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瑩,劉蒙利,張 平
(深圳市龍崗區婦幼保健院,廣東 深圳 518000)
胎兒窘迫是產科常見急危重癥,不僅會危及宮內胎兒的安全,還有可能導致胎兒窒息、神經永久性損傷等,更甚者將直接導致胎兒死亡[1]。胎兒窘迫的早期診斷工作有助于母嬰預后的改善,是值得產科持續探討的重要課題。現階段,NST(無應激試驗)是早期診斷胎兒窘迫尤為重要的一種診斷方法,但單純應用NST較片面,且具有較高的假陽性率[2]。基于此,本研究擬將NST與FECG聯合用于胎兒窘迫的早期診斷工作中,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納入的60例孕婦,年齡23~34歲,平均(28.5±5.4)歲,其中初產婦55例,經產婦5例,孕周35~41周,平均(38.5±2.7)周。
1.2納入標準:全部納入對象均符合:①孕周>34周;②NST檢查為無反應型者,采用Fisher評分法[3],分值≤4分者為無反應型,視為胎兒宮內窘迫;③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能夠配合者。
1.3排除標準:若出現以下指標之一予以剔除:①合并產科合并癥、并發癥者;②合并重要臟器嚴重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者;③無法配合研究者。
1.4方法
1.4.1FECG測試:所用儀器為國產FECG-D型胎兒心電圖儀,體位取仰臥位,采用75% 的乙醇對受試者安放電極處的皮膚進行擦拭,之后常規連接胎兒心電圖儀捕獲FECG。
1.4.2胎兒窘迫處理:確診為胎兒宮內窘迫者,囑患者左側臥位,給予積極吸氧、二聯補液以糾正胎兒宮內缺氧、改善胎盤循環。待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于30 min內終止妊娠。
1.5觀察和評定指標:①觀察記錄受試者FECG測試結果;②對比測試異常、正常者胎兒1 min Apgar 評分;③對比評價術前FECG與 NST 聯合應用診斷胎兒宮內窘迫的準確率。
1.5.1FECG 判讀[4]:①正常:胎兒心電圖具有明顯的規律性,與母心電波無關,頻率為110~160次/min,QRS波時限為0.02~0.05 s,振幅>5 μV。②異常:胎兒心動過緩:FECG頻率<110次/min;胎兒心動過速:FECG頻率>160次/min;心律不齊:胎心率(FHR)變化>30次/min;早搏:一個心動周期內QRS波提前出現;其他異常:寬大QRS波群(時限>0.05 s、振幅>30 μV)、ST段上下移位>5 μV。
1.5.2胎兒窘迫: 行終止妊娠術后,胎兒娩出脫離母體宮內環境,了解胎兒結局。若胎兒1 min Apgar評分低于7分者視為證實胎兒宮內窘迫。

2.1FECG測試結果:行FECG測試正常者26例,異常者34例,對34例FECG異常者進一步進行分類記錄,發現異常。①寬大QRS波群變化:QRS時限>0.05S者10例;QRS振幅>30 μV者6例;二者同時出現4例;伴ST改變者5例。 ②心律異常:心動過緩者3例;心動過速者2例;心律不齊者2例;早搏者2例。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1 min Apgar:FECG測試異常組的1 min Apgar評分明顯低于FECG測試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1 min Apgar評分(分)FECG測試異常組346.0±1.0FECG測試正常組268.5±1.5t值7.736P值<0.05
2.3準確率:受試者均經過NST測試結果顯示為無反應型,行FECG測試正常者26例,異常者34例,經手術證屬,胎兒窘迫者32例,NST聯合FECG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單行NST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胎兒窘迫診斷準確率對比(例)

組別例數陽性準確率(%)單純行NST606053.3聯合FECG603494.1χ2值25.76P值<0.01
胎兒窘迫會導致不良圍產結局,甚者將會導致胎兒死亡,進而給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困擾。因此,早期診斷胎兒窘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階段,臨床用于胎兒窘迫的診斷工作所用的技術有B超、胎心監護、產前診斷等[5]。這些檢查技術各自具有一定的優缺點,且單一檢測仍然不能全面反映胎兒宮內的真實情況。基于此,研究采用聯合檢測的方法,首先對孕婦進行胎心監護,胎心監護的非應激性實驗(NST)是判斷胎兒宮內缺氧的常用指標,這種技術可以通過胎心率、胎動變化來了解胎兒宮內情況。但是NST只應用于心電圖中的R-R間期,且會受到藥物、霧化因素、胎兒睡醒周期的影響,并且有較高的幾率會出現假陽性[5]。所以單純依據NST,產科醫生很難準確的診斷胎兒窘迫。所以,筆者對60例NST結果為無反應型的孕婦進一步進行FECG。FECG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查手段,檢查時,利用電極經孕婦腹壁體表捕獲 FECG,比多普勒監護更敏感,能夠記錄并精確區分胎兒每一心動周期的電位變化和傳導過程[6]。所以,FECG能夠更加清晰的體現胎兒心臟是否處于缺血、缺氧狀態。
通過實踐結果顯示,行FECG測試正常者26例,異常者34例,對于FECG聯合NST提示宮內窘迫者,積極進行處理,記錄并對比其1 min Apgar評分,從表1的結果可以看出,FECG測試異常組的明顯低于FECG測試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宮內窘迫會對胎兒預后造成不良影響。本文對比了單行NST和聯合FECG的診斷準確率,從表2可見,單行NST的準確率僅為53.3%,而聯合診斷準確率則高達94.1%,這一結論與林玉萍等人報道的結論相似[7]。可見聯合應用FECG與 NST,可明顯提升宮內窘迫的診斷準確率。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筆者對34例FECG異常者進一步進行觀察分類,發現異常指標以出現寬大QRS波群變化為主。QRS波群與全部心室肌除極的電位變化密切相關[8]。其中QRS時限會隨著妊娠月份增長逐漸變寬,其機制與胎兒體積增大、心臟發育、心肌纖維增加有關,臨床認為,時限>0.05 s、振幅>30 μV為FECG異常,提示心肌缺血、缺氧造成勞損,故而導致心室復極過程延長。結果證實聯合應用FECG與 NST,可準確及時診斷并恰當處理胎兒宮內窘迫,有利于改善新生兒圍產結局。
綜上所述,聯合應用FECG與 NST,可準確及時診斷并恰當處理胎兒宮內窘迫,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