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壯聲
(廣西桂東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廣西 梧州 543099)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神經內科常見的危急重癥,發病率高,預后差,致殘率極高,并且腦梗死一旦發生,自由基大量產生對腦細胞的機構造成破壞,誘發腦水腫、神經功能等損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2]。對于發病后6 h內的患者及時進行溶栓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者梗死部位血管復通,梗死的病灶范圍縮小,但是溶栓和介入等治療的風險較大,有嚴格的適應證及禁忌證要求,且需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3]。本文旨在探討對不適合溶栓和介入等治療的早期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依達拉奉聯合丁苯酞軟膠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自本院神經內科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4例不適合溶栓和介入等治療的早期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診斷為急性腦梗死,符合《中國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4](2014版)關于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NIHSS評分6~25分。排除患有嚴重心臟疾病、惡性腫瘤、肝腎功能異常、血液系統疾病以及意識障礙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7例。觀察組男31例,女26例,年齡39~78歲,平均(61.82±8.45)歲,病程1~48 h,平均(24.09±1.15)h,梗死部位:顳頂葉22例,額頂葉12例,基底節區23例。對照組患者男34例,女23例,年齡36~79歲,平均(62.04±9.11)歲,病程1~48 h,平均(26.15±0.91)h,梗死部位:顳頂葉21例,額頂葉18例,基底節區18例。兩組一般治療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患者入院后給予持續吸氧、呼吸道暢通、調整血壓、脫水(腦水腫與顱內壓增高者)、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吉林省輝南長龍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依達拉奉注射液(國藥準字:國藥準字H20080592,規格:20 ml:30 mg)30 mg+250 ml 0.9% NaCl溶液,2次/d,靜脈滴注,連續治療14 d。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提供的丁苯酞軟膠囊(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299,規格:0.1 g×24 s)200 mg,3次/d,連續治療14 d。
1.3觀察指標[5]:①臨床療效評價標準:依據NIH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基本治愈:NIHSS評分恢復≥91.0;顯著進步:NIHSS評分恢復46%~90%;進步:NIHSS評分恢復18%~45%;無效:NIHSS評分恢復<18%。總有效率=基本治愈率+顯著進步率+進步率[4]。②NIHSS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恢復越好。③血流變學指標:HSV(全血高切黏度)、LSV(全血低切黏度)、PSV(血漿黏度)、HCT(紅細胞壓積)、ESR(紅細胞沉降率)。

2.1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分組例數基本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無效總有效(%)χ2值P值觀察組5713(22.81)37(64.91)6(10.53)1(1.75)98.259.8800.020對照組576(10.53)31(54.39)14(24.56)6(10.53)89.47
2.2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較對照組患者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流變學指標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安全性分析: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分組例數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觀察組5721.26±2.699.18±3.013.695<0.001對照組5720.92±3.015.31±2.888.773<0.001t值0.8273.414P值0.1730.003


組別HSV(mPa/s) 治療前 治療后 LSV(mPa/s) 治療前 治療后 PSV(mPa/s) 治療前 治療后 HCT(%) 治療前 治療后 ESR(mm/h) 治療前 治療后 觀察組7.64±2.154.04±1.11①11.95±1.178.19±1.30①3.72±0.361.13±0.65①46.29±2.5540.09±3.01①15.89±5.215.38±2.11①對照組7.71±2.235.30±1.09①11.87±1.2010.05±1.26①3.69±.242.69±0.54①46.32±2.9542.14±2.95①15.67±4.188.33±1.97①t值0.6243.1240.4833.0400.6782.8430.5553.0010.5933.611P值0.3760.0390.5270.0420.3220.0480.4450.0450.4070.003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
表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組別例數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ATL升高合計觀察組572(3.51)1(1.75)1(1.75)4(7.02)對照組572(3.51)1(1.75)0(0.00)3(5.26)χ2值0.0000.0001.0090.152P值1.0001.0000.3150.696
早期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損傷涉及血流受阻、腦組織缺血、缺氧、能量供給缺乏、細胞膜去極化、缺血區的細胞死亡等多個病理生理過程,缺血損傷后即增強興奮性氨基遞質的功能,細胞內的鈣不斷增加,超載,生成大量的自由基,線粒體的功能發生異常,加以炎性反應的刺激,最終導致缺血半暗帶發生遲發性的損傷[6]。急性缺血期的患者部分側支循環尚可以進行血液供應,大量的神經元仍存活,即損傷是可逆的,神經元細胞可以存活、恢復功能,此時若能夠及時恢復血流供應,改善患者的腦代謝,可顯著提高患者的預后[7]。而早期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藥物治療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患者的缺血半暗帶進行搶救。
早期急性腦梗死治療的原則是盡早恢復腦灌注,防止腦損傷的進一步加重,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重要因素是自由基在較短的時間內大量的爆發,導致神經細胞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細胞膜結構遭到破壞,神經元不斷死亡。依達拉奉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強,并且可以有效抑制神經細胞發生過氧化反應,靜脈滴注后依達拉奉在機體內達到適宜的濃度后患者腦內具有毒性的羥基在可以有效清除,黃嘌呤、次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前列環素在依達拉奉的刺激下不斷產生,血管擴張,炎性反應降低,病灶區神經元進一步損傷受到抑制,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另外,臨床實踐研究顯示,在依達拉奉的作用下,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和腦水腫的情況得到改善[8]。
丁苯酞是近年來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新藥,阻斷腦梗死的病理生理的過程,起到保護腦組織的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①丁苯酞針對性的抑制花生四烯酸和代謝產物誘導的病理過程,微血管痙攣緩解,血小板凝集減少,避免血栓進一步擴大,梗死的病灶不斷減小;②作用于腦部缺血區細胞的線粒體,在丁苯酞的作用下線粒體酶活性增強,保證了線粒體膜的穩定性、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③腦組織缺血性后產生大量的乳酸,而丁苯酞可以有效控制乳酸的產生,腦內ATP 和磷酸肌酸的水平提高,腦細胞缺氧的耐受力增強,進而自由基的生成減少,腦缺血區的血流恢復,病灶減小,腦水腫減輕[9];④丁苯酞可有效抑制細胞凋亡、缺血后炎性反應、細胞內鈣超載;⑤促進存活的側支循環,缺血區的微循環重建,加強缺血的灌注,降低梗死后腦出血的發生率。本研究顯示依達拉奉聯合丁苯酞軟膠囊治療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提高,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顯著改善,血流變學的改變更優,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依達拉奉可以清除自由基,防止腦損傷,丁苯酞可以促進腦缺血的恢復,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協同、補充的效果。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與丁苯酞軟膠囊聯合治療早期急性腦梗死能夠對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同時還可以對缺損的神經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