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晉,王 燕,趙偉科
(山西大同大學,山西 大同 037009)
在體操教學中,所謂“創編”就是指對原有體操動作的藝術化創作過程,而非簡單的動作排列過程。所謂“創編能力”則是指在運用已有的知識、動作和技術加以思維、想象、分析、研究、概括等多種思維方法而在創編體操動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創造性的能力。根據筆者針對2015—2017屆大量的體操專業畢業生的畢業去向及工作狀況所做的調查發現,80%的畢業生簽約單位為各級教育崗位,用人單位對體操專業學生的主要考核點就是創編能力,而創編技能往往是體操學生普遍的主要弱項。高校體操教學如何進行調整,如何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是目前我們需要進行深度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創建創編技能考核機制的角度入手,進行相關人才培養實效的教學探究,從結果來看,這項探究無論是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是對提高高校體操的教學效果都是有益的。
1.1 辦學思路仍然沿襲舊有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考核機制難以獲得實質性突破
體操課程作為體育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僅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更會對學生體育教學技能的培養產生直接影響。限于大學生的年齡和身體發育特點,高校體操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再是選拔專業競技體操人才,而是面向社會培養大眾體操教學人才。我國體操教學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在課程上也積極做了調整,取得可喜成績,現今大多數高校體操教學課程豐富了教學內容:不僅有單杠、雙杠、基本體操、跳躍和技巧等內容,還將團體操和健美操等升級為獨立課程,體操教學整體上呈現多樣化、小型化和實用化的特點,并關注了學生的身體鍛煉、接受能力、動作實用性和課程趣味性。但在實際考察中卻發現,我國高校的體操教學在實操層面上仍然是落后的,特別是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考核機制難以獲得實質性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3點:(1)在教學內容設置上,學生素質培養目標不清晰,教學設計不合理問題突出。雖然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了多年,但許多高校體操在設計教學目標上普遍存在對學生相關素質培養目標認識度偏低的問題,致使實際的體操理論教學方面的設計不合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割裂的現象嚴重,學生“學以致用”難以實現,很難完成二次創編,素質培養難以落到實處。(2)教師教學改革動力不足,對學情關注不足,教學方式總體上仍然落后。體操教師由于沒有實質性的“退出機制”,因此普遍改革動力不足,在教學上存在非常嚴重的懶惰思想,特別是在實際的體操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仍然將技術動作的教授作為重點,忽略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更是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導致課堂氛圍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致使體操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3)教學評價體系缺乏創新性。現有的體操教學評價標準仍然定位在考察大學生對具體要求的技術動作的完成質量上,對學生創編能力的考核設計較少,難以體現大學生個人素質。
1.2 學生創編能力培養意識缺乏,學生整體創編能力不足
體操是一個高技術、重技能的體育專業,對學生的系統性學習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學生進行連貫性的系統性學習,但由于我國的中小學教學體系中并沒有充分開展體操教學,這也影響了高校體操學生的體操技能基礎,普遍體育素質較差。而高校體操教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體育教育學科,在學時上一再受到壓縮,學生接受系統性學習已經顯得很吃力,難以有余力對自己的創編能力加以認識,并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創編能力作為一種后天學習能力,需要在經過系統性的動作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主想象力、再創作能力等,特別要求具有深厚的音樂感知力,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對動作、隊形具有創新辦法,創編手段的靈活運用、肢體與語言的表達能力、豐富的創編素材或資源的累積等,而這些綜合素養卻是大學體操專業學生普遍缺乏的,而且由于缺乏大眾藝術體操競賽平臺的鍛煉,仍然依靠教師的被動培養,但教師往往由于教學任務的安排重技能、輕創編能力培養,因此約有65%的學生缺乏體操基本技能和獨立完成創編的經驗。
