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
(江蘇省黃埭中學,江蘇 蘇州 215143)
不同國家和地區將核心素養融入學校課程體系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核心素養融入學校各學段的學科課程中;另一種是基于真實生活情境中的跨學科主題,與學科課程內容一起共同支撐核心素養的形成。根據我國學校教育的課程實際,我國應屬于第一種類型, 即學科課程與教學是落實教育目標的主要載體,核心素養需要融入學校各學段的學科課程中。其中,2017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里就規定了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及體育品德。但是新課標頒發的時間不長一線教師對理念的踐行才剛起步,教學中體現其精神出現了滯后現象。
筆者在知網上輸入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體育”,條件為全部文獻,體育學科文章為27篇,其他為781篇。條件為核心期刊,體育學科文章為7篇,其他為209篇。此外,通過問卷調查及通過網絡平臺對一些教師進行調查訪談中發現,很多教師知道核心素養名詞及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幾個方面,但對于其內涵等研究不深尤其是在實踐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可見,一方面是課標推行需要時間,理論落實需要教師的學習與實踐;另一方面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遠遠落在了其他學科的后面,而體育學科是所有學科中學時最多的科目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最大,這就需要更多的一線教育工作者進行不斷的研究。以往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通過一些教材為載體對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品質,如學生在中長跑練習過程中有些教師會利用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的堅韌品性。但現實中教師也會發現在枯燥的項目練習中學生的精神面貌頹靡,學生一旦產生這些情緒教師卻沒有很好的辦法進行引導。新課標里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體育品德的定位就很好地為一線教師指明了方向。可以說,通過體育學科對立德樹人的價值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這也需要教師盡快地研修與實踐中運用。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的教育方針可以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轉化為教育教學可運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進而貫徹到各個學段,體現到各個學科,最終落實到學生身上,明確學生應該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即家國情懷、社會關懷、人格修養、文化修養等16字人的素養的要求。以上是國家意志力的體現無需辨析,只有不斷地學習精神及在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的完善。體育新課標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有了很嚴謹的規定。也有一些學者對其進行了闡述,其中學者于素梅認為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包含著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健康促進3 大維度的完整體系,是學生通過體育學科的學習和課內外的有效銜接性練習,逐步掌握并形成的有利于學生終身健康發展所需和必備的體育情感與品格、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雖然每門學科有自己的學科素養,但操作中教師必須在處理好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核心素養里的“家國情懷”等16字的人的素養,這樣才能夠用全面的視角去解讀課標,從而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
新課標落地之前學術界的爭論是非常多的,但是不同的理論層面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而且新課標里雖然明確地提出了核心素養的幾個層面,但是并沒有對幾個概念進行詳細的講解,所以有必要對幾個問題進行厘清,只有將來龍去脈搞清楚教師在操作中才會有的放矢。到底什么是“核心”,通過對文獻的梳理不難發現,核心素養中的“核心”2個字的見解是爭鳴的關鍵。21世紀世界將“創新”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如何在教學中體現。一些國家和地區就采用了跨學科的方式,如我國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就非常好地將核心素養中的創新等元素就很好地分解到了相關課程中,最后通過校本課程落實。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的師資力量是我國最好的學校之一,這種模式很難被復制和大面積推廣。但這也不代表核心素養融入到各個學科中的方式就不好。此外,核心素養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從理想的意義上看,聚焦成一個最好,因為“核心”的本意應該就是一個。但是,縱覽國內外已有的各國核心素養清單,核心素養在數量上都不止一個。例如,身體素質對于人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可以視為基礎素養。但因為“太基礎”了,國外的核心素養框架中幾乎都沒有將之列入。可見,將核心聚焦成一個是理想狀態下的。此外,新課標里也提到了核心素養會根據時代發展需要及時調整、更新。總之,我國提出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比較系統、全面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教師一旦認真地研修就會發現其價值所在。在教學中教師一定會出現突然閃出核心素養意味到習慣性的教學行為改變。通過長期在教學中的運用會提升教師教學思想及分析問題的高度,最終將學科核心素養內化于體育課堂。
