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芳
(閩江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0)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速度的提升,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程度越來越高,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學與管理的水平。但以前是熱門部門的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目前卻走入了低谷,有許多高校甚至取消了現代教育技術中心?,F代教育技術中心該何去何從,成為了現代高校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為萌芽階段,出現了圖片、模型、書本、黑板、粉筆等相結合的方式,也確立了直觀性教學原則。20世紀20年代為現代教育技術的起步階段,出現幻燈教育、無聲電影及廣播教育等技術手段。到了20世紀30、40年代,有聲電影與錄聲教學逐步出現,到了50、60年代,進入了迅速發展的階段,出現了電視和程序教學機。在20世紀70、80年代各種媒體相繼出現。而20世紀90年代以后,開始使用多媒體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發展為標志[1]。國外更傾向于把教育技術列為新的領域,而把美國教育領域內視覺運動的興起作為教育技術發展的起點。
我國現代教育技術于20世紀20年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為萌芽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運用幻燈、播音和電影等媒體進行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活動。1949年11月文化部成立了電子化教育處,在這個階段,以播音和電視教育為社會教育的重要形式,而學校電教則促進了我國的教育改革。20世紀90年代以后是我國教育技術的重新起步和發展階段,教育領域多媒體計算機的應用日益高漲,我國現代教育技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2]。
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促進了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進。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產生給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學校的電教機構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相繼更名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高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重要職能由原來的電教設備建設與管理轉向數字化資源建設與管理。
閩江學院的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是由原來的福州師范??茖W校和閩江職業大學的電教中心、計算中心以及網絡中心合并后重新組建而成的。上世紀90年代后期,計算機教學在全國慢慢開展起來,但福建省整體教育水平滯后,教學仍采用傳統模式。進入21世紀,隨著高校擴招,現代教育技術也得到快速的發展。2002年閩江學院成立后,原來兩校相關職能部門合并,2003年成立閩江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設立網絡部、電教部、計算機部。
1.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現代教育技術環境。閩江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成立后,在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快速增加,電教等一些常規性的手段在教學中應用的速度加快,力求達到高水平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環境。截止目前,陸續建成10間語言實驗室、164間多媒體教室、3間錄播教室、8間公共教學實驗室,以及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所有多媒體教室實現網絡集控方式集中管理,實現教學督導時時更新,達到現代教育技術硬件環境省內一流的水平。
2.開展網絡教學改革,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庫。閩江學院網絡教學平臺于2011年開始投入使用,并且經過兩次升級改造,平臺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已經基本建設完成。截止目前,網絡教學平臺累積訪問量達25847891人次,共有注冊用戶53042人,共有課程13599 門。教學資源庫總訪問31612人次,共有資源數量11706條,自建資源數量170條。網絡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進一步提升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提高了教學水平與質量。
3.加快校園網絡建設,為學校信息化發展提供保障。經過多年建設,閩江學院已建成覆蓋校本部、工業路、洪塘、首山路等所有校區所有樓群的有線網絡;建成了較為先進的網絡機房,構建了私有云平臺環境下的數據中心,構筑了較為完善的網絡物理安全環境;構建以統一身份認證、統一信息門戶和統一數據庫為核心的數字化校園基礎軟件平臺,提供WWW、EMAIL、FTP和VPN等公共網絡服務,建成支撐學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系統;形成校區內部“千兆主干,百兆接入”、四個校區之間光纖互連、外部接入中國教育科研網與中國公眾互聯網、結構完整的IP網絡。無線網絡實現部分覆蓋。
隨著高校教育中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在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校園網絡的建設和應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人員對閩江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沒有清晰的認識,他們沒有真正把現代教育技術的業務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學校的師生并沒有真正感受到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價值。他們也不注重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業務水平還停留在基礎保障運維上。多媒體教室逐漸普及,如果教育技術中心只負責硬件的維護,那么它的發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3]。由于涉及面窄,他們只能局限于保障設備完好和保證教師能夠順利應用計算機進行教學。長期下去,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就會面臨著裁員或者合并。

表1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職能交叉表
先進的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現在的教學模式由傳統的教師——學生轉變為課堂多媒體模式。信息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變。現代教育領域中,許多原有的專業技術和器材被計算機、網絡和數碼技術逐步取代。于是原來只能由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員完成的工作,現在一些相關職能部門也能夠勝任。
