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
預防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要求高校更新觀念,“居安思?!?,樹立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變“用猛藥”為“打預防”,具備“超前工作”的理念,在工作中不斷提高預防群體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上減少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的發生,建設更健康、更美好、更和諧的校園和社會。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不斷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緊緊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靈活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預防大學生群體事件的發生。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在我國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礎。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進一步將其內容概括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強調,“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各種價值觀念確立的關鍵時期,西方國家以“人權”“個性”“民主”“自由”為幌子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念滲透,甚至試圖進行“和平演變”,利用臺獨等話題進行反華活動,激發了大學生以極端的方式表達政治愿望和愛國熱情,極易爆發群體突發事件。高校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引領,注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規范、愛國主義思想、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共同理想的培養,深化學生對于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認識,引導學生理性愛國、愛校,從根本上預防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的發生。
二、法制觀教育
法制觀就是人們對法律法規的觀念認識,使人們形成一種社會責任意識,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思想政治教育者通過向大學生傳授法律知識,能較好地實現對大學生的行為的約束和規范。大學生學法、懂法是預防群體突發事件的前提。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大學生的維權意識較強,但是他們法律知識比較欠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部分學生不懂得通過正常的法律渠道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以致出現偏激沖動行為。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法制教育,不僅要普及法律知識,而且要著重培養大學生依照法律辦事的行為習慣,用合法合理的方式進行自我保護。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法律只是知之甚少,在碰到問題時很容易迷茫,難以辨別是非真偽,導致盲從、偏激和情緒化,甚至沖動地使用暴力等非法手段解決問題,造成了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的發生,這種不理智的行為最終讓自己深陷違紀的泥潭,更甚者還會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對大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就是要用法律、法規、法則規范約束大學生的行為,讓他們明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網絡觀教育
互聯網是個新事物,其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匿名性等特性,對在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思維方式均產生了較大影響。信息化時代發生的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幾乎所有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爆發都與網絡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在校大學生社會閱歷相對較少,身心發育不夠成熟,對網絡中鋪天蓋地的各種信息,大學生們無法考證其來源,于是出現了對信息的盲從及過度反應,這些因素也催化了當前大學生突發事件的發生與發展。網絡暴力是非??膳碌?,有人甚至用“殺人不見血”來形容。高校應充分重視校園網絡輿論的形成和發展。我們在重視培養大學生網絡道德責任感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其進行理想人格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教育者可以通過微信、QQ、論壇、博客、BBS等網絡平臺與大學生進行交流,及時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工作,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意志,促使他們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以及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文化層次相對較高,求知欲強,因缺少社會歷練,整體上心理還不夠成熟。大學生心理發展有其特殊性,順境中他們積極向上、充滿活力、光芒四射,逆境中部分學生情緒不穩定,易沖動,尤其需求得不到解決時,情緒低落,若此時受到外界的刺激,再加上從眾心理的驅動,他們難以理性地思考問題,易采取極端的方式表達意愿。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詢室,但是心理咨詢老師和心理健康課都比較少,有些學校甚至流于形式,不能及時有效地對心理異常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失衡的時候難以盡早地進行心理干預。輔導員、班主任、宿舍管理員都應該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定期參加有關培訓,學生心理一旦有異常,能敏銳地察覺到,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盡量消除因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引發的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
五、道德觀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覺悟,發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質??傮w而言,大學生的道德觀念是積極健康的,他們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國家為榮,擁有正確的道德認知、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然而由于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社會環境多元化,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受全球化思想沖撞、文化融合的影響,變得復雜多樣,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校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大學生的道德觀教育面臨新的問題,比如部分大學生責任意識較弱、盲目追求自由、信用方面出現狀況等。另外,有些高校道德教育局限于課本之中,與社會生活脫節,這就要求高校不應把任務都交給思想道德修養課,而應結合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實際問題,多學科共同對其進行道德教育,把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