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正
摘 要 在移動互聯的時代,傳統媒體面臨著新媒體的強勁挑戰,可行的出路就在于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生產多端傳播的融媒體新聞產品,并且在不斷創新進步的基礎上追求優質。新華報業作為全國“百強報紙”,在近幾年的兩會報道工作中是始終能順應媒介發展的時勢,勇于面對媒體融合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不斷探索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的模式與路徑,給全國各媒體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 融媒體;兩會;新華報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4-0141-02
新華報業在全國兩會報道工作中一直致力于新聞報道的流程創新、架構創新和實踐創新,在時政新聞報道中廣泛采用VR全景,H5等新型呈現手段,不斷更新傳播理念,提升報道水準,扎實推進媒體融合形勢下新聞報道的創新實踐。
兩會新聞是每年時政新聞報道的集中展現,也是各家媒體各展拳腳的擂臺。每年的3月,各大媒體都會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和“新式秘密武器”來應對兩會這場重大新聞戰役。新型報道模式不斷創新,輿論引導水平不斷提升,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兩會報道不斷推動著各大媒體融媒體實踐的進程,不斷滿足新形勢下受眾的信息需求。
在傳統主流媒體遭受新媒體不斷沖擊導致話語權削弱的背景下,轉型成為新型主流媒體成為當務之急,而這就需要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在新型主流媒體的打造上,要用互聯網思維推進融合,用優質內容贏得用戶,用多端傳播拓展空間。
對于兩會報道這一時政新聞“富礦”,新華報業堅持秉承互聯網新思維,大力發展各大新聞媒體的紙網協同,推送新聞消息多端傳播,追求新聞作品優質生產,在近幾年兩會報道中不斷取得進步,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穩步前進。
1 堅持媒體融合發展,突出體現移動傳播
媒介生態急劇變化的當下,新華報業不斷堅持媒體融合發展,新華日報、揚子晚報、南京晨報等傳統媒介向移動互聯網不斷靠攏,焦點匯新聞客戶端和中國江蘇網等網絡媒體不斷提升新聞產品的內容質量,集團各大媒體協同發展,構筑了一流的融合媒體矩陣,形成了紙質媒體和網絡媒體共生共進的多層次多品牌融合傳播格局。媒體融合絕不是媒體的簡單相加,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在兩會報道中扎實推進著流程創新和架構創新,不斷踐行報網深度融合的報道實踐。
要打造全媒體記者隊伍。近4年以來,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在兩會報道中一直遵循著統一記者身份的工作原則,只要是參與兩會報道工作的記者全部破除原有工作崗位限制,統一定名為“全媒體記者”。所有全媒體記者要不斷強化融合報道的意識,不僅承擔著基本的報道工作,而且要擔負各形式信息的集中交匯功能。全媒體記者對于兩會現場獲取的新聞消息和生產的新聞稿件要迅速交付網絡媒體尤其是移動新聞客戶端刊載,制作精良的融媒體新聞產品,滿足移動互聯網媒體時代新型讀者的需求。
要利用中央廚房信息平臺。目前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的中央廚房系統已經投入使用。新聞報業傳媒集團已經打造出了圖文音視頻等多媒體形式的內容生產格局,和兩微一端一網等各媒體協同推送的業務格局。在兩會報道工作中,全媒體記者們將采集來的信息制作成稿件上傳系統,供后方統一選擇使用,并且依據媒體自身形態和特點來生產新聞產品,達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臺發布的融媒體產品生產模式。
要突出移動傳播優先地位。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從工作考核制度著手,激勵集團記者不斷轉眼新媒體報道技巧,運用并精通新媒體信息產品的各項制作方法。傳統報道工作中的紙筆已經遠遠不夠,既能紙筆碼字,又能手機直播的全媒體記者成了新的崗位標準,記者素質標準向一專多能轉變。
要激發原創新聞生產能力。新華報業通過突出移動傳播和革新信息采編機制大大激發了記者們的創造力。新華日報近幾年關于兩會報道的原創稿件數量逐年攀升,質量也在不斷進步,兩會報道的網絡媒體原創稿件的閱讀量和轉發量也都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
2 多元創新報道手段,致力打造品質融媒
交匯點是新華報業傳媒集團重點打造的新聞客戶端,在兩會報道的融媒體信息生產中扮演著沖鋒陷陣的角色。在“新華報業全國兩會融媒體專題”欄目中,共有15個欄目呈現兩會盛況,《要聞速遞》總結最新的兩會要聞,《媒體連連看》結合分析各大媒體的兩會觀點,《我的上會日記》則致力于講述兩會現場的故事,各大欄目都有自己的定位點和傳播功能。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的融媒體產品廣受網友們好評,其制作的H5作品中,多個作品訪問量超過10萬,單個最高訪問量突破121萬,交匯點也曾聯合新華社推出視頻圖文混合流直播,為受眾提供了一場視聽盛宴。
