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恒 譚保林 黃百里 李杰 劉光安 李艷


摘要 目的:探討運動強度與成人高血壓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hs-CRP)濃度的相關性。方法:選擇年齡20~60周歲,且用藥后血壓控制在<140/90mmHg,平時運動未達中小運動量標準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72例,試驗前測量血清hs-CRP濃度。第1年給予中小運動量,于第3個月、第6個月、第12個月各測量1次hs-CRP水平;第2年給予中到強度運動量,并于第6個月、第12個月測量血清hs-CRP濃度。結果:運動后hs-CRP水平明顯降低,運動后各時間點與運動前hs-CRP濃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中到強度運動量與中小運動量比較,對hs-CRP濃度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小運動量能很好地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hs-CRP濃度;增加運動量(中到強度運動量)并不能使高血壓患者hs-CRP濃度控制在更優的水平。
關鍵詞 高血壓;C反應蛋白;運動強度
原發性高血壓的進程是一種炎性反應性疾病的過程;C反應蛋白(hs-CRP)是一種參與炎癥的重要急性期蛋白,在炎癥與高血壓的關聯中研究最多,大量研究結果支持hs-CRP是高血壓的獨立預測因子[1,2];同時充分肯定運動明顯降低血清超敏hs-CRP水平及血壓,減少心血管事件風險,給高血壓個體帶來益處[3]。本研究探討運動強度與成人高血壓患者血清hs-CRP濃度的關系,為運動強度的制定提供試驗依據。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成人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年齡20-60周歲,且用藥后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②縣城所在地、樂里鎮轄區內居民;③人選前,試驗對象運動量未達到中小運動量標準(每天運動<30min,每次運動心率的提高很少>20%)[4];④主觀上自愿接受試驗規定的運動強度。
排除標準:①運動高血壓;②肝、腎功能不全;③慢性炎癥和免疫功能低下;④不能耐受試驗規定運動量的其他疾病;⑤自動退出試驗的其他情況。共選人7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其中男47例,女25例。
方法:第1年中小運動量,每周從事輕到中等強度運動≥2.5h,運動的標準是鍛煉時心跳加速,心率增加>20%并可能出汗,但運動時心率應在<70%最大心率(210-年齡),以患者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勞為宜[4]。試驗前測量血清hs-CRP濃度,以后第3個月、第6個月、第12個月各測量1次。第2年中到強度運動量(每周從事運動> 2.5 h,運動時心率應>70%最大心率(210-年齡),以患者能耐受為宜)[4]:分別于第6個月、第12個月測量血清hs-CRP濃度水平。在試驗過程中,每3個月入戶了解情況,與試驗對象本人、親友和鄰居核實運動情況以及生活方式,未達要求退出試驗。
試驗儀器及試劑:ARISTO型特定蛋白分析儀,編號JYK44,深圳市國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生產許可編號20051067,ARISTO型特定蛋白分析儀專用試劑合。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完成試驗例數:人選試驗對象共72例,全部對象完成第3個月、第6個月的試驗;第12個月63例;第2年的第6個月、第12個月分別為58例和55例;中小運動量耐受和依從性較好。
運動干預后各個時間段比運動干預前高血壓患者hs-CRP濃度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相鄰時間段之間hs-CRP濃度水平比較:①第1年伸小運動量):第3個月與實驗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第6個月與第3個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第12個月與第6個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第2年(中到強度運動量):第6個月與第1年的第12個月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第12個月與第6個月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高血壓是一個全身血管慢性炎性損害過程,是我國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同時是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首要死亡原因,其中50%左右與高血壓有關[5]。hs-CRP是一種敏感的炎癥急性期反應物,主要是由肝細胞合成并分泌的非糖基化蛋白,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的血清中只有微量的CRP,在炎癥或細胞受到創傷時,被激活的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IL-1和IL-6淋巴因子、腫瘤壞死因子誘導肝細胞合成CRP增多;同時高濃度的CRP又可影響細胞膜的完整性,導致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促使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6];而高血壓的病理進展過程是血管痙攣、僵硬、動脈粥樣改變、血管內皮損害,促使機體炎性反應升高,刺激機體產生hs-CRP,使血清hs-CRP水平逐漸增加。可見,hs-CRP與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與高血壓相關的眾多危險因素中,hs-CRP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降低hs-CRP水平,可使高血壓患者未來發生心腦血管事件顯著減少[7]。因此,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首先要積極降壓治療的同時控制高血壓其他危險因素的觀念已經得到臨床醫務工作者的共識。
運動可通過改善機體器官功能和炎癥狀態來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突發事件的危險性,堅持長期適宜運動是產生積極保護作用的關鍵[8]。hs-CRP不僅與高血壓密切相關,而且與高血壓的嚴重程度有關,在高血壓的進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原發性高血壓的獨立預測因子;鍛煉可通過抑制白細胞與內皮細胞的相互作用,發揮降低血清hs-CRP等炎性介質水平,同時升高IL-6等抗炎介質及抗氧化因子,從而減少高血壓患者的突發事件[9]。在張秋瑩等的研究中,高血壓人群的體力活動狀況與包括血清hs-CRP在內的炎性指標明顯相關,體力活動具有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10]。在運動與高血壓患者血清hs-CRP關系的回歸分析中,兩者密切相關;在一項進行了3個月的心血管康復運動訓練中[11],共納入277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康復訓練組體脂、肥胖指數、運動能力和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均顯著改善,并且無論是否進行降脂藥物治療hs-CRP均值都顯著降低,而對照組的hs-CRP水平未見下降。