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淑萍
(甘肅省人民醫院呼吸科,甘肅 蘭州 73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該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1]。該病患者具有明顯的氣流受限的癥狀。COPD患者的病情進入穩定期時,可不進行治療,但需要接受科學、全面的護理,防止其病情加重[2]。對COPD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是指通過對其進行科學、全面、有針對性的護理,來增加其對運動的耐受性,延緩其病情的發展。為探討對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效果,甘肅省人民醫院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部分老年COPD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甘肅省人民醫院收治的150例老年COPD患者。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年齡>60歲。2)其病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指南》中關于COPD的診斷標準。3)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其病情處于發作期。2)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3)患有呼吸道感染。4)存在嚴重的心、肝或腎功能不全。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康復組(75例)和常規組(75例)。康復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0例;其年齡為62~75歲,平均年齡為(65.32±2.15)歲;其病程為1~8年,平均病程為(3.21±0.12)年;其中有28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壓,有23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有25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在康復組患者中,學歷為小學的患者有25例,為初中的患者有20例,為高中的患者有15例,為大專及大專以上的患者有15例。常規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其年齡為62~76歲,平均年齡為(65.51±2.06)歲;其病程為1~9年,平均病程為(3.32±0.18)年;其中有27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壓,有25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有23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在對照組患者中,學歷為小學的患者有28例,為初中的患者有20例,為高中的患者有14例,為大專及大專以上的患者有1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的病情均進入穩定期,不進行治療,回家休養。讓患者在感到呼吸不適時立即到醫院就診。同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在患者出院前,告知其戒煙,鼓勵其進行適量的運動。告知患者吃飯時不可講話,在發生氣促的癥狀時,立即中止進食。讓BMI指數較高的患者減肥。讓BMI指數較低的患者注意攝入充足的營養。讓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對病情較重的患者,讓其在家進行氧療。在此基礎上,對康復組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定期組織健康知識講座。講座的內容包括COPD的定義、誘因、癥狀、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等。每周對患者隨訪1次,了解其康復的情況,督促其進行呼吸訓練。隨訪的形式包括電話隨訪、微信隨訪、上門隨訪等。2)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⑴教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讓患者取舒適的體位,全身放松,雙手放在腹部,促進腹肌收縮。讓患者在吸氣時隆起腹部,呼氣時收縮腹部。每次訓練持續15 min,每天訓練2次。⑵教患者進行縮唇呼吸。讓患者取舒適的體位,用鼻吸氣,用嘴呼氣。呼氣時嘴唇縮成魚嘴狀,保持呼氣緩慢。每次訓練持續5 min,每天訓練3次。3)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營養狀況、飲食習慣為其制訂飲食方案。鼓勵患者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食用低糖、高蛋白質的食物。讓患者每天飲水1000~1500 ml。4)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讓患者做步行、蹬梯等運動。每次運動持續15~30 min。運動強度以患者不感到胸悶或氣促為宜。每天訓練2次。鼓勵患者到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的空氣,觀看綠色的植物。禁止患者從事體力勞動。5)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在對患者進行隨訪時,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的煩惱,引導其回憶一些快樂的事。在患者的病情好轉時,及時告知患者,增強其堅持進行治療和護理的信心。讓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患者觀看內容積極向上的書籍和電視節目。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讓患者按時休息,保證睡眠充足。定期組織有相同興趣、居住地較近的患者開展集體活動。讓患者的家屬和朋友多關心患者,多與其溝通。
護理前后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6分鐘步行距離、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氣量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MMEF)。護理前后分別使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評價的內容包括疾病癥狀、活動能力受限及疾病影響三個維度。每個維度的分值范圍為0~100分。患者的評分越低,表示其生活質量越高。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6分鐘步行距離、FEV1、FEV1/FVC、MMEF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康復組患者的6分鐘步行距離長于常規組患者(P<0.05),其FEV1及FEV1/FVC大于常規組患者(P<0.05),其MMEF快于常規組患者(P<0.05)。詳見表1。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疾病癥狀評分、活動能力受限評分及疾病影響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康復組患者的疾病癥狀評分、活動能力受限評分及疾病影響評分均低于常規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和6分鐘步行距離(± s )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和6分鐘步行距離(± s )
注:*與常規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6分鐘步行距離(m) FEV1(L) FEV1/FVC(%) MMEF(L/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組 75 261.67±5.67 286.02±7.25 1.11±0.07 1.51±0.09 38.63±4.58 53.05±5.22 1.02±0.33 1.27±0.25康復組 75 260.68±5.26 335.21±6.21* 1.12±0.08 1.77±0.12* 38.29±4.39 69.88±5.21* 1.03±0.35 1.51±0.39*
表2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分,± s )

表2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分,± s )
注:*與常規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疾病癥狀 活動能力受限 疾病影響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組 75 53.06±3.25 50.21±3.39 50.25±2.25 45.02±3.35 50.68±3.69 40.59±5.26康復組 75 52.95±2.65 44.23±3.56* 50.38±2.09 40.18±3.24* 50.65±3.38 37.73±5.12*
COPD患者的病情進入穩定期后,可不用藥進行治療。但COPD穩定期患者需注意進行呼吸功能訓練、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防止其病情加重。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常規護理和康復護理的康復組患者,其6分鐘步行距離長于常規組患者,其FEV1及FEV1/FVC大于常規組患者,其MMEF快于常規組患者。這是因為,護理人員對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可增加其膈肌的活動度,提高其呼吸肌的肌力,減少其呼吸時的能量消耗,改善其肺功能,增強其免疫力,避免其病情急性發作[3]。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康復組患者的疾病癥狀評分、活動能力受限評分及疾病影響評分均低于常規組患者。這是因為,對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進行康復護理能消除其焦慮、抑郁的情緒,增強其對康復及恢復自理能力的信心,糾正其不良的生活習慣,轉移其對疾病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可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