2.1 倒逼學校進行具有實用性的教學改革,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人才培養是高校教育的最終落實點,良好、合理的考核機制不僅能夠形成一種強大的約束力,促進自上而下自覺地建立有效的教學體系,倒逼教學手段的提升和促進教學效果的優化,更能使學校的人才培養素質得到質的提升,因此在當今高校體操教學中要想使人才培養的目的最終落到實處,就必須立足于當前我國高校體操教學的困局,積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和舊有的教學考核機制帶來的各種弊端,創編技能考核機制的建設對當今高校體操人才培養的首要影響就是成功地倒逼學校真正以用人單位需求為目標去培養對口學生,提高學生的創編能力,為學生的競爭力做文章。在這樣的考核機制下不論教師還是學校都要主動進行具有實用性的教學改革具體舉措,特別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根據學情的變化來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2 徹底激發學生個體的創編積極性,多途徑尋求實操鍛煉機會,提高學習主動性
創編技能考核機制的創建最終的受惠者是學生個體,這種考核機制已經由過去機械式的技術性動作完成變為對深厚的音樂感知力,豐富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對動作、隊形的靈活運用力,特別是肢體與語言的表達能力、豐富的創編素材或資源的累積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大考察,這對死學硬記的學生已經非常不利,而對具有創新精神、充滿探索精神和創造力的學生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激勵,容易在大學生群體中形成積極向上、奮發圖強、合作共贏的良好氛圍,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而大眾藝術體操各級競賽平臺是一個很好的鍛煉途徑,這些學生自然能夠激發個體的創編積極性,多途徑尋求實操鍛煉機會,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
3.1 建設各級體操競賽平臺,為學生的高水平體操創編能力提供多層次的鍛煉機會
高校體操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在掌握過硬的基本動作基礎上,對音樂和動作有良好的理解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能夠單獨進行創編的能力。而“創編本身”就是一個藝術性的創作過程,具有其獨特的模式和特點。基于這樣的培養目標而提出的創編技能考核機制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體操技能的熟練運用能力,由于學生個體限于自身的認識水平和實際創造能力,我們不能將如此巨大的任務完全推給學生自身,給他們制造空前的壓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學校各級相關部門及體育教師應積極建設各級體操競賽平臺,為學生參加不同的比賽提供從技能、比賽資金到應賽心理等多方位的支持,為學生的高水平體操創編能力提供多層次的鍛煉機會,特別是由于學生自身水平發展和基礎的不同,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水平制造不同級別的比賽機會,可以從校內、院系、校際、市級、省級、國家級等多級別、多層次的比賽平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盡可能多地獲得均等的競賽鍛煉機會,只有具有足夠的實踐機會才能讓學生充分提高自信和促進自主創編能力的提升。
3.2 學生要重視和參與創編實踐活動,培養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學生群體創編水平有限,但學生也需要自己重視和參與各種實踐性的活動,要增加和教師及學長的合作、模仿機會,充分鍛煉自己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特別是參加一個適合自己能力的級別的競賽,多向教師請教創編的技巧和要求,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提示、點撥等手段的同時,學生自己也要積極思考、努力探究,提出不同見解和改進意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新技能、新動作。
3.3 體育教師要以教學實踐為根本,及時提供幫助,增加實踐機會,培養學生創編能力
強調體操專業學生創編能力的培養并不是要丟掉系統的理論與技術動作的教授,不可出現矯枉過正的問題,體操創編活動是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由于它與音樂相結合因而要求具有想象力,而創造性想象需要素材,沒有豐富的動作表象和體操理論的儲備也無從創新。因此要求教師熟悉各類動作之間的關聯,正確利用動作技術的遷移規律科學地安排教材,同時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拓展創編思路。
創建創編考核機制對我國高校體操教學來說是“一箭三雕”,不僅能夠倒逼學校進行具有實用性的教學改革,輔導學生各級體操競賽平臺,為學生的高水平體操創編能力提供多層次的鍛煉機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還會倒逼體育教師要以教學實踐為根本,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徹底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為學生增加實踐機會,培養學生創編能力,更能夠徹底激發學生個體的創編積極性,多途徑尋求實操鍛煉機會,提高學習主動性。學生要重視和參與創編實踐活動,培養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創編能力考核機制的建設就是為學生更好地強化藝術體操創編能力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