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利剛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校園貸是目前比較熱門的詞匯,人們一般會將校園貸和助學貸款混淆。本文就大學校園貸和助學貸款的進行對比分析,結合校園貸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完善校園貸和助學貸款制度的有關建議。
近年來,隨著網絡借貸的發展,校園貸已成為媒體報道和關注的熱點,校園貸不僅給大學生帶來了沉重的債務負擔,還造成了多起人間悲劇。人們很容易將校園貸和助學貸款(簡稱助學貸款)混淆,甚至認為校園貸就是助學貸款。事實上,二者有著本質的差別。
一、校園貨和助學貸款發展現狀
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由國開行等金融機構向無法籌集學費的貧困大學生提供的信用助學貸款,包括生源地和校園地兩種形式。助學貸款制度自實施以來,解決了大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和住宿費問題,為促進教育公平作出了巨大貢獻。2017年共發放助學貸款284.20億元,是高校學生資助資金的重要資金來源。
而校園貸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互聯網金融機構面向大學生群體推出的消費貸款。2009年在國家持續的政策推動下,消費金融市場逐年擴大。而高校巨大的消費市場帶動了各種校園貸平臺,其中不乏不良校園貸平臺。2016年以來,教育部會同多個部門多次對校園貸進行了集中清理,并叫停了校園貸業務。但部分高校仍存在著諸如“創業貸”、“培訓貸”等各種名目的貸款,一定程度上仍對大學生學習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
二、校園貨和助學貸款的對比
(一)放貸主體。助學貸款是政府主導,由金融機構(有國開行、農村信用社和其他商業銀行等)進行放款;而校園貸的放貸主體是互聯網金融平臺或者貸款中介機構。
(二)貸款對象。助學貸款的貸款對象是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全國的平均覆蓋范圍約為在校生的20%,主要為了解決其學費和住宿費問題。而校園貸的貸款對象是全部在校大學生,貸款主要用于大學生日常消費。
(三)貸款額度。助學貸款額度本??粕磕曜疃酁?000元,研究生每年最多為1.2萬元。而校園貸沒有明確的額度限制,根據學生的消費需求,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有些貸款額度高達5萬元甚至更高。
(四)貸款利率。助學貸款按照基準利率執行,大學生在讀期間全部由財政貼息。但校園貸利率一般高于基準利率數倍,甚至達到高利貸的標準。
(五)貸款期限。助學貸款的貸款期限最長為20年,且規定畢業后3年為寬限期,期間只需償還利息即可。而校園貸的借款期限從幾個月到2年不等,一般需要在校期間償還完畢。
(六)風險等級。助學貸款設置寬限期,大學生就業后才需要償還,具備一定的償還能力,對于就業困難或者特殊原因不能還款的情況,國家有相關的救助機制,風險水平較低。而校園貸需要在校期間償還,大學生由于正處于學習階段,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再加上高利息、期限短等,償還壓力較大,風險水平較高。
三、目前校園貸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貸采用夸張的宣傳手段,誤導了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大學生正處于成長期,心智相對不成熟,缺乏自控能力,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校園貸平臺通過諸如“零首付”、“零利息”等各種虛假宣傳手段,誘惑大學生進行消費貸款,使得校園貸有了市場。
(二)校園貸容易演變為高利貸。校園貸產品魚龍混雜,大部分校園貸實質上一種高利貸,具有高利息、高風險等特點。大學生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很難按時還款,有些校園貸平臺則通過威脅等暴力手段進行催還,或者慫恿學生借新貸還舊貸,從而形成連環或者套路貸等,讓使大學生的背上債務負擔,嚴重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甚至出現輕生的悲劇。
(三)對校園貸缺乏嚴格的監督和管理。校園貸是一項金融業務,而大學校園開放的性質,造成了各類校園貸平臺利用管理漏洞,趁虛而入。對校園貸的監管涉及教育、公安、銀監.市場等多個部門,有些地區存在各自為政的情況,較難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四、對解決校園貸有關問題的建議
(一)對非法校園貸保持高壓的監管態勢。各地需成立校園貸工作領導小組,教育部門要聯合公安、銀監、市場監管等部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小組內部各部門要充分協調,明確各方責任,對校園貸問題進行常規化整治和管理,防止校園貸集中整治后又復燃。
(二)高校需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高校要對大學生開展常態化的教育引導,比如通過校園貸專題講座、主題班會、選修課等形式,讓所有大學生掌握必要的貸款常識,引導他們合理消費,理性借貸。鼓勵大學生采用勤工助學的形式獲取報酬,用自己的勞動換取的報酬進行理性消費。
(三)商業銀行面向大學生開發貸款產品,根據大學生的還款能力,設置貸款利率和貸款金額上限,面向大學生的貸款需參有共同借款人(一般為父母),當學生無法還貸時,由共同借款人還貸,減低違約風險。在放貸前,要對學生還款能力進行充分的評估,確保風險可控。
(四)建議擴大助學貸款資助范圍。助學貸款在面向貧困大學生的同時,也應關注非貧困大學生的合理消費需求。建議參照發達國家做法,改革國家貸款制度,面向非家庭經濟學生發放助學貸款,滿足大學生日常消費的需求,讓大學生遠離不良校園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