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靜
(新沂市人民醫院五官科門診,江蘇 新沂 221400)
牙周炎是指在牙周支持組織發生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在發病的早期,此病患者常無明顯的自覺癥狀,其病情易被忽視。在到醫院就診時,牙周炎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經較為嚴重。目前,牙齒潔治術是治療牙周炎的主要療法之一。在對此病患者進行牙齒潔治術期間,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以促使其更快康復,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對行牙齒潔治術的牙周炎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的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新沂市人民醫院五官科門診收治的70例牙周炎患者。這些患者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n=35)與對照組(n=35)。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4例,女21例,其年齡為35~58歲,平均年齡為(46±7.4)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7例;其年齡為35~61歲,平均年齡為(47±5.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實施牙齒潔治術,同時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方案是:1)遵醫囑為患者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2)幫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3)在患者接受牙齒潔治術后對其進行口腔服務,并指導其定期回醫院接受復查。為觀察組患者在采取對照組治療與護理方案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護理方案是:1)心理護理。在患者就診時與其進行積極的交流和溝通,為其講解有關牙周炎及牙齒潔治術的相關知識,以減輕其因長期發生牙痛而出現的焦慮等不良情緒,促使其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2)術中配合。在對患者實施牙齒潔治術時,護理人員應隨時調整其體位,及時清理其口腔中的唾液和血液。若患者出現疼痛等不適的癥狀,應對其進行對癥護理,如為其用溫水漱口等。若患者的年齡較大或存在較重的基礎疾病,應在術中密切觀察其是否出現不適的癥狀。3)術后口腔護理。在術后囑患者每天用溫鹽水漱口5~7次[2],在進餐時充分咀嚼食物,在餐后認真地刷牙。指導患者每天使用牙線進行口腔護理,以清除牙菌斑。使用牙線潔牙的方法是:取30 cm的牙線,將其兩端繞在雙手的中指上,用拇指和食指拉緊牙線逐一對牙縫進行清理。讓患者堅持用BASS刷牙法進行刷牙,囑其每天在進餐后刷兩次牙,并在刷牙時仔細地刷凈每個牙面。4)飲食護理。在術后,囑患者不可食用酸、冷、過燙或過硬的食物,可適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5)健康指導。囑患者多進行一些戶外運動,以提高免疫力。囑其定期回醫院進行口腔檢查,并每隔半年接受一次口腔潔治術。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及護理后其牙齦指數(gingival index,GI)及牙齦出血指數(gingival bleeding index,GBI)。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接受治療與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牙齦指數為(0.81±0.19),其牙齦出血指數為(0.91±0.27);對照組患者的牙齦指數為(1.25±0.27),其牙齦出血指數為(1.88±0.39)。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與護理后其牙齦指數、牙齦出血指數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例數 牙齦指數 牙齦出血指數觀察組 35 0.81±0.19 0.91±0.27對照組 35 1.25±0.27 1.88±0.39 P值 P<0.05 P<0.05
近年來,牙周炎的發病率呈逐漸增高的趨勢。治療此病的常規方案主要為消除口腔局部的刺激因素、引流牙周膿腫及進行牙齒潔治術等。對此病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有效率雖較高,但其病情易反復發作。在對此病患者進行口腔護理等常規護理后,其病情的復發率不能明顯降低。研究發現,對接受牙齒潔治術的牙周炎患者進行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術后口腔護理等在內的綜合性護理,可有效地改善其生活習慣,降低其發生術后口腔感染的幾率及其病情得復發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與護理后其牙齦指數、牙齦出血指數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接受牙齒潔治術的牙周炎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可提高其臨床療效,并能顯著改善其牙齦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