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德慧,孫國明,金陳程,陳來勇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揚州洪泉醫院胸外科,江蘇 揚州 225200)
作為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食管癌主要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組織,胸中段為其高發部位,病理類型主要分為腺癌和鱗癌,其中鱗癌約占90%,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手術切除是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但病變位置不同,手術方式的選擇也有所不同,特別是手術入路方式將直接決定手術是否成功[2]。左胸入路及右胸入路是常用的入路方式,其中右胸入路是Ivor-Lewis術式常用路徑[3]。本研究為進一步探討右胸入路Ivor-Lewis術式治療胸中段食管癌臨床效果,對我院9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進行研究。具示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0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92例納入研究,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40~65歲,平均(51.68±8.79)歲;病程3~9年,平均(6.13±2.43)年;TNM分期:Ⅰ期5例,Ⅱa期12例,Ⅱb期14例,Ⅲ期15例。觀察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40~67歲,平均(51.73±8.82)歲;病程3~9年,平均(6.10±2.41)年;TNM分期:Ⅰ期4例,Ⅱa期13例,Ⅱb期15例,Ⅲ期14例。分析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方法:對照組行左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術治療: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做切口于左胸標準后外側第6肋間,進入胸腔后將胸段食管游離至左胸腔頂部,將食管旁脂肪組織及縱隔淋巴結清掃,游離打開膈肌后的全胃并將腹腔淋巴結清掃,行管狀胃制作,之后上提胃,機械縫合食管殘端,并將空腸營養管留置。觀察組予右胸入路Ivor-Lewis術式治療:于上腹正中取切口進腹,游離全胃、血管及周圍組織,對相關腹腔淋巴結實施清掃,在賁門離斷后行管狀胃制作,之后實施空腸造瘺術,將腹腔關閉。將患者調整為左側臥位,做切口于右后外側第4肋間,進胸后將胸段食管游離至右胸頂,行食管旁脂肪組織及縱隔淋巴結清掃,上提胃至右胸頂,機械吻合食管殘端和胃。
1.3評價指標:①圍手術期指標: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及留置導管時間;②并發癥:統計兩組術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房顫動及呼吸衰竭發生情況;③經3年隨訪,統計復發率及生存率。

2.1圍手術期指標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清掃淋巴結個數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清掃淋巴結個數(個)留置導管時間(d)對照組200.39±23.15170.58±20.6313.73±4.659.89±2.65觀察組235.68±16.57255.19±15.6521.84±5.9310.39±2.83t值8.40722.1617.2990.875P值<0.05<0.05<0.05>0.05
2.2并發癥與觀察組比較: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例(%)]

組別例數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房顫動呼吸衰竭總并發癥對照組461(2.17)5(10.87)0(0.00)1(2.17)7(15.22)觀察組464(8.70)13(28.26)1(2.17)1(2.17)19(41.30)χ2值 7.720P值<0.05
表3兩組3年復發率及生存率對比[例(%)]

組別例數復發生存對照組4527(60.00)21(46.67)觀察組4514(31.11)31(68.89)χ2值 7.5714.555P值<0.05<0.05
2.33年復發率及生存率比較:兩組術后均出現1例死亡,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復發率較低,生存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淋巴結轉移及局部復發是食管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而術后患者淋巴結轉移高達25%~40%,故在不明顯增加手術死亡率及并發癥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提高淋巴結清掃數量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4]。
本研究中,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清掃淋巴結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表明右胸入路Ivor-Lewis術式可提高淋巴結清掃效果,但手術時間較長,且術中出血量較多。左胸入路是常用的手術入路方式,操作較為簡單,進而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而右胸入路Ivor-Lewis術式操作較為復雜,但行上腹正中切口可將食管腫瘤完全暴露,提高手術術野清晰程度,可減少周圍組織及主動脈對視野的阻擋,便于將腫瘤切除,擴大淋巴結清掃范圍,特別是縱隔淋巴結[5]。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明顯高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為右胸入路Ivor-Lewis術式需經過較多的解剖結構,且行右胸頂部吻合,將增加腹部手術切口,導致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增加[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3年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生存率較高,表明右胸入路Ivor-Lewis術式可提高淋巴結清除效果,進而降低淋巴結轉移發生率,減少局部復發,有效提高生存率。
綜上所述,右胸入路Ivor-Lewis術式治療胸中段食管癌雖然術中出血量較多,手術時間較長,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但其清除淋巴結效果較好,可減少術后復發,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