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闖
摘 要 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出版企業開展大數據服務有利于促進企業本身的有效發展。本文對出版企業應用大數據的意義進行了合理闡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出版企業加強大數據服務的有效策略,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云計算技術;出版企業;大數據;服務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4-0145-02
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到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在這個大背景下,通過對大量看似毫無價值的互聯網數據進行快速整合與分析,能夠從中獲得很多具有較高價值的信息。同時云計算技術的發展,促使各個企業將其與大數據有效結合起來,以促使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出版企業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開展大數據服務,對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1 將大數據應用于出版企業的作用
1.1 促進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
相比于小數據,持續積累的大數據更具深度知識和價值,為出版企業帶來極大商業價值促成各種具有較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務。若所有出版企業都致力于大數據服務,將使出版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促使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有效融合,從而推動產業運轉節奏速度的提升,形成健康可持續商業模式,這將進一步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不斷拓展產業邊界,進而促使出版行業的發展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1.2 促進選題策劃水平的提高
出版企業的大數據服務,可以有效整合知識與經驗,并將其最大功用挖掘出來,可以使新入職的策劃人員盡快進入狀態,還可以為經驗豐富的策劃人員節約出一定的時間去思考超越經驗的內容。同時,出版企業大數據服務可以為編輯人員提供大量的可策劃資源,在排列組合與相關性比較后,尋找出人腦無法認知到的結合點,有助于編輯人員對未來流行趨勢進行發掘,進而發掘出市場中尚未出現而讀者有實際需要的相關內容[1]。
1.3 促進優秀作者隊伍建設
在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出版企業大數據服務中,企業可以對作者以往作品的市場表現、讀者評價等進行合理分析,并與作品題材以及社會熱點結合起來,從而確定投稿新穎性以及在同類作品中的競爭力。同時出版企業還可以根據策劃思路和作品定位在作者資源庫中進行篩選以確定合適的作者,從名家與潛力作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并相應滿足作者到經濟報酬和精神層面的實際需求,以保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1.4 促進立體式營銷能力的形成
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出版企業大數據服務,能夠在策劃期間就將營銷點有效融合起來,以促使企業營銷活動與讀者的學習、精神和社交需求相符,從而推動出版活動向知識服務發展。在傳統的出版企業營銷活動中,常常通過采樣數據對營銷效果進行預測,而當前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出版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方式來實現對用戶需求的記錄和鑒別。從現階段出版業的實際發展趨勢來看,出版已不僅僅是為讀者提供讀物,還要根據用戶實際需求提供個性化出版產品的定制服務,為用戶創造一個良好的產品體驗環境,如視頻節目、網絡直播以及有聲閱讀等。
1.5 促進出版流程的優化
出版企業通過大數據思維對出版流程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能夠把各個出版環節的空間有效釋放出來。第一,在同一個流程中將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合理融合起來,在一次性編校中達到多品類多形態輸出的目的,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產效率升。第二,以數據驅動為基礎的選題策劃預判性更強,對于讀者潛在需求以及社會發展方向能有效把握。第三,通過出版物的讀者對象、上市時間以及適銷區域和渠道等,使銷售有效結合社交,從而形成用戶生產內容模式。
2 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出版企業加強大數據服務的策略
2.1 保證數據的有效性
第一點,實現智能化數據分析,保證系統與人才的合理配置。大數據的工作量以及復雜程度對數據分析工作提出較高的智能化要求,同時還需要很多的高級管理人才,如首席運營官、數據科學家以及首席市場官等,還需要更多的數據采集人才、算法師以及分析師等。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這些人才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動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出版企業開展優質的大數據服務。
