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孝
?
美國著名作家、記者史沫特萊淚灑黃土地
張軍孝
(陜西省出版印刷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本文著重敘述了美國著名作家、卓越的新聞記者、杰出的國際主義戰士、社會活動家和中國人民的真誠朋友史沫特萊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做出的重大貢獻,以及通過她在中國十三年的親身經歷和實踐所展現出的對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真誠友誼。
史沫特萊;記者生涯;中國情結;真實記述
史沫特萊,全名艾格妮絲·史沫特萊。1892年出生于美國密蘇里州的奧斯古德。她是美國著名作家、卓越的新聞記者、杰出的國際主義戰士、社會活動家和中國人民的真誠朋友。1919年她赴德國,在柏林以教授英語為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并廣泛參加社會政治活動。1927年在丹麥、捷克養病,完成自己的長篇自傳《大地的女兒》。1928年經一位德國共產黨人介紹,以《法蘭克福日報》特派記者的身份來到中國,在上海參加中國進步文化運動,寫了許多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行和謳歌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文章,陸續編輯出版了《中國人的命運》和《中國紅軍在前進》等書籍。1936年初,得知中共急需在西安設立秘密轉運站以緩解紅軍奇缺的通訊器材和醫藥物品問題時,便與宋慶齡推薦的德國共產黨黨員、牙科醫生溫奇·海伯特去西安。在七賢莊一號開設牙科診所作為掩護。

1936年秋,她以英國《曼徹斯特衛報》駐華記者的身份來到西安,暫住臨潼華清池,邊養病邊寫作,并準備從這里前往陜北蘇區。12月初,蔣介石來到西安,把行轅設在華清池,督促實施大規模的“剿共”軍事行動。史沫特萊被迫遷移到西安城內的西京招待所。12月9日,西安大中小學的數萬名學生上街游行示威,高唱救亡歌曲,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她手持照相機,拍攝了許多學生游行的照片,因此受到國民黨特務的威脅。12月12日凌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史沫特萊聞訊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跑到院子里用中文高呼:“打倒蔣介石!”“打倒蔣介石!”她以極其敏感的政治觸覺,用手中的筆,向世界人民報道了在西安所發生的一切。盡管她的身體尚未完全康復,卻還是應東北軍、西北軍、紅軍“三位一體”之邀到廣播電臺工作,勇敢地擔負起對外英語廣播的任務,向全中國和全世界介紹西安事變的真相和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通過王炳南的安排,她和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一起專門訪問了楊虎城將軍,詢問了西安捉蔣的目的和意義、西安事變與兩廣事變的區別、西安釋蔣的情況等問題,得到了滿意的回答。她還和德國友人王安娜一起訪問了西安事變后剛被獲釋的大約300名被俘的紅軍戰士。
1937年1月12日,史沫特萊應邀北上陜北蘇區。途中在紅軍駐地富平縣莊里鎮停留,采訪了著名的紅軍將領彭德懷、賀龍、左權等,同月底到達延安。當天晚上,美國醫生馬海德就帶她訪問了紅軍總司令朱德。朱德那種平凡而偉大的性格深深感動了她,使她產生了要寫一部朱德傳記的念頭。3月1日下午,史沫特萊到鳳凰山麓毛澤東住處,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問題進行采訪。毛澤東暢談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新政策,告訴她統一戰線是抗日的,不是反對一切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是全民族的,包括一切黨派和一切階級,只除開漢奸在外;向她介紹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要政綱。此后,毛澤東常去她的住所,一起吃便飯,談論國內外形勢和文藝問題。
接著,史沫特萊開始著手較長期的寫作計劃,其中最重要的是有關朱德的傳記。她經常在晚上對朱德作長時間的采訪,由朱德講述自己的生平,他們使用中文、德文、英文的混合語,有時還畫一些紅軍行軍、作戰的簡圖,在難以溝通時便求助于翻譯吳光偉、馬海德和黃華等。為了寫好傳記,她細心觀察朱德的一言一行,并從老紅軍那里搜集有關資料。就這樣寫出了在她死后六年才得以出版的《偉大的道路》一書。她在采訪和寫作的同時,還積極投身于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她吁請國際社會向延安提供物資等;她向中共領袖們建議,努力吸引外國新聞記者來延安采訪;她堅決主張打破國民黨對延安的新聞封鎖,讓更多的人知道紅色中國的真相和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于是,她向所有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外國記者發出邀請,只要誰能設法抵達西安,她將負責安排接應他們,并把他們領到延安。在史沫特萊的幫助下,王安娜、埃德加·斯諾的夫人海倫·斯諾、《紐約先驅論壇報》記者維克多·基恩、合眾國際社記者厄爾·列夫以及乘專車周游中國的歐文·拉鐵摩爾博士和一批美國學者,都紛紛前往延安參觀訪問。
史沫特萊在延安看到了中國革命的未來。1937年3月4日,她正式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告訴她,應該留在黨外,以便在外面和國外做更多的工作。她聽后感到極為痛苦和傷心,便嚎啕痛哭,把對中國共產黨真摯情感的淚水灑在了延安這塊黃土地上,讓人們不僅對她肅然起敬,而且也感動了在延安的共產黨人和志士仁人。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只能用作為一名記者留在黨外會起更大作用來安慰她。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朱德要率領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而史沫特萊對他的采訪尚未結束。因此,她去問毛澤東:哪一樣事更重要,更值得她做——留在延安寫朱德的傳記,還是到前線去報道戰爭。毛澤東回答說:這次戰爭與朱德在山西五臺比過去的歷史重要的多了。史沫特萊遂于9月中旬離開延安前往山西抗日前線擔任八路軍總部隨軍外國記者采訪,向全世界宣傳中國人民的抗日業績。加拿大著名醫生諾曼爾·白求恩、印度著名醫生柯棣華都是在她的影響下來中國,參加了援華醫療隊的工作,并為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獻出了生命。她先后完成了《中國在反擊》《中國的戰歌》以及朱德的傳記《偉大的道路》等書稿的寫作。
1940年初,史沫特萊因健康原因到重慶,同年9月去香港養病。1941年5月回到美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1949年流亡英國,1950年5月6日在倫敦病逝,時年僅58歲。史沫特萊在生命彌留之際,依然對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飽含真摯的情感,她在遺囑中要求把她的遺骨埋葬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以及中國人民按照她的遺愿,于1951年5月6日,在北京為她舉行了追悼大會和隆重的葬禮,她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中國烈士陵園的蒼松翠柏間。一塊大理石墓碑上用金字鐫刻著朱德寫的碑文:“中國人民之友美國革命作家史沫特萊女士之墓”。
[責任編輯:思涵]
2018-06-12
張軍孝,男,陜西省出版印刷公司出版總監,編審,學者型出版人,主要從事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的教學研究及編輯出版領域的實踐和研究。
G214.2
A
1672-8122(2018)06-0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