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丁華,王艷豐,裴淑麗,劉守鉉,劉 燕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牧業工程學院,河南 中牟 451450)
仔豬腹瀉是哺乳仔豬常見的病癥,造成仔豬腹瀉的病原種類較多,病情比較復雜,傳染性與非傳染性的因素相互影響,對仔豬腹瀉的治療仍主要采用抗生素,如慶大霉素、氟苯尼考、環丙沙星等等[1-3]。獸醫臨床大量使用抗生素易產生藥物殘留和耐藥性等問題,對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威脅。從當前中國養殖業的實際情況來看,抗生素的濫用和亂用對養殖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過多使用抗生素導致仔豬腸道細菌耐藥性增強,打破原有菌群平衡狀態,最終導致斷奶仔豬嚴重腹瀉甚至死亡[4-6]。而中藥不易產生耐藥性,毒副作用小,既具有營養作用又具有藥用特性,既能促進畜禽生長、提高生產性能和改善畜禽產品質量,又能調節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促進生長、防病治病的目的[7-8]。自擬中藥復方基于中獸醫基礎理論和仔豬的生理特點,通過辨證論治,合理組方,通過3種不同治療方案,研究對仔豬腹瀉的影響,通過臨床試驗對比治療效果,以期以中藥制劑替代抗生素為仔豬腹瀉的治療提供參考。
中藥粉碎機(四川中科),VEH錐形混合機,中藥煎藥機(科源電子),恒溫水浴鍋(常州金壇晨陽),高壓滅菌鍋(合肥華泰)等。
中藥復方的主要成分:馬齒莧、血見愁、葎草、白頭翁、黃連、貓兒眼、黃芪、大麥芽、山楂等,購于河南禹州中藥材市場。痢菌凈注射液,河南普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規格:5 mL:0.2 g,5 mL×5 支。
試驗在民權縣永江豬場進行,挑選自然發生腹瀉的斷奶仔豬120頭。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沉郁,喜臥,縮腹弓背,多排帶黏液的稀糞,運動僵硬。腹瀉開始時排黃色黏稠便,后變為水便并混雜有黃白色的凝乳塊,最嚴重時排出的糞便幾乎全部為水便,嘔吐,腹瀉的同時伴有精神不振、厭食、消瘦衰竭等。癥狀的輕重與年齡大小有關,一般仔豬年齡越小,癥狀越重。
1.4.1 復方中藥的制備
主要成分分別按比例制得粉劑和水劑。
粉劑的制備:把按比例混合的中藥烘干,100目粉碎,分裝為1 kg袋封口備用。
水劑的制備:按王希彪等[9]方法取復方中藥若干,加水適量浸泡1 h,用中藥煎藥機煎煮兩次,過濾,合并兩次煎煮液,再濃縮至每1 mL含原生藥0.5 g,分裝于高壓滅菌后的玻璃瓶中,保存備用。
1.4.2 試驗分組及管理
把按要求選擇的120頭斷奶仔豬,隨機分為3組,每組40頭,各組飼養條件一致,分別飼養于3棟獨立封閉豬舍內,每天飼喂兩次,早晚各一次,均為干料。試驗期間由專人統一負責喂料,每次喂料以吃飽后飼料槽內略有余料為度。仔豬派專人管理,有問題及時解決。豬舍為鑄鐵漏縫地板高床飼養,通風良好,采用乳頭式飲水器,自由飲水,日清糞2次。