另一項關于運動與高血壓危險因素關系的研究,對40例胖青少年進行4周小強度長時間有氧運動,并分析hs-CRP濃度、脂肪分布、血脂和胰島素抵抗等指標、結果[12],4周小強度長時間有氧運動明顯降低血清hs-CRP濃度和空腹胰島素水平,而且能有效地減少男女性肥胖青少年的體重和體脂百分比,不同程度改善腰圍和脂代謝。因此,運動干預降低血清hs-CRP水平,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一定上程度上是通過降低體脂來實現的;國家體育總局向全世界推薦治療高血壓的鍛煉方法“八段錦”,是中醫養生和治療的結合,充分肯定運動干預明顯降低血清hs-CRP水平,并給高血壓個體帶來益處[3]。現代研究認為[14,15],運動耐量大的個體中,血清hs-CRP濃度較低;中等強度運動使hs-CRP明顯降低,抗炎能力獲得加強,心血管事件及相關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得以有效控制;同時hs-CRP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評價療效和判斷愈后具有重要價值;目前我國高血壓的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近年來高血壓藥物治療快速發展的同時,非藥物療法也越來越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注,適中的運動鍛煉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疾病防治的積極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接受。
有研究指出[16-18],發生腦卒中的高血壓患者大多是那些不注重運動鍛煉的患者;長期中小強度鍛煉不僅改善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而且活動過程中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較小;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高強度運動鍛煉發生意外事件明顯增多,弊大于利。因此,高血壓患者堅持適宜的運動不僅安全性、依從性好,同時運動治療可以明顯改善心肺功能,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血清hs-CRP水平,從而減少高血壓作為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風險程度。
綜上所述,有效運動對血壓的控制、降低血清hs-CRP水平和降低高血壓并代謝綜合征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具有積極作用,從而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突發事件的風險。本試驗提示,長期中小運動量能很好地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hs-CRP濃度;增加運動量(中到強度運動量)并不能使高血壓患者hs-CRP濃度控制在更優的水平;高血壓患者選擇中小運動量的依從性和安全性較好。本研究為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治療和臨床護理指導策略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吳壽嶺,王娜,趙海燕,等.血清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2(4):390-394.
[2]何平,任潔.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的關聯性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4(5):596-599.
[3]陳輝,周亞娜.八段錦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和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2):178-179.
[4]趙琳.高楠楠.高血壓病運動療法研究進展[J].中國療養醫學,2011,20(12):1062-1064.
[5]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
[6]杜建梅.CHD血清CRP測定及意義[J].醫學檢驗與臨床,2009,20(1):96.
[7]胡大一.心血管內科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
[8]李世光,李偉,高前進,等.力量訓練對增齡性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及機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2(2):147-151.
[9]羅恒運動與高血壓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關系[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 (36):13-14.
[10]張秋瑩,劉楊,李玲.體力活動對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風險相關生理指標的影響[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17,36(2):134-137.
[11]焦睿,黃東鋒,梁崎,等.兩種不同強度平板運動訓練對青年男性炎癥介質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1):74-78.
[12]詹曉梅.有氧運動對肥胖青少年血脂、胰島素抵抗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C].第九屆全國科學體育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11.
[13]梁云花,廖色青,韓春雷,等.八段錦運動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和血脂的影響[J].河南中醫,2014,8(12):2380-2381.
[14]施菊花.高敏C反應蛋白與運動試驗結果的相關性[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4,2(4):268-270.
[15]管慧香,王松官.不同強度運動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hs-CRP的影響[J].四川體育科學,2014,33(1):56-58.
[16]萬麗紅,鄧石風,張小培,等.不同階段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及行為的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5):428-431.
[17]李艷,羅恒.運動對高血壓患者C一反應蛋白的影響[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4,36(2):203-204.
[18]張曉媚,崔新雯,孔振興.40-60歲中老年人遞增負荷運動試驗中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及影響因素[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5,34(10):94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