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江南實驗學校 浙江杭州 310052)
愛因思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情感是創造的靈魂,興趣是創造的先導,想象是創造的核心。在美術教學中,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探究精神,才能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形成個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它,認識它;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并趨向某種事物特有的意向,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從圖一、圖二學生作品對比中可以看出,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必須創設想象情境,讓學生快速獲得想象的空間。以下幾種情境創設,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圖一:一(7)班學生作品 ,未展開想象)

圖二:一(8)班學生作品,故事情境創設后的作品
由于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系,我們應該多了解兒童,尊重兒童的思維表現特點:(1).用色、用線大膽、果斷、單純。(2).不受對象約束,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帶有很多印象成份。(3).隨意性大、對比強烈,夸張,無拘無束。在無意中創造神秘的幻想情境,挖掘這審美的奧妙,有效地利用這樣珍貴的幻想來啟發孩子的想象力。
音樂是聽覺藝術、美術是視覺藝術,兩者都是不可觸摸的、是抽象的藝術,音樂能調動人的情緒反映,通過旋律等形式要素,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教學中,有選擇地播放一些美妙的音樂,使學生的繪畫創作增強藝術效果,這樣不但會培養學生的繪畫情緒,更會幫助學生積極活躍的思考問題,使其能順理成章地表現畫面。
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主張“讓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見之、觸之、嘗之、嗅之、聽之,設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獲取直接的體驗,讓大自然喚起孩子想象的源泉”。所以,美術教學場所并不限定在教室里,教師應常常帶孩子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尋找美術學習的快樂,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提高,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想象力。
在某個創設情境下,有挑戰性繪畫教學在“插秧種地”式的教學環境下是難以完成的,而小班環境確實讓美術教師和可愛的學生嘗到了甜頭,其優勢有以下幾點:1.每位學生的想象空間無限擴大,不再受時間和環境的約束。2.師生、生生之間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機會。3.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得到尊重和展示。有限的繪畫知識擋住了孩子的天性。時間久了就又會形成思維懶惰,所以,要充分利用小班環境給學生賦予難度,適當的挑戰性繪畫,會促進繪畫興趣的高漲,引導學生逐步創新。
新課標指出美術課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啟發和指導下,學生參與體驗美術的過程,根本出發點是以學生為本,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而且強調把自主學習、想象、探索的空間還給學生,鼓勵合作學習,避免形式化。是的,小組合作已成為我的小班環境教學中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為何小組合作如此受歡迎?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愛說愛動的特點,一旦有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便手舞足蹈,興奮地說起來,教室里一片沸騰。但有組織的進行交流,不但能保護學生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更多創新的“閃光點”。小組合作形式不但有利于學生之間學習、認知方面的交流和溝通,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等并能在良好的氛圍中培養對美術的興趣。
學生在課堂中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彼此質疑,對學生的學習十分有利。小組合作式教學能讓學生間交流、欣賞,再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解決問題、學習新知的欲望。新課程要求在教學活動中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美術活動中的創新必須要依靠動手實踐操作才能進行體現,否則一切創新的思維、想法只是空談。而小組合作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更能促進學生基本技能的形成,在此基礎上,再表現個性,進行創新,讓每位學生得到更大的發展。
美術教學的評價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讓學生相互評價,用學生的眼光欣賞學生的作品,是老師不可替代的,并且學生與學生之間更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更容易溝通情感,更能讀懂其美術作品的內涵。不但如此,還能對其行為過程、想法進行評價。同學們的肯定和夸獎對每位學生的前進、獲得自信,培養對美術的興趣都是必不可少的。
綜上所述,美術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而創造型學生的培養必須先有創造型的老師,多學習多思考,不斷地創新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學生都能成為綻放的多姿多彩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