體育品德培養是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但現實中往往被忽視。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曾經說過:“一個人知識上的缺陷,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道德的缺陷,是無法用知識來彌補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體育品德包括了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將體育品德列為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就是說教學中教師應該圍繞培養學生體育品格進行教學設計及教學方式轉變。例如,教學中學生在引體向上練習過程中一旦出現力竭時,各種姿態時就會出現學生間的相互逗笑,更有甚者在他人發力過程中直接用肢體去干擾。這一不起眼的細節直接的結果出現受傷情況。這個時候不能用簡單的言語批評“搗亂者”,而是要通過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引導學生。筆者在教學中會在一個學生練習過程中要求其他學生喊“加油”,學生做完之后其他學生必須鼓掌。這種方式的改變,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能做2個做3個,久而久之學生的團隊合作、文明禮貌就會養成。核心素養的落實最后需要的是教師敢于實踐,這也對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發現問題,根據不同班級學生反映出來的情況進行對比就能夠輕松地發現一些問題,這樣就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核心素養最終才會內化于課堂。可以說,該案例是落實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重培養學生體育品德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家國情懷是國家提倡的人的素養,是歷史等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之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中并沒有提及,但是不能因為體育學科中沒有提到就被忽視。一線教育工作者要從家國情懷,少年強則中國強等角度出發,結合自己對課堂的觀察視角的改變,當然這些需要教師跳出體育看體育,也需要體育教師將教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例如,筆者在本學期高二學生體質測試中發現2個男生立定跳遠只跳了1.8m,而且態度不端正。所有人都測試結束后,筆者找這2個男生進行了交流,學生很緊張。教師:“我不是批評你們,我們一起進行交流怎么樣提高自己的素質能力,雖然跳得近沒什么關系,你們是一個正常的人,但是你們的數據反映出很多問題。”2個學生一個稍微胖,一個體形很標準。他們點了點頭。教師:“人是有遺傳的,現在你們提高自身素質,以后就會有好的基因遺傳,這樣每個人都這么做我們國民身體素質就會越來越好,這也是我們國家關于體質測試的初衷。”最后筆者給學生制訂了適合他們的詳細的運動處方。反之,教師不提高思想高度則很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可見,要做一個合格的體育教師并不能只從本學科出發,而是要站在國家的高度,這樣就不會孤立地去看待問題,而是更加全面地理解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
全國許多地區都提高了體育中考的標準,加上大課間、課外活動等,學生在體能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進入高一后學生表現出的技戰術能力卻普遍差,用“零基礎”形容毫不為過。另一方面,學生運動能力中的技戰術提升對學校場地、器材尤其是體育教師的專項水平要求較高。這時就需要教師不能夠墨守成規而是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例如,五人制足球比賽。面對零基礎的學生,教學中不以單個技術為主,而是利用活動場景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過程中滲透技戰術的學習。教學中首先將小場地的規則在實戰中進行講解與演練。但小場地對技術要求非常高,學生跑位等也非常難。這時就需要教師參與其中,將自己隊伍中的學生根據條件進行分配。這時學生基本能夠知道站在哪里了,但是比賽一開始學生就會瞎跑,這時就需要教師具有閱讀比賽的能力,并結合場景教學模式,及時喊停還原剛才的運動場面,指導不同位置的學生應該如何跑位,這類似于戰術復盤。可是比賽中學生陣形還是很亂怎么辦,完全可以要求學生人盯人。通過過程引導、教學方法及模式運用,技術差的學生也能夠迅速參與到比賽中,從而慢慢就有了興趣。一旦形成興趣學生就會模仿,通過各種信息手段自己學習,這時教師再加以點撥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生在技戰術能力不好時,教師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完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教學中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否則學生學習的效率就會非常低。教師一定要通過活動場景等對學生進行指導。比如,學生受傷后教師經過處理后下一節課就可以通過這個案例對所有學生進行教育,這樣學生就會有深刻的印象,從而發生情況后會進行自己處理。另外,學科素養的對象是學生,教師一定要根據班級情況、學生狀況靈活地采用相應的方法,而不能夠一個方式在所教班級用到底。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抓好細節與技巧沉淀,通過教師對核心素養的學習與實踐操作最終會對新課標進行反哺,這些最終將形成合力從而真正推進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