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濤,武愛東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科,北京 100045)
在臨床兒科中,白血病是一種常見惡性疾病,其病情長期反復發作,且病程較長,因此需采取化療[1-2]。而作為當前白血病患兒治療的主要手段,化療期間口腔感染會造成患兒面臨較大的痛苦,如口腔潰瘍會造成患兒抵抗力降低、營養不良、食欲不振等[3-4]。本文對循證護理模式在白血病化療患兒口腔感染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研究與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療患兒20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100例。對照組男57例,女43例;年齡2個月~12歲,平均(5.4±2.1)歲。觀察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3個月~12歲,平均(6.3±2.4)歲。兩組患兒基礎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即對患兒實施心理護理;向其家長介紹病情;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給予日常基礎護理等。基于此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模式,具體為:①提出循證問題:根據護理專家意見以及臨床觀察情況,通過檢索文獻,發現患兒家屬存在一些不良情緒,如焦慮、緊張等,且對化療相關護理重要性缺乏認識。②制定循證護理措施:通過收集資料,針對性疏導患兒家屬負性心理,并對其加強健康教育。具體護理措施為:首先對患兒家屬加強心理護理,即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之間需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且注意與家屬加強交流和溝通,詳細告知其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化療及護理的重要性,這樣既能改善其心理狀態,又能提升其認知水平。其次對患兒加強用藥護理,即護理人員需對化療方案予以嚴格執行,注意對液體出入量予以準確記錄,且要對患兒尿液pH值予以密切監測,以保持尿量≥3 000 ml/d、pH值>7。注意在30 min內快速靜脈滴注MTX總量的1/6,剩余則需在24 h內快速滴入,每6小時化療1次,共治療8次。治療期間注意采用四氫葉酸鈣進行解救。③飲食護理:綜合評估患兒的飲食需求以及營養狀況,指導其食入半流質、流質飲食,確保食物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注意防止食入刺激性食物。④對患兒加強口腔護理:采用軟毛牙刷對較大兒童進行刷牙,早晚各1次,以保持口腔濕潤、清潔,刷牙時盡可能避免使用硬毛牙刷,以防造成牙齦出血。患兒開始化療之后,注意對不會漱口的患兒實施冰鹽水漱口,且由護理人員對其口腔進行擦拭和沖洗。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口腔感染發生率及滿意度情況。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分為三個等級,即滿意85分以上,一般滿意65~85分,不滿意65分以下。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口腔感染發生率對比:觀察組口腔感染發生率為13.0%(13例),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2.0%(42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滿意度情況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滿意度情況對比[例(%)]

組別例數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情況觀察組10064(64.0)34(34.0)2(20.0)98(98.0)①對照組10050(50.0)28(28.0)22(22.0)78(78.0)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白血病患兒化療期間口腔感染是一個難關,也是臨床護理工作面臨的棘手問題,而在實際化療的過程中,對患兒加強口腔感染預防護理十分重要。作為當前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循證護理指的是在計劃護理活動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明確、審慎、明智地結合患者需求、臨床經驗以及科研結論,及通過循證獲取支持證據,從而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決策和方案,以確保患者獲得最好的護理服務[5]。循證護理模式的應用,既能改變以往護理人員以感覺、經驗為主的護理行為,同時還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并且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從而使其病情更快恢復[6-7]。本文研究中,觀察組口腔感染發生率為13.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2.0%(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0%(P<0.05)。該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8],表明循證護理對白血病患兒口腔感染具有積極的預防效果,且還能促使患兒家屬達到較高的滿意度。因此可以看出,循證護理模式對于預防白血病化療患兒口腔感染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綜上所述,針對白血病化療患兒實施循證護理可顯著減少口腔感染率,提升其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