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蕾,于 水,溫澄非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發病率呈升高趨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為臨床上治療冠狀動脈堵塞或狹窄的常用方法[1]。隨著介入技術的不斷發展,橈動脈因其術后并發癥少、降低醫療成本、提高患者舒適度、縮短住院時間等優點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統計我科介入手術穿刺部位的數據,92.5%的患者經橈動脈行PCI。臨床實際發現,術后由于腕部加壓制動,患者常出現術側肢體腫脹、疼痛、麻木等問題[3-5]。為解決問題,我科自行設計了經橈動脈行介入手術上肢多功能體位墊,幫助患者抬高術肢,促進靜脈回流。現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2015年7月入住心內科的98例經橈動脈行PCI術的冠心病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其中觀察組男32例,女17例,年齡37~69歲,平均(59.89±3.7)歲。對照組中男28例,女21例,年齡在40~71歲,平均(65.27±2.9)歲。納入標準:首次接受PCI術,術后病情平穩,意識清楚,無語言及溝通障礙,肢體活動靈活,無嚴重心、腦、腎等功能障礙。排除標準:術后出現惡性心律失常、迷走神經反射、心包填塞等嚴重并發癥。兩組在年齡、性別、合并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硬質塑料板或木板10 cm×23 cm,用于制作體位墊底部托板。防止體位墊受壓變形。托板上選用市售高密度海綿,26 cm×13 cm×23 cm,坡度為30°。海綿墊坡面上置有曲面斜行槽,8 cm×10 cm,曲面為45°,斜坡為15°。配有直徑為6 cm的圓形空心塑料小球。
1.3研究方法:觀察組術后給予多功能體位墊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護理。
1.4制作與使用:體位墊主要由托板、海綿墊枕、圓形小球構成。裝置結構見圖1。①硬塑料板按規格裁剪,將坡型海綿墊用雙面膠固定。②術后返回病房,將患者術側前臂放于海綿墊上,手腕向上,方便護士觀察穿刺點情況。在體位墊的作用下,使前臂抬高30°,促進血液回流,防止術側肢體腫脹。③手腕部置于坡型海綿墊曲面槽內。手掌背屈165°,保證患者功能位,提高患者舒適度。④在術后前2 h內,指導患者每半小時做手掌握球,松拳握拳的動作,每次持續時間為5 min。為保證患者可以掌握速率及力度,指導患者在進行握球動作時配合呼吸運動,即呼氣時松拳,吸氣時握拳。⑤在術后第3~6 h,指導患者每小時做手掌握球運動,每次持續時間5 min。

圖1 體位墊結構
1.5評價指標:兩組同一時段數據均由同一名研究者收集完成。①術側手圍的腫脹情況:兩組患者分別于術前、術后6 h測量手掌的周徑,計算腫脹值。術前右手五指并攏時,以拇指第2關節為起始點,測量,術后拆除壓力止血器后,用同樣的方法再次測量手掌周徑,腫脹值=術后6 h手圍-術前手圍。為避免不同測量者測量間的誤差,首次測量部位畫線,規避測量誤差。腫脹值<0.5 cm為無腫脹,0.5~1.4 cm為輕度腫脹,1.5~3.0 cm為中度腫脹,≥3.0 cm為重度腫脹;中重度腫脹記為腫脹(+)。②術側肢體的舒適度評分:評估術后6 h術側肢體的舒適度(BCS)評分,0分為持續疼痛;1分為安靜時無痛,深呼吸或咳嗽時疼痛嚴重;2分為靜態平臥時無痛、深呼吸或咳嗽時輕微疼痛;3分深呼吸也無痛;4分咳嗽也無痛,得分為0或1分標記為舒適度(+)。③術側穿刺點滲血觀察:于患者術后返回病房及術后6 h記錄穿刺點的滲血情況。若穿刺點出血最大直徑>0.5 cm且有活動性增大趨勢,則記錄為滲血(+)。
1.6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
兩組患者6 h術側肢體腫脹、舒適度、滲血陽性率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患者術側肢體腫脹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滲血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患者術側肢體腫脹、舒適度、滲血陽性率比較[例(%)]

組別例數腫脹舒適度滲血干預組4911(22.45)40(81.63)8(16.33)對照組4926(53.06)26(53.06)11(22.45)χ2值7.1939.0950.588P值0.0070.0030.433
橈動脈作為拇指與示指橈側的主要血供來源,可以保證掌指部正常的血氧供給。但經橈動脈行PCI術后,會采用止血器加壓止血并且腕部制動的方式對穿刺處進行止血,會影響患者的舒適度、加重患者疼痛感,并且會導致術側肢體不同程度的腫脹。臨床上常用的避免腫脹的方法多為將肢體放于腹部或使用衣物折疊墊高,但由于位置不固定,位置不舒適,或夜間睡眠過程中,將肢體壓于身下,導致腫脹、滲血、疼痛的出現。
有研究指出,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或疾病提醒策略,可以提高患者在臨床疾病管理的依從性[6]。使用介入上肢墊,不僅給患者提供了一個材質柔軟吸濕性能良好的肢體抬高護理用具,同時,30°低坡度坡面凹槽,使手掌背屈165°結構也給患者提供了一個設計符合人體力學原理,安全且簡單易行的人性化治療介質。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在應用上肢體位墊后,舒適度程度優于對照組,腫脹程度低于對照組,且手部運動并沒有增加穿刺處出血的發生率。可見,上肢體位墊的應用,對于經橈動脈行PCI術后患者術后的護理安全管理,增加患者舒適度,提高護理滿意度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