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臣,毛 巖
(1.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海城 130031;2.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培養造就高素質的人才,是國家和社會對高校的基本要求。隨著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國家對高校大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已經成為國家和社會的共同要求。一些高校在日常教學還沒有從以往的傳統教育思維中跳出來,重視文化學習,忽視體育的情況時常存在。體育課程在教學中循規蹈矩、應付了事的情況的存在,導致大學生忽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注重學習、沉迷于網絡等導致身體素質每況日下,一旦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急火攻心時,疾病也隨之而來。一些大學生不能夠面對時,產生心理問題,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重視體育教學需要高校認真思考,從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中跳出來,結合時代和大學生實際,從教學模式、內容、活動開展等諸多方面出發,開拓創新,讓體育課程成為學生喜歡上,所教內容平時鍛煉中用的上,讓體育課程成為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強有力的助力。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成為教育中非常重視的事情,國家愈發重視體育教學,中小學體育素質綜合評價已經成為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大學,大學生步入高校校門后,家長和大學生都松了一口氣,大多數大學生在學習上較以往努力的程度大大降低,體育鍛煉幾乎為零,體育教學幾乎成為可有可無的課程。教學中傳統的思維觀念扎根于高校教育者心中,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按部就班、循規蹈矩、應付了事的情況很多。在教學中重視專業課學習,忽視體育教學的情況比比皆是。大環境的影響,導致體育教學創新點很少,提不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老師教學的熱情。這種情況的存在,導致體育課程成為一些高校教學中的“雞肋 ”課程,沒有在大學生成長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同時,就業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不是用人單位考核的內容,使得體育教學這個傳統課程多年來不受重視,在教學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沒有長足的發展。
高校中,專業課程方面,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從國家到社會、高校、教師、學生都不斷探究深層次發展模式,找出推陳出新的切入點,期望在教學和學習上有所建樹,走在專業領域的前列。而體育由于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和測評手段,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隨意性較高,加之重視度不夠,高校和教師思想上很容易產生惰性,在日常體育教學中按部就班地完成就學任務,教學產生的直接和間接結果無人去問津,教學模式延續以往,沒有創新,提不起大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體育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一些大學生被動參加體育課程,加之教師上課的積極主動性不強,使得體育教學很多時候流于形式,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高校中體育課程考核基本上是體能測試和期末考試加上平時學生上課出勤率,平常體育課上的好不好基本影響不到,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忽視體育課,對上體育課不感興趣,即使上體育課也是為平常上課的基礎分不過多丟失,能夠有個好的平時體育成績分。而體育課考試中“三步籃”、排球等考試許多高校往往要求學生能將球投入籃筐或將排球能夠發出即可,要求寬泛,很容易做到,考核未對動作標準嚴格要求,學生們很容易得分。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體育教學中體育課程的開設,許多大學生認為是可有可無的,上不上體育課,只是影響平時成績,在體育課上學不到太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從而被忽視,體育課成為大學生教育中的“雞肋”。
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家長對大學生的要求極度弱化。大多數孩子去求學離家在外時,家長關心的切入點往往是吃的、穿的好不好,對孩子身體素質方面沒有過多的要求,是否進行體育鍛煉已不再關注。許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中依賴父母的成分較多,離開家后和家長溝通中很重視父母的叮囑,吃得好、穿得好往往成為家長囑咐的重點,幾乎沒有家長提及體育鍛煉,有些學生因為不上體育課受到懲罰時,家長會用體育無用論開導學生,助長了大學生輕視體育課的思想,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導致大學生一旦在求學或走上社會中面對超負荷的腦力和體力勞動時,體力上首先就吃不消了,著急上火誘發感冒發燒,影響學習和工作。
通過體育教學為國家培養身體素質高、專業水平精、政治思想過硬的大學生,需要轉變體育教學理念,敢于創新、勇于創新,將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體育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上,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從以往慣性思維中跳出來。國家和社會需要重視體育教學,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對體育教學對大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意義作權威的解釋,研究出一套適合中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方案,指導高校科學、有序地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選擇部分高校進行體育教學試點,財政部門對試點高校給與適當的資金支持,提高試點高校的積極性,試點中取得的經驗通過組織座談、研討找出應用大學生的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教學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時,強調體育教學中理論教學的重要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開展體育教學,教師和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體育教學是大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學習使大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是今后大學生活乃至走上社會后不能忽視的重要部分。
新時代,需要解放思想,摒棄以往體育教學模式的束縛,結合當代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創新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教學中多引進大學生感興趣、有競爭意識、體現團隊合作意識的體育項目,在教學中增強大學生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參與意識。同時,有條件的高校在體育教學中多引入對抗性比較強的、團體協作體現團隊意識的體育項目,在教學中融入競技比賽,讓年輕的心動起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變大學生被動參與體育教學,成為主動參與體育教學中來。通過體育教學不僅僅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也能提高大學生積極向上和團隊合作的精神,擁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通過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大學生對上體育課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體育課成為大學生活中喜歡上的課程之一,在歡聲笑語中完成體育教學,也為今后大學生走上社會后平時強身健體找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為國家和社會提供身體素質過硬、經得起風吹雨打考驗的人才。
改革高校以往體能測試和期末考試加上平時學生上課出勤率作為大學生體育成績的方法。體育考核達標成績和平常課堂出勤率作為一名大學生體育成績的組成部分,體育達標中可以多設置一些體育項目,如乒乓球、瑜伽等,大學生可以從中選定自己擅長和喜歡的項目進行考試,在計算平時成績時將大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競技性體育活動和團隊性體育活動計入其中,增強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同時,將大學生參與學校、省市、國家的體育比賽的成績作為加分項,乘以確定的系數加入其中, 作為體育成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體育教學為媒介,讓體育運動成為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日常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在體育競賽中表現突出、團隊協作意識強的大學生通過校園媒體多宣傳,通過挖掘和引導,將身體素質好、學習優異的大學生展示給大家,讓大學生看到陽光向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通過榜樣的作用,讓大學生在心中對體育教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真正發揮出體育教學在大學生教育中的作用。
國家和社會通過體育部門倡導全民健身,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國家和社會共同努力,從政策制定、方案實施、媒體宣傳等各個方面引導學生、家長注重體育鍛煉,家長重視了,在全民參與體育鍛煉中,家長的思想導向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主動引導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對體育課大學生不再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并在課堂上開拓自己的思維,在競技和團隊合作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并結合體育教學實際,提出適合大學生身心發展要求的好的意見和建議。高校都有自己的體育場、館,可以利用高校場、館優勢,提倡在雙休日等休息時間開放運動場、館,讓周圍的百姓鍛煉有場地,邀請附近喜好體育活動的體育愛好者進行專業指導,利用提供大場地進行團體體育鍛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讓體育鍛煉成為新時代發展中的有力助力。對于高校對外開放體育場、館,國家從財政資金上給予一定大扶持,調動高校開放體育場、館的積極性。
體育教學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進行創新改革已經迫在眉睫,高校結合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形成一套適合大學生的體育教學模式是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需要高校在大學生教育中用于創新、敢于創新,走出一個具有新時代特色的體育教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