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意,牛健壯,于雪梅,邵妮娜,高妮娜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部,陜西 西安 710126)
現代足球運動已經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具備較為完善的戰術體系,戰術打法發展為由平面到立體、由點到面,在空間上構成了多維的技戰術體系,由早期單一進攻路線和手段演變為豐富多樣的戰術方式?,F代足球進攻戰術強調充分利用場地寬度,分散拉開,保持縱深及寬度,形成足夠的進攻空間,多點多線進攻的梯形進攻戰術打法因此形成。此外,充分利用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及技術優勢使得戰術方式更為豐富有效。經過查閱我國近些年關于足球進攻戰術的參考文獻,以下是基于進攻戰術方式的角度進行的總結歸納,即從足球陣形、邊路進攻戰術、中路進攻戰術、跑位接應戰術、快速反擊戰術及定位球戰術等角度進行的歸納總結。
近年來,國內關于足球進攻戰術的研究開展的較為廣泛,涉及到足球進攻戰術的研究成果數量較多,其著眼點也不盡相同,但是大部分是從足球陣形,邊路進攻戰術、中路進攻戰術、防守反擊及定位球戰術方面進行研究,以期能對我國的足球訓練及競賽實踐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幫助。
足球陣形是指比賽中,對球員力量的部署和分配的基本形式,合理的戰術能夠充分發揮球員的個人特點,做到攻守的動態平衡,是在比賽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也是攻防戰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足球陣形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一支球隊的成績,應把握其變化規律,分析與陣形有關的各個因素,預測未來足球新陣形。陣形應充分考慮各個國家運動員的個人身體素質及技術特點而定,視其能力情況而定,且一場比賽中根據局勢目的的不同可以選擇運用另外兩三套陣形。英國人查普曼創造了經典的WM形陣形,W是指防守線,M是指進攻線。W防守線增加后衛和前衛的數量,使防守更為穩固,M進攻線在保持進攻人數優勢的同時也考慮到了防守的因素,這在當時條件下創造了球員分工最合理,最為穩固的陣形體系,后來各個世界強隊爭相效仿,從整體上提高了足球技戰術水平。匈牙利人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創造了攻擊力極強的4前鋒陣形應對WM陣形,使得匈牙利足球當時稱霸世界足壇。馬興明提出,未來陣形的特點是前鋒作用將日益擴大。在對以往現代足球比賽陣形的優勢和缺點進行研究分析后,提出動態平衡理論。此理論的提出,使足球陣形的發展趨勢最終走向攻守平衡,當人們發現某種陣形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攻強于守或守強于攻時,就會做出改變,促進足球陣形向攻守平衡的方向發展,因此足球陣形的發展始終處于一種從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循環之中。陣形的演變過程始終處于平衡與不平衡的交替狀態。陣形演變的過程始終追求攻守平衡,但達到暫時平衡后又要努力打造新的戰術打法來打破這種暫時平衡。郭志剛對現代足球中使用頻率很高的4-2-3-1陣形進行了分析研究,對此陣形在進攻端和防守端的特點進行了優劣勢分析,指出此陣形的進攻任務主要由1名單前鋒、1名前腰及2名邊前衛承擔攻擊任務。此陣形強調2個邊后衛的防守能力,同時要求邊后衛也要有很強的插上助攻能力。
現代足球發展至今,總體趨勢就是加強對中場的控制,目前流行的幾種陣形都在中路安排了較多的隊員,以形成中場的人數優勢,控制中場。曹祥發提出,由于中路對球門的安全極為重要,防守方在中路的力量要大于在邊路布置的防守力量,這樣,也就導致了邊路隊員的防守面積要大于中路防守隊員,防守的難度和壓力自然也就越大。因此邊路進攻作為撕開對方防守的一種有效手段,應有效利用邊路的空間優勢,拉開對方防區,吸引對方防守力量,形成中路防守力量的相對薄弱,邊路傳中或邊路突破帶球射門都是有效的邊路進攻手段。趙建安提出有效的邊路傳中的目標區域總體上有3點:第1個目標區域是近側門柱區域,第2個目標區域是球門中部區域,第3個目標區域是遠側門柱區域。此外,還可以利用本方高大的中鋒向對方禁區發動長傳沖吊及45度傳中,其落點大致在點球點附近,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傳中應考慮的因素包括己方接應隊員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和機會完成射門,防守隊員相對于己方進攻手的位置等。