表1 試驗設計情況

表2 腹瀉狀況評價指標

表3 各試驗組用藥后的糞便情況 頭

表4 各試驗組用藥后的治療情況
1.4.3 試驗設計
試驗Ⅰ組為復方中藥水劑組;試驗Ⅱ組為復方中藥粉劑組;試驗Ⅲ組為對照組即西藥痢菌凈注射液組(見表1)。對比3組藥物的療效,停藥1周后對治療效果進行分析。
在試驗結束,每組隨機選取4頭仔豬,前腔靜脈空腹采血5 mL,2 500 r /min 離心 15 min,分離血清,-20 ℃ 冰箱中保存,用于檢測豬瘟抗體水平。
1.6.1 腹瀉指標
給藥后,仔細觀察腹瀉仔豬的糞便變化,按王希彪等、李國旺等方法將糞便情況分為正常、稀軟、黏稠、水樣、膿血便5個等級。具體腹瀉狀況評價指標(見表2)。
1.6.2 療效指標
療效判定指標根據以下3個指標進行:
死亡率%=(具有仔豬腹瀉典型癥狀及病變的死亡豬只數/該試驗組豬只數)×100%
有效率%=(試驗結束時各組存活豬只數/該試驗組豬只數)×100%
治愈率%=(病豬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的豬只數/該試驗組豬只數)×100%
制備血清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檢測豬瘟抗體水平。
數據結果采用Excell 2003 軟件統計分析。
2.1.1 3組腹瀉仔豬用藥后,觀察糞便變化情況,結果如表3。

表5 各試驗組對仔豬抗體水平的影響
從表3可知,各試驗組用藥后腹瀉情況都有所緩解,第Ⅱ組即復方中藥粉劑組糞便正常的仔豬數32頭,占總頭數的80%;第Ⅰ組即復方中藥水劑組糞便正常的仔豬數最多,達到34頭,占總頭數的85%。第Ⅲ組即對照西藥痢菌凈組糞便正常的仔豬數24頭,占總頭數的60%。經統計學分析,顯著高于對照西藥組(P<0.05)。說明自擬復方中藥的兩種劑型的治療效果優于西藥,以中藥水劑組效果最好。
2.1.2 3種不同給藥方案給藥3周后,各試驗組的治療情況如表4。
從表4可知,各試驗組用藥后腹瀉治療情況,第Ⅰ組即復方中藥水劑組的治愈率、有效率都明顯高于第Ⅱ和第Ⅲ組,分別達到了85%和90%,且死亡率最低。第Ⅲ組采用痢菌凈肌肉注射治療,雖有效果,但療效較短,故治療效果不太理想。
如表5所示,3組仔豬血清豬瘟抗體水平均得到改善,但差異不顯著(P>0.05),中藥水劑和粉劑的治療能改善仔豬血清豬瘟抗體水平,以中藥水劑效果最好。

為進一步驗證中藥復方的治療效果,確定療效,在本次試驗的基礎上,又在開封何氏豬場等6個養豬場對450頭發生腹瀉的仔豬進行了擴大試驗,奔波于民權、尉氏等地,歷時3個月,廣泛收集資料,統計數據,各豬場統計結果顯示治愈率為89%左右,這與試驗結果基本一致。
中藥水劑是液體復合分散體系,是我國中藥應用最早、最多的一種劑型,中藥湯劑之所以數千年延用至今,是因為該劑型組方靈活,適應中醫辨證施治的需要;同時制做方法簡單,以水為溶劑,價廉易得,具有療效快,易吸收,作用強等特點,目前中醫臨床仍然廣泛使用,但在獸醫臨床應用不多,本試驗通過在獸醫臨床的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試驗結果表明,中藥復方水劑灌服對治療仔豬腹瀉療效確切,這與李國旺[10]等研究結果一致。
采用中藥粉劑治療,由于斷奶仔豬采食量小,中藥散劑拌入飼料中,由于仔豬攝入的藥物量較少,達不到治療用量,效果略差。而采用水劑灌服的方法治療仔豬腹瀉,藥物全部進入仔豬體內,浪費較少,胃腸的吸收率高,治療效果好,投藥量準確,仔豬出生就可進行。用藥3周后檢驗治療效果,說明中藥組治療效果的持久性優于西藥組。這與高光平等[11]、楊云喬等[12]、尹寶英[13]、劉衍芬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用中藥治療與西藥治療,對豬瘟抗體水平影響不顯著,但能改善豬瘟抗體水平,這與李懋維等[15]研究結果一致。湯劑灌服,快速而效強,主要是仔豬胃腸對藥物的吸收率大幅度提升,提高了治愈率。腹瀉仔豬用藥后,體溫趨于正常,精神趨于好轉,下痢和脫水癥狀得到有效控制,食欲明顯增強,糞便亦轉為正常,且能有效改善豬瘟抗體水平,可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