第二點,高效實施數據挖掘,將大數據服務與用戶需求有效對接。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出版企業,開展大數據服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推廣營銷企業的大數據產品,但這需要以搜索引擎為基本前提[2]。也就是受出版企業進行大數據服務的目的就是通過借助云計算技術,為搜索引擎提供可以檢索的大數據產品。其中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使出版企業的大數據產品滿足用戶需求,并促進用戶忠實度的不斷提高。從實質上看,出版企業只需要根據用戶實際需要,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即可。出版企業應主動出擊,深入挖掘用戶行為數據,以獲其潛在需求信息,然后利用搜索引擎向用戶推送或推薦個性化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出版企業要盡量防止產生無效或錯誤數據的問題。
2.2 合理保障數據安全
云計算技術的不斷融入,促使大數據服務涉及到兩個層次的數據安全問題。首先,商家在利益誘導下,未經許可就濫用用戶信息。其次,大數據服務受到網絡攻擊以及自然災害等其他因素影響而形成的安全隱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等方面著手來保證數據安全。
第一點,透明化搜集相關數據,確保用戶隱私的前提下,保證高質量的大數據服務。搜集數據工作,有利于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也存在侵犯用戶隱私的風險問題。如何有效實現個性化服務與保護用戶隱私二者之間的平衡,最重要的就是必須使數據搜集環節的透明度進一步加大。出版企業應保證用戶擁有相關決定卻和知情權,同時加強電子數據保全中心建設,以合理保護用戶隱私。出版企業應建立和完善符合商業道德的數據搜集機制,以合理使用用戶信息。同時加大對用戶的培訓力度,以促進其自我隱私保護意識的增強。
第二點,云計算技術通常在數據恢復與數據完整性等7個方面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這些風險為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出版企業大數據服務帶來一定的安全威脅,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到國家安全方面。對于這些風險問題,可以從法律、規范以及技術等方面出發進行處理和解決。首先,從法律方面來講,應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來促進互聯網信息安全立法工作,同時引導廣大百姓積極參與監督工作。其次,從行業規范方面來講,相關行業可以組織成立大數據行業協會,共同制定行業規范來指導風險防控工作。最后,從技術方面來講,應由政府牽頭,組織相關技術專業人士,制定技術標準規范,合理研發加密技術和訪問權限設定方式,以實現有效的技術控制。
2.3 融入大數據關系網
在云計算技術廣泛應用的主流趨勢下,進行大數據服務的出版企業必然會同大數據相關的其他企業存在一定聯系。所以,出版企業一定要合理融入到這個大數據關系網中,以便于有效開源。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需要云計算技術為數據處理工作提供支持,也需要相應的大數據處理服務器集群的輔助。對于這些要求,出版企業更需要加強同外部的合作與協調。也就是說出版企業必須進一步加大同其他大數據關系網的合作力度,例如在大數據分析工具、云計算技術等資源的租買方面。
2.4 構建自身相關云環境
出版企業內部的大數據庫是其內部信息化的基礎,也可叫做企業的私有云。對于出版企業的云環境部署方面,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措施就是在私有云基礎上建設混合云,也可以將大數據分析添加到內部服務中[3]。與此同時,出版企業應積極利用公有云中的相關外部資源以及應用程序,以公有云服務為內部提供資源補充,從而達到整合多方平臺、內外數據的目的。例如,出版企業可以根據政府部門公開的相關數據,來獲取相應的行業數據。通過銀行信息系統,來獲取讀者相關的信用信息。還可以通過電商中的用戶行為數據獲取書籍產品、讀者等方面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云環境的部署需要關聯和對接外部網絡,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因此,在構建云環境時,出版企業必須將私有云內的相關敏感數據有效保護起來。
3 結論
總之,云計算技術與大數據的有效結合與應用,將是出版行業的一次重大變革。在此過程中,出版企業應重點關注數據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并積極與其他大數據相關企業合作,合理構建企業自身相關的云環境,進而推動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迪.大數據時代對策劃編輯的能力要求[J].傳播與版權,2016(1):18-19.
[2]張亮.基于云計算環境的大數據安全存儲機制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6.
[3]肖喚新.企業私有云基礎架構的規劃與實現[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