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一中 滕國欣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高中生物教學應著重提高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高中生物知識結論豐富,不好記憶,傳統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被動地灌輸知識,使學生成為背知識和做題的機器,不利于理性思維的形成和擴展,忽視了學生動手實驗探究的過程,難以形成生命觀念和社會責任意識。
學生展示課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學案為抓手自主預習,走上講臺授課展示。其創新之處不止在于形式新穎,而是將傳統的生物課堂由枯燥變生動,由傳授變指導,由灌輸變滲透,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滿足學生終身學習,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教師要剖析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制作學案作為學生備課的抓手,提前一周發放給學生,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預習。學案要把本節課的三維目標,重難點和近年高考出題頻率放在首位,幫助學生明確展示的重點,把握教學方向。然后將重要概念做成填空供學生自學,而學案的主體是將整個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用探究題和經典例題串聯起來。
教師要在課前批改學案,發現的共性問題和閃光點可在課上討論,學生們都掌握的內容就不必在課上重復了,節約的時間可以集中突破重難點。通過學案形成了清晰的教學脈絡,限定學生展示的內容,讓教與學都有的放矢。

挑選展示的學生要遵循自薦的原則,滿足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的需求和愿望。再根據平時觀察的結果按照學生能力分配不同層次的展示內容,使學生認真準備就能達到預設效果,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即使展示中出現瑕疵,聽課學生和教師應給予支持,給展示者足夠的安全感。
對于參與熱情不高的學生要實行多元鼓勵機制。將學生展示作為班級評優加分項;將學生展示的照片發到班級群獲得家長的支持;分析參與度低的具體原因,對自信不足者,教師應多關心多提問多鼓勵其上臺,對認為展示很簡單不值一試的學生,要找契機談話疏導,幫助其意識到上臺展示不僅能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更是培養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好機會。
流暢地展示可以增加學生的信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應對展示學生的教態是否得體、語言是否準確流暢、板書和PPT的設計是否合理美觀等方面給學生指導,并提供練習的機會。這種指導能提升學生的氣質和表達能力,對今后的個人發展、職場發展、人際交往等方面大有裨益。
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網絡或書籍等途徑搜集豐富的支撐材料,在課堂展示中多例舉貼近生活的實例,比如咸菜的制作原理,既能提升學生興趣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融入生物科研前沿知識,比如青蒿素獲諾貝爾獎,不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更是高考的出題熱點。
展示的學生不僅應該關注自己的講課,還要設計課堂提問,有效地提問不僅能檢測聽課情況,也能驗證展示者是否真正透徹地理解自己的講課內容,在互動中教學相長。
每次展示結束教師應及時給予評價,以鼓勵為主,語言凝煉有針對性。學生非常重視展示的機會,“很好”“說的不錯”“講的不對”這些含糊的評價是遠遠不夠的,要明確的有針對性地說出究竟是哪個方面好,哪些方面需要加強,錯在哪里,如何改進。
教師將學案中出現的錯誤或精彩回答在課上進行展示。對于學生展示中出現的遺漏或沒講透的知識,教師要及時發現并補充。對于課堂觀察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和典型問題要趁熱打鐵及時解決,而個別學生的問題應課后有針對地解決。
學生展示課是開放的課堂,會有許多無法預設的東西生成,教師要及時捕捉生成性的教學資源,比如做完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后學生們冒出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K N O3中哪種離子被主動吸收,復原時間受哪些因素影響……此時可以讓學生們分小組設計實驗探究并派代表展示各組的實驗及結果,既促進學生對實驗原理操作步驟更透徹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教師不僅要觀察臺上學生的展示情況更要關注聽課學生的參與狀態,準確的收集信息,透過觀察的現象分析學生真正的參與度。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實踐中要歡迎同事和領導多聽課給予客觀評價。每節課后教師要進行總結反思,總結記錄課堂的閃光點,發現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指導后續實踐。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發現不足,總結收獲,不斷進步。
總之,學生展示課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促進教師提升科研能力,更新教育觀念,有利于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率課堂,是一次對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