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進
摘 要:會面,在心理學上來說最重要的,尤其是第一次會面,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印象很難改變。大學生有很多重要的場務,如面試、競職等,所以會面是一項極其重要的社交環節。因此大學生要掌握并且恰到好處地運用好會面禮儀。本文通過闡述大學生會面禮儀,進一步強調大學生遵守禮儀的重要性。
關鍵詞:大學生;會面禮儀;見面禮節
會面禮儀,也稱見面禮節,指的是人與人之間見面時遵守的主要禮儀。包括稱呼、問候、介紹、握手、服裝都屬于會面禮儀的基本內容。
一、稱呼的種類和禁忌
稱呼分為兩類,一類是正規稱呼,另一類是非正規稱呼。正規稱呼,主要運用于在正式場合,正式稱呼的運用,表達了對對方的尊敬和敬意。大學生通常所用的正式稱呼有:您、同志、同學、女士、先生,或稱職務、職稱和職業。非正式稱呼,主要運用于各種非正式場合。大學生通常所用的非正式稱呼通常有:你、姓名、老或者小加姓氏、小名、以輩分相稱。
大學生在對別人稱呼時要注意禮貌和禮節,不要用綽號稱呼他人,在一些公開場合叫他人的綽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不要用庸俗性的稱呼,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人叫哥們、姐們、達令、甜心這些稱呼,親近卻不高雅;不要輕易使用地域性的稱呼,國家不同、地域不同、風俗習慣就不同,稱呼的內涵也不同。
二、問候的種類和態度
問候的種類包括問好型、寒暄性、談話型。問好型就是人們在見面的時候,通常會用“您好”“早上好”“大家好”等問候,這樣的問候親切有禮貌,易于讓他人接受;寒暄型,即日常生活中,經常見面的人們會說“去哪里啊”“忙什么呢”,這類問候語通常用于熟人之間的問候,正式場合不應使用;談話型,這種問候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一個人發問,一個人回答。
問候時要注意自己的態度。遇到他人來訪時,應立即站起身,迎向對方,熱忱微笑,親切待人,冷漠的面部表情容易讓人產生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覺;注視對方,心理學上通常認為,人眼睛看著的地方是正在注意的地方。所以,大學生要禮貌回應他人的問候,謹記“來而不往非禮也”。
三、介紹的時機和要求
當你和他人交往時,感到對方有意愿和你進一步認識熟悉,或者因為你的工作、業務有必要和交往對象進行下一步的聯絡和溝通時,需要進行自我介紹。自我介紹通常發生在初次見面的時候,介紹要在別人有興趣認識的情況中進行,盡量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
介紹的時候,要簡單明了,要介紹清楚自己的單位、姓名、職務,所學習的專業等主要信息。在介紹時,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種只介紹自己的姓名,叫應酬式;第二種即除了介紹自己的姓名,還要介紹自己所在的單位、所擔任的職務、所學的專業,叫交流式;第三種是答問式,即對方問什么,自己答什么。
四、握手的方法和注意
見到客人,握手的時候要起身站立,迎向對方,要用右手握手,禮儀上有右高左低之說;手位要正確,握手時,應該握在對方除了拇指之外的四個手指上。握在指尖顯得沒有誠意,握住整個手是嚴重失禮的行為。一般握手的時間在3秒鐘左右,握手時間不宜過短或過長,尤其是在和異性握手的時候,更要注意這一點。握手的力量適中,不能太輕,以免讓對方認為你沒有交往的誠意,握手太重,有挑釁之嫌,讓人誤解。
一般情況下,在和對方握手時,都要保持熱情的態度,目視對方,專心致志,還要面帶微笑,待人友善。在和對方握手的時候,應該附上問候性的語言,如“很高興認識您”“初次見面,請多關照”“見到您很榮幸”等。握手時動作和幅度要適度,平穩地伸出手,握手后,再平穩地收回手;不要戴著墨鏡和他人握手,戴著墨鏡,往往給人一種無禮的印象,讓人無法感到交往的誠意。
五、服裝的種類和要求
服裝,是個人禮儀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大學生在學校里,應當穿著合適的服裝,并且要做到干凈整潔。如果穿的是西服,應當扎領帶,一定將領帶拉到襯衫的領口處,將襯衫放到正裝的褲子里。男女大學生在穿著正裝時,都要穿皮鞋,穿襪子。
便裝是大學生除了正規場合,在日常生活中穿得比較多的服裝,通常有夾克、文化衫、牛仔服等。一般情況下,只要注意不穿特別裸露、奇裝異服就可以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對禮儀越來越重視。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群體,面臨著就業求職,注重禮儀方面尤為重要。相信大學生隨著禮儀知識的增多,言行舉止的規范,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會越來越順利,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李健榮.現代公共關系[M].太原:東方出版社,2002.
[2]張玉平.現代禮儀[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3]趙景卓.公關禮儀[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