當今足壇的主要陣形,如4-2-3-1、4-3-3、3-5-3等陣形,均強調進攻時對中場的控制,在中路安排了較多的力量,因為中場是連接前后場的過渡地帶,掌握了中場就可在高速的攻防轉換中保持隊形的緊湊完整,也就掌握了比賽的節奏?,F代全攻全守的足球思想的核心正是控制中場更好地完成前后場的有效銜接。通過資料數據證明,足球比賽中的絕大部分進球都是在中路打進的,因此控制中場是防守的重中之重。彭昆提出,中路陣地戰進攻打法相比邊路進攻具有獨特的特點,進攻形式多為利用短傳配合,步步為營,逐步滲透,利用邊前衛和邊后衛的扯動能力,充分利用場地寬度,多利用中距離地滾球傳遞尋找推進機會。其中,3~4人之間的快速短傳配合及2過1穿插配合都是非常有效的進攻手段。由后場隊員用長傳球直接找己方前場隊員的戰術也很常見,其打法特點是速度快,不需要經過中路的多腳傳遞,直接將球送到威脅區,利用對方后場的空間優勢,形成威脅。周建秋在對第20屆世界杯足球賽的64場比賽錄像進行統計分析后,提出肋部區域是進球效率較高的區域,由于肋部處于中后衛和邊后衛防守區域的重疊區域,易出現防守任務劃分不明確,在高速攻防轉換的比賽中,中后衛和邊后衛缺乏足夠的溝通,容易出現后衛隊員的防守失位。在肋部區域,射門及進球多是通過進攻隊員的盤帶突破而射門得分。在這一區域的短傳配合威脅性也更大。
跑動接應包括了2個概念:一是跑位、二是通過跑位接應己方拿球隊友,起到分散對手防守注意力,扯動對方防線,為拿球隊員創造進攻空間。在局部防守隊員人數占優時,良好的跑位也使得攻防進行長傳調度,大范圍轉移成為可能,是一種重要的進攻手段。邱勝平通過研究發現,足球比賽中的跑動接應次數及成功率直接影響了球隊的傳球準確率及控球率,而這兩者是決定比賽結果的重要指標。他認為,攻方的跑位按照其作用又可分為策應、扯動、牽制和接應等功能。進攻隊員拿球時,一般都會由對方防守隊員貼上跟人防守,因此拿球隊員的進攻空間受到限制,視野不夠開闊,不能及時看到好的進攻機會,這時就需要隊友的積極跑位,扯開進攻角度,積極要球,使進攻在較大的空間內運行,充分利用場地寬度和縱深,提高進攻質量。余吉成提出,跑動接應是隸屬于跑位的個人戰術行動,影響跑位的因素包括隊員對戰術意圖的理解能力,對場上攻防態勢的判斷能力,對教練部署的戰術計劃的執行能力及體能儲備狀況等。
隨著現代足球競技水平的提高,場上攻防轉換的次數越來越頻繁,由攻轉守,由守轉攻的角色轉換能力也越來越重要。在比賽中,防守方普遍會把中場控制權主動讓給攻方,退回自己半場進行防守,但攻方一旦球權丟失,守方轉變為攻方組織起快速的進攻,其特點是快速傳遞,傳球簡潔高效,后場隊員拿球后往往會第一時間傳球給最靠近對方球門的己方隊員,直接威脅對方球門,而這時也是對方防守陣形前壓,來不及回撤防守,后方空虛的時候。袁峰提出,進攻效率及成功率與進球前傳球次數有著密切的聯系,絕大部分的進球來自于4次以下的傳球,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防守反擊進球。因此,可以證明射門前的進攻配合不是傳遞次數越多越好,而是越簡潔越好,同時發現,4次以下傳遞中,進攻發起區域越靠近對方球門,需要的傳遞越好,越能夠突然的完成射門得分。這也是英國足球專家休斯提出的快速直接打法的指導思想,快速直接打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根據場上實際情況快速做出戰術選擇,選擇最簡潔高效的進攻手段直接威脅對方球門。
現代足球主流陣形均強調對中場的控制,且講究全攻全守,所以在比賽中常常出現防守方半場出現11個防守隊員的場面,防守密度增大,尤其是在重要比賽中取得領先后,領先一方更是會將己方所有兵力投入到防守中,實施防守反擊戰術,加之以兇狠的逼搶,使得進攻方鮮有機會找到傳球及射門良機,進攻得分難度變大。因此,要在比賽中取勝,充分利用定位球的特點安排合理高效的定位球戰術就變得極為關鍵。李興山提出,定位球的優勢在于發球時球處于死球狀態,不會受到防守隊員的干擾,有充分的時間來商量和思考定位球的踢法,且球處于靜止狀態,較容易踢出高質量的球,不容易失誤。發定位球時,己方有充分的時間讓后場隊員來到前場參與進攻,造成局部人數優勢,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局面。
現代足球比賽呈現出高強度、高速度、高對抗的鮮明特點,合理的戰術安排及執行是取得比賽勝利的關鍵,在現代足球多維立體型戰術體系中,提高快速狀態下及高對抗狀態下的傳接球能力,是使進攻質量和效率得以提高的最根本的途徑。同時,隨著足球運動的發展,定位球戰術及頭頂球射門技術已成為現代足球比賽立體進攻的主要得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