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的融媒體創新也體現在紙網結合的欄目上,“一張會動的新華日報”欄目把紙媒版面搬上移動端,讓讀者聽日報看日報,讓紙媒獲得視聽享受。新華日報電子版的上線,打破了一張紙、一塊屏的局限,實現融媒體多元傳播的效果,取得了媒介形態上的創新進步。
交互點新聞客戶端的融媒體欄目表達上也注重創新,《我的上會日記》每天邀請一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運用日記體裁,記錄代表委員的參會經歷,將代表委員的所見所感制作成圖文新聞作品,由交匯點手法,再由新華日報深入報道,不僅求快,而且求新,求異,求真。新奇的表達形式吸引了網友們的眼球。
在新華日報的全媒體欄目中,已有不少小欄目也在向新的媒介環境下網民需求不斷靠近。以插播小欄目《凡凡時間》為例,通過搜集網民對兩會新聞的熱點意見建議,設立相關話題,采訪受邀嘉賓,在網民和嘉賓之間搭建現場溝通的橋梁,將節目制作成網絡版和文字版,分別在客戶端和各大紙媒刊登,并通過二維碼形成紙網互聯,實現通向網絡的定向導流。此外,數據新聞的作品也是一大亮點,通過數據分析和呈現,將兩會熱點簡明直觀地呈現在網民面前。
3 持續拓展工作空間,追求制作優質內容
拓展新聞輿論工作的新空間本就是新媒體工作者的新時期任務,傳統媒體出產的優質內容向互聯網傳播陣地擴散成為當下媒體融合的典型特征。新華報業兩會報道的始終聚焦兩會的重大議題,精彩傳播兩會好聲音,尤其突出強調傳播優質內容,生產精致融媒體產品。
緊跟兩會議程,聚焦熱點講話。新華報業在歷年兩會報道中都將兩會議程放在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的重要位置,詳細講述總書記參加兩會團組會議的議程,突出反映總書記兩會歷次講話精神及社會反響。刊載的《家國情懷是根與魂》《繡花功夫與航天標準》等評論文章,對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進行了全面的解讀,讓廣大群眾對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有了更為全面的理解和領會。同時,通過移動互聯網傳播,進一步放大兩會聲音的傳播力。
解讀兩會報告,傳遞重點信息。新華報業推出大版面欄目來解讀兩會總理政府工作報告,讓報告中的各項政策信息通過可視化的手段來直擊廣大讀者,讓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各項信息不再是枯燥的數據,而成為更直觀的圖文視頻作品。
展現兩會內外,塑造人物風采。新華報業充分展現兩會代表委員的風貌,新華日報和交匯點客戶端同步推出的融媒體欄目《我的兩會日記》,著重報道兩會代表委員的參會經歷和感受,尤其突出基層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等工作內容。從兩會代表和委員著手,打造了許多既有高度,全面深刻,又貼近民生,吸引眼球的融媒體兩會報道作品,收到廣大讀者的肯定。
4 啟示與思考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媒平臺與內容均面臨巨變,這需要傳統媒體不忘初心,堅守傳媒的本質屬性,做出媒體融合的正確選擇。在融媒體的時代,傳媒既是媒介生產商也是連接平臺,應致力于內容鏈接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包括用戶運營,社交分發等,這都是圍繞著給用戶生產優質內容來進行的。
媒體需要通過生產優質內容,通過有效渠道與受眾建立起有效的連接,傳統媒體才能成為受眾獲取優質信息服務的入口,才能成為未來的媒體主流,而并不是成為簡單的內容供應商。忽視優勢內容和忽視多端傳播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媒體融合始終是以受眾為中心的,以網絡技術為助力的一場連接受眾,服務受眾的信息傳播革命,如果還抱著單向傳播和狹隘的內容為王的傳統思維里,融媒體是無法實現的,即使再多的創新投入,也只是原地踏步,無法轉變形態,獲得進步。
新華日報在近幾年兩會報道中都深刻體現出其改革傳統媒體形態,加快深度融合的實踐思路,不斷從形式上追求創新,從內容上追求精致,從報道上追求卓越,不斷推動媒介深度融合的步伐,扎實推進融媒體新聞作品朝優質方向革新,促進媒介融合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勇華.新媒體環境下媒介經營管理的轉型方向[J].新聞界,2012(6):69-72.
[2]顧浩.新媒體環境下對媒介經營管理的影響及轉型方向[J].新聞傳播,2014(1):208.
[3]黃曉紅.探索地方電視臺的媒體融合——談本溪廣播電視臺打造全媒體的發展思路[J].記者搖籃,2016(5):44-45.
[4]朱春陽,張亮宇,楊海.當前我國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問題目標與路徑[J].新聞愛好者,2014(10):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