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林
(大理州民族中學,云南 大理 671000)
在素質教育和健康中國政策的雙重影響下,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成為中學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這種背景下作為衡量中學體育課優劣程度重要指標的中學體育課的量與強度的控制安排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研究。雖然素質教育和健康中國的實行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效果,中學體育教學的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從中學體育整體的發展狀況看,仍存在不少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對中學體育課程的優劣的各項指標中,體育課量和強度的安排是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同時體育課量與強度也是對學生整體體質水平進行評價的重要條件,是影響中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影響因素。只要對中學體育課的量和強度進行合理的安排才能夠充分利用中學體育課的課堂時間,掌握中學生所能承受的體育運動強度,根據實際狀況對體育課的量和強度進行合理控制,提高中學體育課的課堂教學效果。
中學體育課的量指的是學生的運動或者訓練的負荷量。負荷量是指在一節中學體育課中教師對各項教學或訓練合理安排的時間與總的體育課的時間的比值。其中,各項教學或者訓練的內容一般包含教師教學、學生練習、短暫體息、組織措施、相互觀察與幫助等5項。這5項內容中的任何一項教學或者訓練的時間安排與總上課時間的比值,均可以稱之為中學體育課的負荷量,即中學體育課量。
對中學體育課的量進行控制是解決中學體育課堂中常見的練習時間不夠、教師講解過程過于冗長、隊伍組織多余等問題的重要手段。對體育課負荷量的控制,在衡量中學體育課質量中非常重要,如果負荷量不夠,學生鍛煉起不到效果;負荷量過多,則學生身體無法承受,造成學生身體疲憊,鍛煉效果同樣不佳。因此對中學體育課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中學體育課的強度指的是在體育課程中安排的負荷強度,其中負荷強度可以分為心理和生理2方面,是指學生在體育課進行時身體和心理所承受的負擔,即機體所產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反應的強弱程度。對中學體育課的負荷強度進行合理安排,對學生快速掌握運動技能,達到增強體質、鍛煉個人意志品質的目標意義重大。只有對中學體育課的負荷強度進行合理安排才能防止教學事故發生,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提高教學效果。
當前對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的控制的主要方法有理論控制法、觀察控制法、經驗控制法、監測控制法及調節控制法5種,每一種方式都可以對中學體育課的量與強度進行合理的控制,但是這些方法并不是單獨產生作用的,而是通過結合使用才能將其對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的合理控制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任何1種或者2種控制方法對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進行控制并不是一個短暫的結,而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通過反復作用,最終達到對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安排合理化。
理論是引導課堂教學實踐的基礎,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的理論控制法是指其安排必須要依據權威的運動量與強度的相關理論原則進行控制。在這一方法的指導下,中學體育課程安排需要考慮的主要方面有課堂教學目標、教材性質、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根據學生在身體練習過程中疲勞與恢復過程的相互關系以及超量恢復原理等理論,合理安排運動強度的方法。中學體育課量和強度的安排必須要依據理論為支撐,不急于理論的任何對中學體育課量和強度的調整都是沒有支撐的,無法被認可。此外,理論控制法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與實踐相結合,這是理論發揮其重要價值、對實踐進行指導的重要方面。
在觀察控制法的引導之下,教師需要對學生在教師體育課量和強度的安排下進行活動時的表現進行細致的觀察和記錄。根據毛振明教授對中學體育課合理的量和強度進行,學生的正常反應應該是“微喘、微汗”,這就是利用觀察控制法對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安排的合理性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教師在利用觀察控制法對中學體育課的量和強度進行合理安排時需要注意以下4個方面:(1)教師對預想安排與實際結果是否一致;(2)根據學生對量與強度的實際反應狀況進行調節,增強和理性;(3)在進行安排是需要是結合季節和天氣因素進行調整,評判標準進行相應的改變;(4)在進行評判時還需要適當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因素變化。
調節控制法是5種方法中能夠與其他4種控制法結合使用的對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進行合理安排的控制方法。調節控制法也是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安排合理化的最常用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利用調節控制法對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進行控制的首要步驟是觀察,這是調節控制法發生作用的基本前提,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對體育課的量與強度安排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在判斷的基礎上運用理論法的知識和經驗法的資源進行合理調節運動強度。中學生參與體育課鍛煉時會受到學生自身情緒的影響,尤其是在正面情緒影響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非常高,但這種影響無形之中就增加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興奮而導致的動作過量等問題。因此,為了避免這種不良狀況的出現,就需要教師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之上關注學生的生理反應,針對個別學生的運動強度和量進行適時調節。
經驗控制法是與理論控制法相對應的,更注重實踐的對中學體育課量和強度進行控制的方法。經驗控制法主要是指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在對中學體育課量和強度進行安排的時候,會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合理安排。體育教師的經驗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體育課程資源,這種資源是在教師對不同年齡、性別、體制條件以及教材、課時等諸多方面不同條件下通過教學時間逐漸積累出來的對合理安排中學體育課量和強度的深層認知體系,這種認知體系是建立在教學實踐上的,除卻特殊情況這種經驗控制法的合理性較強,這也是體育教師的教學經驗對進行教學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
在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安排的經驗控制法的使用上能夠明顯看出青年教師與執教年限較長的教師之間存在的差距。青年教師由于缺乏等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使用經驗控制法對中學體育課的量與強度進行安排還處于嘗試階段,由于沒有整體的把控,因此在安排量與強度時沒有章法非常隨意的進行安排,有時甚至會忽視所用教材的特點與作用,使教材失去了其原有的價值與作用。因此,缺少經驗的青少年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積累相關合理安排體育課量與強度的經驗;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請教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或者旁聽優秀教師課等進行相關經驗積累;與此同時青年教師還需要不斷進行反思,通過長期堅持達到通過經驗控制法對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進行合理安排的教學水平。
監測控制法是通過對學生的心率(靶心率)變化來判斷體育課量與強度安排是否合理的方法,在實際教學安排中監測控制法常與調節控制法結合使用。監測控制法的監控依據是人體心率變化的常規規律,常規狀況下,人體的心率變化的最大承受為220-自身年齡,若是在中學體育課的安排中使學生的運動最大心率超過最大值就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損傷,尤其是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更加需要對其運動量與強度進行合理安排,保障中學生健康成長。監測控制法的優勢在于對體育課量與強度的把控非常精確。一般情況下會對中等體能水平的學生進行靶心率監測(靶心率=最大心率×強度百分比),其中在正常的中學體育課教學中,學生的運動練習時的運動強度百分比可控制在65%~80%之間,在對運動強度進行合理控制的狀況下,若學生的靶心率在正常范圍內波動那就表示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安排是合理的;若心率過快則表示中學體育課量和強度的安排超過了合理的范圍,會對學生造成身體和心理壓力,導致身體狀態不佳;若心率過慢則表示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安排不夠用。通過對學生的心率進行監測,對中學體育課的量和強度進行及時調整。
對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進行合理控制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合理安排體育課的量與強度對改善中學體育課的教學效果,提高中學生體質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對中學體育課量與強度進行合理控制的主要方法有理論控制法、觀察控制法、經驗控制法和監測控制法等5種,教師在體育課教學中應當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對體育課量與強度進行合理控制,并致力于探尋更加有效的方式對體育課的量與強度進行控制,這是體育教師重要任務、是推動中學體育課程不斷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