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明,蔣菲菲
(四川武勝縣人民醫院,四川 廣安 638400)
肩周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該病多發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等[1]。肩周炎患者普遍存在廣泛的壓痛感。隨著患者病情的進展,其疼痛感可逐漸向其頸部及肘部放射,進而引發其三角肌萎縮,嚴重影響其正常的生活。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口服消炎鎮痛藥、針灸推拿、痛點藥物注射等方式對肩周炎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為了尋找一種治療肩周炎的有效方法,筆者對在四川武勝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35例肩周炎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超聲引導下肩關節腔內藥物注射療法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在四川武勝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70例肩周炎患者。將這7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5例,女20例;其年齡為47~68歲,平均年齡為(55.46±1.13)歲;其病程為10個月~5年,平均病程為(2.77±0.13)年。其中,運動受限的患者有22例,持續性疼痛的患者有13例;處于疼痛期的患者有25例,處于凍結期的患者有10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3例,女22例;其年齡為45~68歲,平均年齡為(55.44±1.15)歲;其病程為10.5個月~5年,平均病程為(2.80±0.10)年。其中,運動受限的患者有24例,持續性疼痛的患者有11例;處于疼痛期的患者有27例,處于凍結期的患者有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中關于肩周炎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患者無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3)患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1)患者的關節局部或全身發生感染。2)患者患有急慢性出血性關節炎。3)患者的關節變形或畸形。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治療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手法松解術。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采取擺動、滾動、滑動、旋轉、分離、牽拉等手法對其病變關節進行推拿松解治療,15~20 min/次,1次/d,治療15 d為一個療程。2)為患者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生產企業為吉林市吳太感康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03774)進行治療。口服,1粒/次,2次/d。持續治療1個月。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加用超聲引導下肩關節腔內藥物注射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1)將5 ml的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生產企業為河北天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13022313)、2 ml的維生素B12注射液(生產企業為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3021687)、1 ml的倍他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生產企業為山東瑞陽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37021927)和2 ml的注射用水進行混合,配置成10 ml的混合液。2)在患者肩關節前下方的1.5 cm處進行穿刺。3)在LOGIQ E9 XD CLEAR超聲診斷儀(生產企業為美國GE公司)的引導下,將穿刺針精確地刺入患者的關節腔,并注入預先配置好的10 ml混合液。1次/周。持續治療1個月。
治療前后,觀察兩組患者肩關節活動的角度、Constant Murley的評分及VAS的評分。1)肩關節活動的角度是指患者肩關節進行前屈、后伸、內收和外展等運動的過程中,其肢體活動的范圍。2)在治療前后,應用Constant Murley量表對兩組患者肩關節的功能進行評估。患者肩關節的功能評分包括其疼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肌力及關節活動度的評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其肩關節的功能越好。3)在治療前后,應用VAS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滿分為10分。用1~10表示從輕微疼痛到劇烈疼痛的不同程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其疼痛感越強[2]。
使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肩關節前屈、后伸、內收及外展的角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肩關節前屈、后伸、內收及外展的角度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患者肩關節前屈、后伸、外展的角度大于對照組患者,其肩關節內收的角度小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Constant Murley的評分、VAS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onstant Murley的評分與治療前相比明顯提高, VAS的評分與治療前相比明顯降低。觀察組患者Constant Murley的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其VAS的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肩關節活動角度的比較(°,)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肩關節活動角度的比較(°,)
組別 例數 前屈 后伸 內收 外展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90.24±1.21 122.37±1.13 25.45±1.15 36.38±1.02 35.22±1.00 27.33±1.07 98.94±1.06 119.52±1.08觀察組 35 90.25±1.20 132.48±1.12 25.48±1.10 40.59±1.01 35.25±1.02 22.32±1.10 98.99±1.09 125.54±1.11 t值 1.001 8.551 1.003 8.389 1.003 8.447 1.005 8.456 P值 0.999 0.011 0.997 0.031 0.997 0.025 0.995 0.02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Constant Murley的評分、VAS評分的比較(分, )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Constant Murley的評分、VAS評分的比較(分, )
組別 例數 疼痛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關節活動度 肌力 VAS的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7.35±1.15 10.40±1.11 10.35±1.15 14.67±1.13 21.17±1.03 32.11±1.01 14.16±1.04 19.51±1.09 8.38±1.02 2.27±0.33觀察組 35 7.34±1.14 13.13±1.12 10.40±1.10 16.80±1.20 21.18±1.02 35.68±1.02 14.18±1.05 23.12±1.10 8.40±1.00 0.98±0.32 t值 1.001 8.287 1.005 8.280 1.001 8.375 1.002 8.377 1.002 8.110 P值 0.999 0.039 0.995 0.041 0.999 0.035 0.998 0.035 0.998 0.047
肩周炎是一種發生于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退行性病變和慢性無菌性炎癥。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該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3]。該病的發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患者的肩部長期過度活動或姿勢不正確,對其肩部產生了慢性致傷力。2)患者的肩部曾發生急性挫傷、牽拉傷等,但未能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3)患者患有頸椎病、心、肺、膽道等疾病,可引發其肩部出現牽拉痛。如果患者的原發病長期不愈,可使其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和缺血,進而引發肩周炎。臨床上治療肩周炎的方法有很多,如保守治療、物理治療、按摩推拿、針灸治療、手術治療等。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口服消炎止痛藥結合手法松解術對肩周炎患者進行常規治療。進行常規治療雖然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但治療的時間越長,其治療的依從性越低,進而影響治療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超聲引導下肩關節腔內藥物注射療法治療肩周炎能夠進一步提高治療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肩關節前屈、后伸、外展的角度大于對照組患者,其肩關節內收的角度小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Constant Murley的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其VAS的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用超聲引導下肩關節腔內藥物注射療法治療肩周炎能使藥物更加精確地作用于病灶部位,清除關節腔內存在的炎性物質。此外,本次研究所用的混合液能夠使已經出現粘連的軟組織發生分離,緩解因軟組織纖維粘連增厚、韌帶攣縮硬化等病理性改變所致的肩關節活動受限,從而進一步提高治療的效果。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超聲引導下肩關節腔內藥物注射療法治療肩周炎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肩關節活動的功能,降低其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