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宣
基于近年來國內行政法學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轉換,結合當前國內行政法學全能型人才的需求現狀,基于傳統的理論為主教學基礎來逐步落實理論與案例講解有效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諸多高校的行政法學教育專業得到廣泛應用。案例教學模式是指按照教學目標與教學需求,教師引導學生對真實存在的典型案例開展深入研究和探析,進而提升學生對行政法學理論知識的有效掌握與實踐應用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措施。案例教學實踐模式的應用旨在有效解決傳統行政法學教育模式下,過于關注理論知識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的缺陷,進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為實現實務型、復合型和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培養目標扎實基礎。
針對我國傳統行政法學的教學效果分析得知,我國傳統行政法學的教學重心主要是采取灌輸性的教學手段來加強學生的行政法學理論知識,尚未重視加強學生的行政法律實踐能力培養,進而造成當前行政法學專業的學生嚴重缺乏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創新應變能力。基于當前國內教育對行政法學法律人才的需求標準來講,要求學生在具備扎實知識基礎的同時也要具備較強實踐應用能力。教師應結合學生將來的就業發展,積極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基于傳統的理論教學基礎與案例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進而保障學生熟練掌握法學知識理論體系的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際處理行政執法案件的應用操作能力。
一、當前行政法學案例教學實踐模式的現狀
(一)教學所用案例的質量尚未得到保障
行政法學是當前我國建立法治政府、和諧社會、構建誠信政府戰略目標的重要保障,但當前并未具有權威的案例匯編架構。盡管當前高校法學教師已基于傳統的理論教學方針上提升案例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但當前教師在進行教學所用案例的收集與整理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我國諸多法學教學案例的產生較為繁雜,且可源于報刊、媒體新聞、各類法學參考書籍以及實際案件等多種環境,諸多教學案例因為發生時間已久,與當前時代的法律現狀不同,進而不易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設計所產生的教學效果較低
結合諸多法學教學應用案例分,作者將法學案例大致分為示例型和研討型兩種類別。示例型的法學案例是指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研究,進而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掌握,在選用法學案例時,教師會采取一定的措施來簡化案例架構,重點突出案例中印證行政法學知識內容相關的部分但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研討型案例則是指,旨在提升學生對現實中行政法律問題的洞察力為目標,具有存疑性,但缺乏對學生思考深度的培養。
(三)尚未明確教師及學牛的切實地位
案例教學實踐模式的應用形式是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的,法學教師引導學生來解析、探討案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直至得出解決結論,其實踐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行政法學知識點的深度、廣度以及學生的討論、學習時間等,絕大部分的控制權掌握在教師手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結合諸教育先進國家的行政法學案例教學實踐案例,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導者、教師為引導者的基本原則,進而在進行問題的討論分析過程中,學生自由發表個人觀點、積極主動地進行交流、碰撞探討,而教師只需正確輔助、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學習方式。
二、落實案例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一)提升案例的收集整理的工作質量
教學所用案例的質量優異將對教師和學生的行政法學重點知識內容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優質的案例應用,可實現將真實的現代社會生活中所存在的法律現象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呈現,進而引導學生切身體會、深思。教師在準備教學案例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案例的真實性、實時性、可靠性,不要采取為了去印證行政法學重點知識內容而編造虛假、簡化的教學案例的方式,進而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法律環境,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法學應用能力。
(二)結合當前時代發展,定期更新案倒題材數據庫
要求教師有效結合行政法學的重點理論知識來選取可以有效展現知識點的法學案例,進而保障學生可以有效掌握行政法學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向,進而有效適應現實的法律環境。案例題材數據庫的更新管理是當前案例收集管理過程中的最弱環節,所以,法學教師必須長期堅持、有效落實這項工作。
(三)認真設計案例教學的具體內容
結合當前案例教學的現狀得知,諸多學生仍舊依賴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嚴重缺乏獨立思考、積極主動學習探索的心理,只會一味的被動地從法學教師那里接受知識,這種錯誤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嚴重影響案例教學實踐模式的應用發展。因此,教師應認真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具體可通過課前的準備工作,如何有效引入案例,結合案例分析開展的模擬練習的具體操作,案例教學完成后的學習反饋和總結等方面來落實。
三、應用案例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將教學目標中所規劃的教學內容依據法學專業的人才需求標準,將貼近生活的真實案例轉化成相應的教學實踐項目,以培養學生法律應用能力為基礎目標、以職業項目為導向,采取教師引導學生協同完成一個完整的案例分析進而落實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切實掌握到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能力,進而提升教學質量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行政法學專業中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識較為廣泛、復雜,且具備較高的學習難度,一旦學生的理論基礎不扎實,且不具備優異的實踐操作能力,在畢業之后的就業發展中,想考取相關職業從事資格、從事行政法學行業將更加困難。現代社會的發展是學生遠遠比以前來說更加活潑了、思想更加開放了,因此對學生的教學來說,他們更加希望在課堂中可以充分的機會去表現,去展示自己,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應當還學生課堂的主動權。案例教學實踐模式的有效落實,可以把整個行政法學的課程內容劃分為對應的具體事件,進而科學、合理的設計案例教學方案,其中包括案例選取、案例教學內容設計、實施計劃、開展過程以及案例教學落實結果等核心因素。
因此,當前諸多高校的行政法學專業教學過程中,應有效落實案例教學實踐模式,教師應當學會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表現,教師起到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通過規定案例法律知識點的重點分析目標、劃分項目小組,引導協助學生進行積極探討,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還能營造良好的行政法學知識學習的氛圍,建設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在師生之間形成深厚的感情。因此,民主的學習氛圍更加有助于開展行政法學案例教學,還有助于學生進行不斷的探討、交流,促進學生對行政法學知識應用學習的整體認知。進而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實踐項目,在行政法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將法學理論與案例實踐有機結合,進而有效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為實現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培養目標,教師必須認識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重要性,進而有效落實案例教學實踐模式。基于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真實案例,結合當前時代下的法律、法規規范,引導學生認識到當下對法律人才的要求標準,進而有目的地開展法學學習。所以,應用案例教學實踐模式,熟悉規范,領悟法理是學習法律之道,我們應讓這三者循環互動起來,為推動中國行政法學教學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