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 青,朱士彬,陳 磊
(盱眙縣中醫院胸外科,江蘇 盱眙 211700)
食管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腫瘤。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吞咽困難。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手段。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全胃或將其制作成管狀胃對切除食管的患者進行消化道重建。為了探討用管狀胃代食管術治療食管癌的效果,筆者對盱眙縣中醫院接診的45例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盱眙縣中醫院就診的45例食管癌患者。
這45例患者均經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胸部CT檢查、胃鏡檢查及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食管癌;其中有男性38例,女性7例;其平均年齡為(61±3.4)歲;其中有上段食管癌患者2例,中段食管癌患者35例,下段食管癌患者8例;其病變食管的長度為2.5~5 cm,平均長度為 (3.1±0.8)cm。將這45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26例)和對照組(1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灶部位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試驗組患者采用管狀胃代食管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雙腔氣管插管麻醉,
協助其取平臥位。在其上腹部做一個切口,逐層切開其皮膚、皮下組織及筋膜,使其胃部充分暴露。從胃底向賁門方向對胃進行游離,沿胃小彎側做一個與胃大彎平行的曲線至胃角處。在距離胃大彎約4 cm處,用一次性直線切割閉合器(型號YQG/Z-100)切除胃底及胃小彎。使用4-0號prolene線對切緣進行連續全層縫合,并將其包埋于漿肌層(管狀胃的寬度為3.0~4.0 cm)。對患者腹腔內的淋巴結進行清掃,然后協助其取左側臥位。在其右胸前外側(第4肋至第5肋之間)做一個切口。將食管游離至距腫塊上緣約5 cm處,切除病變的食管,清掃食管床、隆突下、上縱隔及左、右喉返神經旁的淋巴結,預防性結扎胸導管,然后對管狀胃與食管進行端側吻合。留置胸腔引流管,縫合切口。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胃代食管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雙腔氣管插管麻醉,在其左側第6肋至第7肋之間做一個切口,常規游離食管,弧形切開膈肌。游離胃(保留胃右動脈及胃網膜右動脈),對距離腫瘤上緣約5.0 cm處的食管壁進行荷包縫合。將YWW-24一次性管形吻(縫)合器低釘座置于食管旁,經賁門置入吻合器主體,然后對胃底與食管進行吻合。使用3-0號VCP784D可吸收線對吻合口處進行全層間斷縫合6~8針,然后用FZ-60D閉合器對賁門進行閉合切除。對切緣進行全層間斷縫合,并對其進行漿膜化處理。對胃底及胃大彎側進行懸吊固定,并固定胃體。留置胸腔引流管,縫合切口。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時間、術后的引流量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對本文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或非參數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相比,P>0.05。試驗組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其術后的引流量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s )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s )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 別 例數 手術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 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時間(d) 術后的引流量(ml)試驗組 26 205.64±56.38 315.34±67.02 5.31±1.17* 1421.67±187.34#對照組 19 211.43±59.55 308.14±64.97 8.25±2.09 1905.43±257.1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食管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近年來,此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
食管癌的發生與吸煙、飲酒、長期食用熱湯類食物等因素密切相關。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手段。在對食管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其消化道進行重建。
傳統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包括全胃代食管術、結腸代食管術、空腸代食管術等。胃因具有血供豐富、解剖變異少、游離后可上提至胸腔內任何部位等優點,常被用于進行食管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但由于胃的體積過大,上提全胃與食管進行吻合后會對呼吸系統及循環系統造成壓迫,從而可影響胃的蠕動功能[2]。有研究發現,接受全胃代食管術的食管癌患者在術后易出現胃食管反流、胸胃綜合征、胃排空障礙、吻合口瘺、肺部感染、肺不張、心律失常等并發癥[3]。近年來,管狀胃代食管術在治療食管癌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筆者認為,用管狀胃代食管術治療食管癌具有以下優點:1)管狀胃的形態和功能與原食管的生理結構和功能均有相似之處。2)使用切割閉合器制作管狀胃可有效地防止對胃體的血供造成影響。3)對管狀胃和食管進行吻合可減小吻合口處的張力,從而可降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探討用管狀胃代食管術治療食管癌的效果,筆者對盱眙縣中醫院接診的45例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其術后的引流量少于對照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切割閉合器切除食管癌患者的胃小彎后,應對切緣進行縫合止血,以防止其發生胸胃瘺和胃出血[4]。
總之,用管狀胃代食管術治療食管癌的效果較好,且安全性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