以說是非常迅猛,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往往占據著較有影響力的意見作用,網絡輿論進入全面化、互動化、及時化、理性化階段。隨著微時代、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網絡的應用普及基本實現全民化,網絡輿論的主體也更加廣泛全面,人們的參與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借助網絡輿論來參與事件的發展過程,表達自己的言論、意見等。
當今時代,我國政府意識到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國內很多行政部門、執法部門、監管部門等政府部門都開拓了網上互動的平臺,及時與民眾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溝通交流、互動了解,民眾也能利用網絡輿論更好的對政府部門進行監管,拓寬人們的參政議政渠道。同時,由于我國網民的年齡逐漸趨向年輕化,網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較高,表達的觀點、言論也更加理性客觀,網絡輿論朝著良好健康的態勢發展。
4 網絡輿論對社會的影響
4.1 正面影響
4.1.2 促進社會問題及時有效地得到解決
很多時候,當一些社會問題或事件發生時,傳統媒體的輿論主導結合公眾自發而成的網絡輿論可以督促事件的進程發展,作為促進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的助推器,利用輿論的壓力和影響來幫助事件更加公開、透明、開放的解決,更好地保障公眾的利益。
4.1.2 幫助政府疏導社會情緒
網絡輿論往往代表著社會各階層人士關于社會事件或矛盾的真實情緒的表達,隨著網友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他們自身對于言論表達也趨于成熟,責任意識變得更加清晰明確。在此基礎上的網絡輿論可以讓政府通過對其的觀察和深入研究,及時準確地把握了解社會大眾的真實態度和想法,從而及時的把控公眾社會情緒以及緩解可能會出現的社會矛盾。
4.2 負面影響
4.2.1 破壞民族安定團結
當前,我國十分重視對網絡言論的監管和把控。一些外國政客利用網絡輿論在國際社會上抹黑中國和中國政府的形象,阻礙中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聯系與發展。同時利用輿論來惡意鼓吹國內黨和政府對重大事件的處理方式,挑撥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企圖用顛倒是非黑白以及破壞民族團結和凝聚力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產生嚴重的影響和威脅。
4.2.2 激化社會矛盾,擾亂生活秩序
雖然網絡輿論可以有效促進社會問題的解決,但是由于網絡輿論的開放性、多元性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激化社會問題。一小部分人會利用網絡輿論發表一些不理性、不科學、煽動性等言論,誤導社會大眾對于一些事件最客觀最公正的看法,引起公眾情緒動蕩和矛盾激化。同時,不好的網絡輿論會對事件中的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生活、工作產生影響,擾亂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輿論壓力也會讓人們的身心健康受到迫害。
4.2.3 網絡謠言造成社會恐慌心理
網絡謠言往往是伴隨著網絡輿論而產生的虛假的、未經證實的信息,當很多虛假信息在網絡上擴散時,容易引起社會恐慌心理以及妨礙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比如2010年日本發生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后,國內就傳播了食用鹽被污染,將無鹽可用的信息,導致一大波人涌到超市爭搶食用鹽,有的人甚至囤上了幾年的家庭用鹽,一時間超市的食用鹽掃蕩一空,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市場銷售秩序,也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人們的恐慌心理。
5 結論
網絡時代的發展,使得公眾獲得了更為廣闊的輿論空間和言論表達權的自由,網絡輿論獨有的形成規律和特征使得它自身錯綜復雜,輿論的兩面性也會影響到國家、社會、個人層面,利用得好能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也會產生破壞社會穩定及秩序的問題。所以政府要加強對網絡輿論的規范化管理,促進網絡輿論環境的良好氛圍,公眾也要理性發表言論、客觀看待輿論,讓網絡輿論最大程度的發揮傳播社會正能量的作用,從而步入良好的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陳艷艷.新媒體背景下網絡輿論的形成與控制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201.
[2]劉麟宵.論網絡輿論的發展態勢及其社會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3(2):187-188.
[3]柳衛民.網絡輿論特征新解及發展趨勢剖析[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5(2):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