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麗
(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江蘇 東臺 224200)
急性胃腸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主要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最常見的致病菌是大腸桿菌。小兒的胃腸功能較差,易發生急性胃腸炎[1]。腹脹、腹痛、腹瀉、惡心嘔吐是急性胃腸炎患兒常見的癥狀。整體護理是近年來臨床上新興起的一種護理模式[2]。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對急性胃腸炎患兒進行整體護理的效果。
從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胃腸炎患兒中隨機選取8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這80例患兒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平均分為比照組和試驗組。在比照組患兒中,有女16例(占40%),男24例(占60%);其年齡為3~8歲,平均年齡為(5.5±1.7)歲。在比照組患兒中,有女18例(占45%),男22例(占55%);其年齡為2~9歲,平均年齡為(5.3±1.5)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對癥治療(包括對其進行補液、補鉀、止嘔、糾正代謝性酸中毒、抗菌或抗病毒等治療)和常規護理(包括對其進行衛生教育、環境護理、用藥干預等)。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兒進行整體護理,方法是:1)進行病情和生命體征觀察。觀察和記錄患兒每天排便的次數、排便量及大便的稀稠度,定期為其測量體溫、心率、血壓和和呼吸頻率,詳細記錄其24 h液體的出入量。注意觀察患兒是否出現腹痛、腹脹和嘔吐等癥狀,評估其上述癥狀的嚴重程度。2)進行生活護理。每天打掃患兒的病房,對其病房進行消毒和通風,以降低其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指導患兒家長勤為患兒更換衣物。囑患兒家長注意對患兒的腹部進行保暖,避免其腹部著涼。告知患兒家長在患兒排便后要用溫水清洗其肛門和臀部,然后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干其臀部。對于發生嘔吐的患兒,應及時清理其口腔和鼻腔內的嘔吐物,以防其因誤吸嘔吐物而發生吸入性肺炎。3)進行飲食指導。對于存在輕度腹瀉、嘔吐癥狀的患兒,告知其家長讓其食用清淡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蔬菜泥、雞肉粥等),以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其胃腸功能。對于存在重度腹瀉、嘔吐癥狀的患兒,應讓其禁食6~24 h,待其病情穩定且胃腸功能有所改善后,再讓其進食適量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4)進行用藥監測。在為患兒服用或注射藥物后,應密切觀察其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同時注意觀察其是否出現不良反應。若患兒在用藥后出現頭暈、頭痛、皮疹等不良反應,應立即通知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處理。在為患兒靜脈滴注藥物時,應控制好滴速,避免滴速過快對其血管壁造成刺激。
進行治護后,將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如腹脹、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的緩解情況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和未緩解。總緩解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用自制的胃腸功能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兒接受治護前后的胃腸功能。此量表的分值為0~10分,患兒的評分越高表示其胃腸功能越佳。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在接受治護后其輸液的時間、治療的費用和住院的時間。
用SPSS21.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試驗組患兒中臨床癥狀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和未緩解的患兒分別有26例、12例和2例,其臨床癥狀的總緩解率為95%(38/40);比照組患兒中臨床癥狀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和未緩解的患兒分別有19例、12例和9例,其臨床癥狀的總緩解率為77.5%(31/40)。試驗組患兒臨床癥狀的總緩解率高于比照組患兒(χ2=5.165,P<0.05)。
接受治護后,試驗組患兒輸液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短于比照組患兒(P<0.05),其治療的費用少于比照組患兒(P<0.05)。接受治護前,兩組患兒胃腸功能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護后,試驗組患兒胃腸功能的評分高于比照組患兒(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兒胃腸功能的評分、輸液的時間、治療的費用和住院的時間(± s )

表1 比較兩組患兒胃腸功能的評分、輸液的時間、治療的費用和住院的時間(± s )
分組 例數 胃腸功能的評分(分) 輸液的時間(d) 治療的費用(元) 住院的時間(d)治護前 治護后試驗組 40 4.1±1.1 7.8±1.5 2.2±0.5 176.8±24.8 3.9±1.3比照組 40 4.3±1.2 6.2±1.4 4.6±1.8 332.1±46.1 5.5±2.2 t值 0.646 4.977 5.476 18.763 6.305 P值 0.104 0.000 0.000 0.000 0.000
急性胃腸炎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小兒是該病的高發群體。暴飲暴食、飲食不潔及慣食生冷、刺激食物是導致小兒發生急性胃腸炎的主要因素[3]。有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10歲以下的兒童中,有超過50%的兒童罹患過急性胃腸炎。目前,臨床上對該病患兒主要是進行補液、止嘔、糾正代謝性酸中毒、抗菌或抗病毒等治療。但該病患兒的年齡偏小,很難配合臨床上的治療。因此,在對該病患兒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整體護理是一種新興起的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以現代護理理念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可為患者提供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4]。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在對急性胃腸炎患兒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對其實施整體護理,能顯著減輕其臨床癥狀,改善其胃腸功能,縮短其輸液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減少其治療的費用。