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利鵬,陳茸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各種各樣的土地問題不斷出現。土地作為其他產業的基礎,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土地荒漠化形勢日益嚴峻,給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本文對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以期能夠為我國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導,緩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關鍵詞: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策略
中圖分類號: X17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4.021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資源,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在環境保護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由于人為和自然等因素影響,我國土地荒漠化形勢嚴峻,給我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1,2]。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也在國家層面上強調了“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關建議與策略。
1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風力等作用下,土地侵蝕流失的現象。而土地荒漠化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平原、草原等荒漠化的現象。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對環境的影響非常惡劣,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3]。
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可以分為自然和人為兩種因素。自然因素是指自然界中的風、土壤、水流等因素的變化,導致水土流失,自然因素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人為因素是當下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4]。例如在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燥,土壤環境脆弱,極易發生水土流失。再加上當地的過度開墾和過度放牧,加速了當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進程。
2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策略
2.1 建設生態自然修復工程
生態自然修復工程適合在生態環境底子良好的區域推廣應用,它是指在自然環境的進化演變和生態平衡等的作用下,逐步修復上述區域的水土保持功能。環境底子良好的區域早期自然植被生長較好,由于人類的不合理開發與利用,使得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壞,致使這些區域出現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現象。因此,國家應加快該類區域生態自然修復工程的建設,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傾斜,并鼓勵這些區域推行退耕還林、生態移民和輪封輪牧等措施,借助原本的自然條件,逐步改良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和環保雙豐收[5,6]。
2.2 種植防風固沙植物
植物的根系可以有效地減緩土地荒漠化的進程,它就像一張網將土壤牢牢固定住,而且植物本身可以削弱地表風力,從而減緩水土流失[7],這一點在實際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也得到廣泛應用,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種植防風固沙植物,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種植防風固沙植物是最經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應該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地區大力推廣植物種植,加大植物后期維護投入,讓其造福千秋萬代。
2.3 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
我國早期便在部分地區試點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工程,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積累了大量可以復制的寶貴經驗。在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的今天,國家環保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推廣與支持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工程,將這一模式復制到其他地區,并適當提高退耕區域農戶的耕種補貼,將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落到實處[8]。此外,為防止“表面退耕,暗地耕種”的面子工程,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已退耕區域的監管力度,嚴防返耕返種現象。
2.4 加強水土保持的監督執法
新成立的環保部,承擔著水土保持相關的監督執法。隨著我國環境形勢日益嚴重,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各省、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對應的地方法律,環保查處力度較以往有了很大的加強[9]。但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在很多地方生產建設活動還是在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片面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忽視對環境的保護,對地方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10]。因此,環保部應加快環境立法進程,加大對環境破壞的懲處力度,讓“不敢破壞環境”成為新形勢下的常態,嚴厲懲處違反水土保持規定的違法行為。
3結語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桎梏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求足夠重視環保問題,加大水土的保持和防護保護。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及國土資源單位對水土保持預防保護能夠引起重視,并不斷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應對我國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災害,讓環境真正造福于民,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寶元,劉瑛娜,張科利,謝云.中國水土保持措施分類[J]. 水土保持學報,2013,27(02):80-84.
[2]冷梅.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原則及具體措施[J].中國高新區,2018(01):229.
[3]陳文淵.水土保持林的營造技術及措施[J].黑龍江科學,2018,9(01):116-117.
[4]吳昊,劉冬黎.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與預防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綜合研究初探[J].中國水土保持,2018(02):48-50.
[5]王明明,朱波.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論述[J]. 江西建材,2018(04):113,116.
[6]許碧霞.探討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J].農業與技術,2016,36(24):15.
[7]席琳.荒漠化地區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研究[J].河南科技,2017(09):77-79.
[8]劉鑫.淺談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措施[J].科技經濟導刊,2017(16):122.
[9]王艷民.關于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探討[J].福建質量管理,2016(05):200.
[10]陶莉.荒漠化防治中的生態治理路徑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8):153.
作者簡介:段利鵬,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土保持相關行業設計;陳茸,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土保持相關行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