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濤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生殖醫學科, 出生缺陷與相關婦兒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41)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是指通過人工取出精子和卵子,將其培養成胚胎,然后再將胚胎送入母體內完成受孕的過程。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只需2~6天,此法是近年來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輔助生育技術[1]。臨床研究發現,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不孕癥患者常存在較大的心理負擔,從而可導致其出現應激反應,進而可影響其分娩的結局。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對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不孕癥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效果。
從2016年1月19日至2017年1月19日期間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不孕癥患者中選取6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患者。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3.15±1.85)歲,其平均孕周為(36.85±3.12)周;其中學歷為大專及大專以上的患者有18例,為中?;蚋咧械幕颊哂?0例,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患者有2例。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3.82±1.63)歲,其平均孕周為(36.97±3.53)周;其中學歷為大專及大專以上的患者有19例,為中?;蚋咧械幕颊哂?0例,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患者有1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在這兩組患者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期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協助其進行NT檢查、為其建立孕期檔案等。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進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以熱情的態度對其進行接待,以和藹、親切的態度主動與其進行交流。為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和住院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懼感。對于擔心治療效果的患者,可為其介紹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發展、成熟度及整個實施流程,以消除其焦慮、不安、緊張等負面情緒。2)進行心理疏導。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性格特點和文化背景,采用合適的語言溝通技巧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對于因多年不孕而出現自卑心理的患者,應增加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的次數。告知患者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優勢,以緩解其心理壓力。幫助患者克服自卑心理,正確地認識自身的疾病。對于胚胎移植成功的患者,鼓勵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并告知其負面情緒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使其能夠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3)進行環境護理。為了減輕患者焦慮、煩躁的情緒,護理人員應努力為其營造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保持其病房的整潔,將其病房內的溫度控制在22~24℃之間,將其病房內的濕度控制在55%~65%之間。4)進行預防便秘的護理。臨床研究發現,不孕癥患者在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常會發生便秘。針對這一情況,在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后,護理人員囑咐患者多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指導其養成少量多餐的飲食習慣,囑咐其多食用核桃、芝麻、蜂蜜等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食物。耐心地向患者講解排便通暢的重要性,囑咐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在患者的胎心音穩定后,可鼓勵其盡早下床活動,以增強其食欲,加快其胃腸道的蠕動,促進其排便。
對比兩組患者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包括心理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物質生活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早產率、終止妊娠率和順產率?;颊叩囊钟粼u分、焦慮評分越高,表示其焦慮、抑郁的癥狀越嚴重?;颊叩母黜椛钯|量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處理本文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早產率、終止妊娠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順產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n(%)]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相比,P>0.05。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分,± s )

表2 對比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分,± s )
組別 例數 時間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觀察組 30 護理前 56.85±3.12 59.13±2.55護理后 11.02±1.75 10.85±1.32對照組 30 護理前 56.21±3.96 59.35±2.61護理后 23.68±2.66 25.43±2.55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評分、物質生活評分、軀體功能評分和心理功能評分相比,P>0.05。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社會功能評分、物質生活評分、軀體功能評分和心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分,± s )

表3 對比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分,± s )
組別 例數 時間 社會功能評分 物質生活評分 軀體功能評分 心理功能評分觀察組 30 護理前 65.31±3.12 66.83±1.49 65.38±1.42 66.85±1.62護理后 96.38±2.41 96.14±1.53 97.23±1.42 95.36±2.55對照組 30 護理前 65.98±3.56 66.42±1.53 65.89±1.54 66.22±1.43護理后 76.58±1.29 77.45±1.38 79.05±1.33 76.28±1.68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是由英國產科醫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提出的一種治療不孕癥的技術[3]。近年來,此項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發現,部分不孕癥患者受社會因素、家庭因素的影響,常會出現自卑、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4]。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不孕癥患者進行全面護理能夠減輕其心理壓力,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防止其發生神經衰弱,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和對護理的滿意度,改善其妊娠結局[5]。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早產率、終止妊娠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順產率高于對照組患者。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社會功能評分、物質生活評分、軀體功能評分和心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
總而言之,對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不孕癥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效果確切,能夠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其早產率和終止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