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君,王曉華
(四川省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白內障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眼部晶狀體中的蛋白質病變進而渾濁,從而導致光線無法透過晶狀體在視網膜上投射形成影像,故造成患者不能清晰視物。該病癥多發于年齡超過40歲的中老年人[1]。且白內障病癥大多與閉角型青光眼(PACG)伴隨產生,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障礙。為提高對該疾病的治療效果,筆者進行以下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白內障伴發PACG的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房角分離手術以及超聲乳化技術進行治療。上述患者男12例,女27例,年齡42~66歲,平均(54±12)歲;其中急性閉角青光眼患者15例,慢性閉角青光眼患者24例。上述患者均進行晶狀體核硬度分級標準[2](Emery)進行評定,二級為11例,三級15例,四級13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其他器質類及精神類疾病,其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患者均采用超聲乳化技術聯合房角分離手術的治療方法。術前對患者進行眼部減壓及抗感染治療,使用鹽酸左氧氟沙星眼液(國藥準字 H20020636 )、普拉洛芬(國藥準字 H20130682 )及降眼壓藥物控制眼壓處于21 mm Hg(1 mm Hg=0.133 3 kPa)的范圍內。之后給予患者滴入散瞳眼藥進行散瞳操作,對患者眼部進行術前麻醉。
首先采用超聲乳化技術摘除白內障:在顳側角膜處切開3.3 mm的切口,在前方角膜邊緣實施輔助切口。在眼部前房注入黏彈劑透明質酸,可使用撕囊鑷夾取虹膜根部,向瞳孔邊緣方向牽移、分離粘連房角。之后以環形方式進行連續撕囊操作,進行水層分層及分離。根據患者Emery分級進行超聲乳化,吸出晶狀體核及皮質。對后囊進行拋光操作,在囊袋內置入人工折疊式晶狀體。其次進行房角分離手術:植入人工晶體,使用卡巴膽堿注射液(國藥準字H10950174 )在前房注射0.2 ml進行縮瞳。注射黏彈劑于虹膜根部進行鈍性分離,并使用虹膜恢復儀或者拋光針頭進行全環形無死角輕壓,使用I/A手柄式超乳注吸器抽吸多余的黏彈劑及分離產生的色素和有機物。恢復前房狀態調整人工晶體于適當位置后,對患者切口進行水化密閉操作。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國藥準字 H20080660)涂在眼部進行包扎即可。
1.3評價指標及方法:對患者手術治療前及術后1周、1個月、6個月的眼部相關指標進行檢查,包括視力、房角開放角度、眼壓、前房深度等進行統計對比。

2.1患者不同時間眼部各項指標對比:見表1。

注:與術前比較,t1=13.271、4.788、23.363、14.301,①P<0.05;t2=18.738、6.467、46.895、13.517,②P<0.05;t3=21.559、8.332、57.805、12.357,③P<0.05
PACG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慢性病癥在眼部出現不同程度的虹視或者視朦現象,并伴有疼痛感。在經過休息之后,眼壓及癥狀可下降或者消失。但是少數也會出現虹膜膨隆或者高褶虹膜,可能造成眼部部分房角關閉或者入口處變窄的現象[4]。而急性病癥發病更為迅速,由于在角膜水腫或者眼壓升高造成視神經缺血的原因,視力下降速度快,癥狀嚴重的患者只存在光感,不能視物。因此要迅速采取措施降低眼壓方能緩解病癥。經研究認為,晶狀體增厚致使體積膨脹,導致瞳孔阻滯是閉角性青光眼的發病機制[5]。而白內障患者的晶狀體出現渾濁且膨脹時,則房角出現關閉現象,進而引發急性閉合青光眼。故與虹膜增大了接觸面積,阻礙了房水的正常流通因此增大了眼部壓力,致使患者較單一青光眼病癥發作更加嚴重。
治療白內障伴發PACG的傳統方法是采用單純的過濾手術和去除白內障的手術,分階段進行手術操作。不僅延長了治療時間,同時增加了手術產生并發癥的風險。但是采用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手術的方式,能夠一次性對兩種病癥同時進行治療,極大地縮短了手術的時間。同時由于切口較少,術后能夠有效避免并發癥的產生,且短時間內能夠使眼壓迅速下降。該手術效果良好,是目前治療該病癥普遍使用的方法。手術中超聲乳化技術是通過超聲波粉碎病變的晶狀體核,使其轉變為乳糜狀態,從而便于使用注吸器吸出乳糜狀態的晶狀體核及多余的皮質[6];再通過植入薄層的人工晶狀體恢復虹膜與晶狀體之間正常的接觸面積,恢復受阻滯的瞳孔,從而增加前房深度開放閉合的房角。之后在采用分離術對粘連在晶狀體上的虹膜進行分離操作,消除房水堵塞的同時增加小梁網的通透性,達到降低眼壓恢復視力的治療效果。
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患者術前視力下降嚴重,眼壓值偏高,前房深度較淺,房角開放角度異常;但是在治療后眼壓逐漸下降,視力逐漸恢復,前房深度較術前顯著增加,房角開放角度逐漸增大。一般的正常人眼部的前房深度為2.33~3.65 mm之間[7],則在術后半年患者的前房深度基本貼近于正常值,可見該手術術后半年眼部視力基本恢復。眼部醫學研究普遍認為,睫狀體和虹膜根部前移對于房角關閉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前房深度對房角的影響是根據晶狀體變化而實現的。經統計,白內障在我國發病率高達2.8%,其中說對于年齡超過60歲的人白內障的發病率能超過80%[8-9]。這意味著出現白內障合并PACG的病癥發病幾率大大增加。可見白內障的晶狀體病變對于白內障合并PACG的病癥的產生極為關鍵。因此,在檢查時對前房深度的進行檢測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說明患者的病情。
綜上所述,對于白內障合并PACG的患者使用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進行治療能夠縮短手術時間,降低眼壓改善患者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