如果說21世紀初是部分人的信息化時代,現在則是全民信息化時代。只要有一部手機在手,想要學習、了解任何信息都可以。同時,由于公共教學平臺的出現,現代教育中心中與公共教學資源相關的建設和管理職能被大大削弱。隨著新媒體技術和公共教育服務企業的蓬勃發展,很多原來少數人才能掌握和使用的信息化手段已經越來越被普遍化應用,原來必須要相關職能部門才能做的事情交給專業化的企業能做得更好。這樣就給高校領導造成一種印象,或者說出現了其他選擇:是養著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一幫人好,還是選擇社會化服務。
面對機遇與挑戰,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要站在新的起點上化被動為主動,突破阻礙,為高校的教育教學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撐。
要繼續加強培養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教育技術中心人員也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面對困境和激戰,認真思考選擇自己業務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同時還要加強對國內外先進教育技術理念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為學校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4]。首先,要管理好多媒體教室,并對設備系統工程硬件進行及時維護,使教室內的設備和系統能夠全天候地良好運行。就目前來看,多媒體教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手段和場所,這也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存在的基本條件?,F代教育技術中心還要不斷擴大自己的業務范圍,加大培訓教師的力度,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軟硬件環境要合理運用,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在高校中的作用。同時還要加強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加大開發和應用網絡課程力度并多錄制名師、名教課程,積極開發和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校擁有足夠的精品課程。特別是要常態化培訓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理念、教學模式的普及和應用,不斷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1.對最新的教學方式進行追蹤和研究。學習國際、國內最先進的教學手段、方式,不斷研究和革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依據高校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提出一些具有創新性的建議,并不斷改革,同時協助教學部門,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2.不斷研發課程的信息化教學。在滿足師生需求的前提下,與授課教師進行充分的溝通,依據課程的特點和教學內容,配合研發出最有效果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和教學設計。
3.研究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方式?,F代教育技術中心要從學生學習的視角出發,不斷開發出一些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具有實用性和適用性的信息化學習方式和學習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全校師生提供適應新形式新條件的學習方式和平臺,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幫助,使教與學都得到全面的提升和發展。
1.對公共教學資源進行合理規劃?,F代教育技術中心作為教學的輔助部門,應該與教務處等相關部門一起,根據需要對學校進行整體規劃,并對教育對象和更新周期進行系統的、專業的規劃和設計。
2.對公共教學設備進行規劃和預算。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在高校中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公共教學設備提供支持并為之服務,因此它在管理公共教學設備方面的實踐經驗非常豐富而且專業。
3.對公共教學設備建設技術方案進行設計。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可以參考計算機、語言的專業要求,并根據平時在維護方面的服務經驗,設計出符合高校發展需要的公共教學設備技術方案,并為高校各個院系的發展和建設提供參考建議,還給高校的決策部門提供技術借鑒。
4.編寫制定高校需要的校級技術規范?,F代教育技術中心如果能夠梳理和總結出教學活動中的經驗,并分類整理好,使其形成技術性的文獻,就能充分發揮自身在建設和管理教學設備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的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種信息孤島的現象,導致許多部門之間的信息無法相互交流,亦不能共享。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學校使用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狀況的出現使得信息資源為教學提供服務的發展受到阻礙。建設教學資源并不是簡單地把資源進行堆積而是要在考慮資源系統性和教育性的同時,對資源進行有計劃的組織和分類。在分類時還要考慮分類是否科學,以便使資源檢索變得更加便捷高效。因此現代教育中心在對資源平臺的建設進行規劃和設計時,要遵循基本原則,并對已有的資源進行集中整合,建立一套能夠實現各種優秀資源共享的數字化交互式的學習系統和數字化平臺,進而能夠使得教學資源配置不斷優化并得到高效的利用[5]。
高?,F代教育技術中心擔負著實施和管理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工作,因此對全校進行教育技術培訓、宣傳和推廣是它們的責任和義務。
1.對教育技術的日常培訓?,F代化教育技術中心有責任和義務為高校培養出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骨干教師,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還要長期推行培訓骨干隊伍的工作,把培訓教育技術當成日常工作,以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使教師學會運用教育技術和服務類的網絡教學資源,使教學活動在課堂內外都能夠快速方便高效的進行。
2.建設網絡化的培訓平臺?,F代教育中心要加快網上培訓平臺的建設,并在網絡平臺上給學員提供大量的資料,供師生進行相關軟硬件的管理和建設的自主選擇學習,此外還要為師生提供一些公共服務平臺的鏈接,使高校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此外還要通過多種方式宣傳和推廣現代教育技術,不斷為全校師生提供教育技術服務,加快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3.提供現代教育技術學科實踐平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還要建設好學生服務平臺,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幫助。在平臺上為學生提供教育技術信息,對他們進行培訓,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運用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此外,還要對學生進行鼓勵,使他們主動進行網絡學習,并使他們在學習中提高運用信息技術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同時還要不斷優化現代教育技術人員的配置,不斷充實技術服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